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8月20日,藥企們又迎來了“大考”——第三批國家藥品帶量采購開標。雖然與第一次藥品集采剛落地時,市場普遍表現的焦慮不同,已經經歷了“4+7”、“4+7擴面”、“第二批藥品國采”三次全國性集采的藥企們,顯然已經對“考卷題型”有了心理準備。跟前
8月20日,藥企們又迎來了“大考”——第三批國家藥品帶量采購開標。
雖然與第一次藥品集采剛落地時,市場普遍表現的焦慮不同,已經經歷了“4+7”、“4+7擴面”、“第二批藥品國采”三次全國性集采的藥企們,顯然已經對“考卷題型”有了心理準備。
跟前幾次相比,此輪采購品種進一步擴大,涉及品種達56個,數量接近前兩次集采中選品種的總和,品規為82個,集采金額為226億元,194家企業參與投標,包括50來家上市公司。其中,揚子江藥業、石藥集團、齊魯制藥、上海醫藥、恒瑞醫藥、科倫藥業等均是此次集采涉及品種較多的企業,也是國內仿制藥頭部企業。
眾所周知,藥品集中采購的目的是探索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和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降低群眾藥費負擔,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提高群眾用藥安全。也因此,這場“考試”的結果不僅關系著藥企在市場博弈中數以億計的商業利益,還關系著數百萬醫生和醫藥從業者的生計,以及數億患者的福祉。
翻開這場考試的答卷,除了抗病毒藥拉米夫定片未公布中選廠家外(流標),其他55款藥品皆有廠家中標。針對此次藥品集采情況,動脈網從以下角度進行了解析。
殺價力度兇猛,最高降幅高達95%
每一次的藥品集采,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各家藥企在價格上的“鋒芒相對”。
根據央視新聞聯播的播報數據,本次第三批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擬中標產品平均降價53%,最高降幅高達95%。
其中,備受關注的是作為降糖“神藥”的二甲雙胍,采購金額為13.05億元,排名此次集采金額的第三位。眾所周知,二甲雙胍在臨床上被大量應用,在全國有著逾50億元規模的市場空間,是中國1億多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全程藥物。但同時,二甲雙胍的國產仿制藥生產企業眾多,外資藥企也占據不少市場。也由此,參與此次集采的企業多達44個,競爭異常激烈。
擬中選結果顯示,中選二甲雙胍的價格實現了大幅下降,部分藥企生產的二價雙胍降價幅度超過80%。其中,報價最低的是重慶科瑞制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科瑞”),鹽酸二甲雙胍片報價不到兩分錢,為每片0.0154元。
作為高血壓治療藥物的卡托普利也進入到了以“分”計價的時代,3個擬中選品規均低于1角錢,重慶科瑞的出價低至1.4分,而華中藥業、上海旭東的卡托普利片價格也均未超過2分錢。
此次曝出大冷門的則是“偉哥”西地那非,由獲得批文僅數日的齊魯制藥獨家中標。該公司25mg一片的報價為1.748元,相比最高有效報價28.3414元,降幅超過93%。另外,采購量較大的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劑也實現了大幅降價,最終由天津紅日和海南愛科獲得擬中選資格,其中海南愛科報價為35.27元,降幅逾80%。
不難看出,此次藥品集采的整體價格降幅依然很大,力度也超過了前三次,部分藥品降價后堪稱“地板價”。而這得益于藥品集采規則、談判等手段的日益成熟。
藥價降幅大,醫保支出壓力減少,老百姓的獲益也越明顯。從集采的品種選擇上來看,本次涉及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抗感染、腫瘤等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用藥,長期用藥負擔很重。通過帶量采購顯著降低藥品價格,患者負擔顯著降低,能更大程度幫助患者吃上好藥,解決了治療可及性的問題。
