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曾經,一部由瀧田洋二郎執導的日本電影《入殮師》,讓觀眾明白,原來世間還有這樣一份神秘的職業。入殮師,也被叫做葬儀師,他們的工作便是為尸體化妝整儀,并盡可能恢復至生前面貌,讓死者體面地走完最后一程。然而,隨著時代發展,除為人類死者化妝的入殮師
曾經,一部由瀧田洋二郎執導的日本電影《入殮師》,讓觀眾明白,原來世間還有這樣一份神秘的職業。
入殮師,也被叫做葬儀師,他們的工作便是為尸體化妝整儀,并盡可能恢復至生前面貌,讓死者體面地走完最后一程。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除為人類死者化妝的入殮師外,又新興了一份職業——動物入殮師。
01:應時而生的入殮師
近些年來,萌寵文化盛行,我們身邊很多的人,都選擇加入養寵物的行列。
根據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我國擁有寵物的家庭便達到5912萬,比例為17%,而僅登記在冊的貓狗寵物數量,便逼近9000萬大關。
而豢養一只寵物,便需要投入金錢,因此在2017年,整個寵物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1340億元,到了2019年,這個數據更是直接突破了2000億。
回顧2010~2020這十年,該市場竟是以年均30.9%的漲幅快速發展著。如此繁榮的市場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
其實究其原因,還是在過往的社會發展中,人們被生活的快節奏和高壓力等因素影響,出現情感真空,所以他們選擇以養寵物的方式,來填補上這方面的空缺。
久而久之,寵物的重要性逐步提高,養寵慢慢形成一種盛行的文化,甚至成為社會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養一只寵物,除去經濟上的開銷外,人們也要有情感上的付出。
畢竟在朝夕陪伴中,隨著歲月流逝,主人和寵物之間的羈絆也越加深厚。《2017年寵物行業白皮書》便顯示,在中國的養寵家庭中,將寵物看做孩子和親人的比例高達80%左右。
然而,令人感到悲傷的是,寵物一般無法陪伴主人終生,以狗為例,它們的平均壽命在13歲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主人往往會送寵物最后一程。
也因此,為萌寵舉辦一個體面的葬禮,成為越來越多主人的需求。
本質說來,無論是寵物入殮師,還是人類入殮師,兩者服務的直接對象雖然不同,但服務所滿足的,卻都是人類的情感需求,只不過一方是死者的親人,一方是寵物的主人。
總而言之,哪有有需求,哪里便有市場。
在寵物行業的蓬勃發展下,產生了新的殯葬業務需求,而寵物入殮師,這樣一個看似奇怪的職業,便因此應運而生。
02:入殮師的工作內容
一般而言,在寵物死亡以后,主人會通知相關人員,也就是寵物入殮師,來進行主持葬禮。
葬禮通常被分為三個階段:遺體清潔、告別儀式、火化儀式。
寵物入殮師在抵達主人家中后,首先要判斷寵物的遺體狀態,再進行相應處理。
據業內人士統計,這些寵物的死因,大多都是意外事故與疾病,真正因衰老而正常離世的,僅僅只有四成比例。
這也就意味著,入殮師的工作其實并不輕松。尤其是那些死于事故中的寵物,需要清除血跡、縫合尸體、梳理毛發等一系列步驟,才能恢復到生前的安詳狀態。
清潔完遺體后,入殮師便會離開,讓主人與寵物單獨相處,作最后的告別,告別時間并無限制。在這個過程,很多主人往往會控制不住情感,在痛哭流涕中送寵物最后一程。
遺體清潔和告別儀式都結束后,入殮師便會將死去的寵物,送進火化爐中,待火化結束,取出骨灰裝入盒中,如此一來,葬禮方才結束。
然而,葬禮的主持完成,并不意味入殮師能夠收工,他們往往還需要安撫寵物主人的情緒,通過傾聽或者交談等方式,來減輕他們的痛苦。
甚至他們還能提供一些個性化服務,比如將寵物毛發或牙齒制作成紀念品,讓死去的寵物以另一種形式,陪伴在主人身邊。
總而言之,寵物入殮師的工作,便是在頗具儀式感的葬禮以及個性化服務下,幫助人們送寵物最后一程,并減緩主人的情感傷痛。
而從這成體系的服務中,也能發現寵物殯葬這一行業,如今已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發展到不小的規模,甚至形成了一定的規則和條例。
03:機制不全引爭議
如今,雖然寵物殯葬行業處于發展上升期,但外界的質疑,也隨之而來。
首先,就有網友提出批評,覺得專門為寵物舉辦葬禮,完全就是浪費;
還有環保人士站出來發言,質疑用焚燒的方式處理寵物尸體,會進一步加劇空氣的污染狀況;甚至還有傳統文化主義者,認為應該用土葬的方式送別寵物……
質疑的理由非常之多,不過究其根本,還是我國的寵物殯葬行業起步太晚,致使亂象叢生。不僅業內機制及監管體系尚未建立,各家機構的收費更是差異巨大,沒有統一的標準。
也正因此,寵物殯葬才會被很多人不理解。
反觀歐美與日本等國家,殯葬行業已發展得十分成熟,早就形成了遺體化妝、火化、告別儀式的全產業鏈,同時還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對寵物火化場和陵墓進行監管。
甚至于,法律也有相關條例,規定寵物尸體必須進行火化。
單以英國為例,寵物火化場便多達320家,可以說行業發展相當興旺。
然而據《2017年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會選擇進行寵物殯葬的養寵家庭,比例卻僅有4.2%,所以殯葬市場的經濟規模,遠低于另外兩位“兄弟”產業——寵物醫療與寵物美容。
如今,行業機制的不完善,以及相關監管的空白,已讓寵物殯葬淪落為灰色產業,游走在法律的邊緣,也因此,行業發展倍受束縛。
同時,寵物入殮師亦難以被社會所承認,被貼上“不正經職業”、“用情感謀取利益”等負面標簽,難以正名。
任何一個行業,首先因市場需求而生,并不斷發展壯大,但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野蠻生長的形式,往往難以持久,甚至一不小心,便會走向滅亡。
相反,只有建立完善的行業體系與監管機制,行業才能不偏離方向,在框架之中保持良性發展,且繁榮興旺。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能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作者:向楠
劉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