采購規則微調,拉米夫定片成唯一流標品種
與第二批集采相比,第三批采購規則僅做微調優化,最大可中選企業數量從原來的6家,進一步增加到8家。其中,阿莫西林、頭孢地尼、頭孢克洛、克拉霉素等抗生素和注射劑品種的約定采購量相對其他品種縮減,以控制臨床抗菌類藥物使用,推動藥品合理使用。
本輪集采的56個品種中,抗病毒藥拉米夫定片未公布中選廠家,成為此次集采唯一流標的品種。
根據公開報道,葛蘭素史克(GSK)的拉米夫定片自從專利到期以來,市場方面一直受到兩方面的沖擊,下滑厲害。一個是國產仿制藥更低的價格,二是新生代乙肝用藥的出現與普及。數據顯示,2018年乙肝市場藥品占比中,恩替卡韋占52%,干擾素占17%,替諾福韋酯占13%,拉米夫定片與其他藥品共占剩余的18%。
基于以上情況,葛蘭素史克(GSK)在2019年正式剝離拉米夫定產品線,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重慶藥友以不超過2.5億元收購拉米夫定片(規格:0.1g,商品名:賀普丁)的藥品注冊批件及其生產設施的生產許可證、GMP證書等。綜合來看,葛蘭素史克(GSK)和復星醫藥對這一款藥物并不太抱多大希望入圍集采。
在集采當天,原研葛蘭素史克(GSK)和復星醫藥的拉米夫定片0.3g報價為904.2元一盒,基本未降價。石家莊迪康龍澤的拉米夫定片0.15g報價為11.94元一盒,也未達到最高有效申報價。
國內仿制藥企“廝殺”正酣,石藥歐意和齊魯制藥入選品種最多
根據擬中選結果來看,本次集采中,國內仿制藥頭部企業石藥歐意和齊魯制藥以8個品種成入選品種最多的兩家企業。
石藥歐意擬中選的品種包括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塞來昔布膠囊、鹽酸美金剛片、布洛芬顆粒、卡羅普利片、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鹽酸二甲雙胍片和替格瑞洛片,其中前三個品種均以最低“單位可比價”拿下第一順位。
齊魯制藥擬中選的品種包括卡培他濱片、枸櫞酸西地那非片、阿哌沙班片、奧氮平口崩片、孟魯司特鈉咀嚼片、枸櫞酸托法替布片、維格列汀片、依托考昔片,其中的七個產品以第一順位中標。
有意思的是,華海藥業有三個集采品種全部中標,分別是纈沙坦片、奧氮平口崩片及鹽酸舍曲林片,消息一流出,該公司股價于當日午后漲幅較大。另外,在第二批帶量采購中未能入選的華東醫藥在此次集采中有兩個品種均中標,分別是阿那曲唑片(1mg)、多潘立酮片(10mg)。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藥品集采成為了國內仿制藥企的競逐之地,也使得人們對于以低價換銷量的國內企業表示了擔心。行業目前的關注點在于,由于集中采購的價格大幅低于藥品原來的價格,對藥企的利潤造成了擠壓,這對藥品的質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較低的利潤也對藥企未來如何持續投入創新藥的研發構成了一定挑戰。
細化來看,集采中標價是藥品配送入院的價格,在藥價高企時藥品的包裝、配送、存儲等成本占比不高,但在1折、2折底價之下,這些因素成為了藥品成本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另外,從藥品的研發生產周期看,當前仿制藥獲批上市必須通過一致性評價,成本高達數百萬。在此次集采中,多家藥企品種是近兩個月剛剛過評的,目前無銷售額,這部分費用如何賺回,也考驗著企業后續的經營能力。
僅三家入圍,外資企業大量“撤退”
在此次藥品集采中,與國內企業頻頻爆出“跳樓價”不同的是,外資企業的大量產品采取了高價、現價報價措施,少部分象征性選擇降價10%左右。根據已公示的擬中選企業名單,現只有輝瑞、優時比、衛材3家外資藥企入圍。
其中,包括阿斯利康的阿那曲唑、默沙東的地氯雷他定、羅氏的卡培他濱、禮來的奧氮平口崩片、GSK(葛蘭素史克)的拉米夫定、諾華的來曲唑、輝瑞的舍曲林等品種,皆報出了遠超最高有效申報價的價格,幾乎等于直接放棄了集采市場。
以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為例,原研GSK(葛蘭素史克)基本未降價,報價為904.2元一盒,和原本的市場價相差不大,而國產仿制藥企石家莊迪康龍澤的報價為11.94元一盒,兩相比較,價格異常懸殊。
不僅如此,像卡培他濱,500mg單片最高有效報價為7元多,原研12片報298元,單片為24.8元。又如來曲唑片,2.5mg單片最高有效申報價為9塊多,原研企業報價為36塊3。這些集采品種都因出高于限價而提前出局。
其實,在本次藥品集采中,因為所涉及的品種數量創新高,原研藥企參與的數量并不少。比如默沙東和輝瑞涉及5個品種,禮來、諾華、阿斯利康和優時比涉及3個品種,安斯泰來與施貴寶涉及2個品種。但從結果來看,目前僅有優時比左乙拉西坦注射液、輝瑞利奈唑胺片和衛材甲鈷胺片三個原研品種中標。
此次國內藥企和外資企業截然不同的出價策略,與前三次藥品集采后的市場反饋或有一定關系。根據拜耳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其糖尿病藥物拜唐蘋(通用名阿卡波糖)全球銷售額下降了73.8%,這背后的原因是在今年1月第二輪國家集中帶量采購中,拜耳報出了每片阿卡波糖0.18元的超低價,雖然中標,但這直接導致的后果是拜唐蘋銷售額的大幅下滑。
與拜耳情況相反的是,輝瑞的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則迎來了未中標藥品市場銷售的利好。盡管在2018年底第一次4+7帶量采購中和2019年9月的4+7擴圍帶量采購中,輝瑞的立普妥和絡活喜這兩個品種都沒有中標,但報告顯示兩款藥物的銷售情況卻逆勢增長。
除了市場銷售表現外,外資企業“撤退”可能也在考慮整個國際市場價格的統一性,因為一旦通過集采在中國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可能會導致企業在中國以外市場的價格策略產生較大的波動。另一方面,由于外資企業的原研藥在市場上已經建立起了品牌優勢,即便不中標也可以選擇院外市場、自費市場。
根據《財經》報道,最新的醫保支付標準與采購價協同要求提到,非中選藥品2018年底價格為中選價格2倍以上的,2019年按原價格下調不低于30%為支付標準,并在2020年或2021年調整到以中選藥品價格為支付標準。這意味著,未中標高價原研藥的醫保支付,尚有一定的緩沖時間。在集采擠出虛高水分后,將以醫保支付標準調控藥價。
帶量采購走向常態化后的三個趨勢
經過四次全國性集采“大考”,帶量采購逐漸開始走向常態化,目前主要呈現三個方面的趨勢。
一是原研藥替代效應開始顯現,仿制藥行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通過本次集采不難發現,大部分的原研藥在集采中出局,仿制藥的替代呈上升趨勢。隨著帶量采購走向常態化,在接下來的集采中,如果外資企業繼續放棄集采市場,這勢必會加速仿制藥行業的集中程度。這對于中標的國內仿制藥企來講,將進一步穩定市場份額。
二是中選品種的藥品質量監督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能夠進入集采名單,很多仿制藥企大幅降價,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擠去了藥價中的“泡沫”,并使企業的產品可以在醫院開戶,快速擴大市場,但企業歸根結底需要盈利,方能在后續的發展中擁有充足的資金。也因此,市場十分關注藥品質量問題,后續中標藥品的質量監督變得尤為重要。
三是藥品市場的流通格局將發生變化。以價換量帶來的是各家藥企的產品在市場份額的變化,由于藥品價格下降幅度特別大,將導致一批原研藥退出醫院市場。作為處方藥銷售主渠道的醫院,其功能也將逐步開始弱化,藥品的主渠銷售道或將從醫院向專業的藥房進行轉移。因此,積極發掘集采之外的市場,如零售終端、互聯網銷售渠道等,將成為集采未中選品種藥企接下來重點布局和考慮的方向。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使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健康和敬畏生命。作為為眾生身體與心理健康謀求最大福祉的行業,醫療健康行業將會繼續在政府、醫療供給方、社會等多方的積極努力與推動下,走向更遠處。#醫保目錄##偉哥進醫保#
馬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