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東晉太康元年,新的縣城坐落在豐水以西,按照當時的慣例,新縣城被名為“豐城縣”。豐城縣名時有更改,依次為富城、豐城、廣豐、豐城、吳皋、富州、豐城。傳說晉永平年間,豐城縣治曾有“紫氣沖斗牛星”,縣令雷煥挖獄基得春秋干將、莫邪雌雄寶劍。唐代王勃在
東 晉太康元年,新的縣城坐落在豐水以西,按照當時的慣例,新縣城被名為“豐城縣”。豐城縣名時有更改,依次為富城、豐城、廣豐、豐城、吳皋、富州、豐城。傳說晉永平年間,豐城縣治曾有“紫氣沖斗牛星”,縣令雷煥挖獄基得春秋干將、莫邪雌雄寶劍。唐代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所說“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指的就是豐城劍的典故,因此,豐城別名“劍邑”、“劍城”。
又因豐城為龍泉、太阿(干將、莫邪)寶劍出土發祥地,所以豐城別名劍邑、劍城。
目前國內最長、最重的劍
“天下第一劍”安置在豐城市新城區的豐水湖文化公園的湖中心的劍臺上。
豐城劍的故事:
干將、莫邪是兩把劍。干將、莫邪是兩個人,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將為吳王鑄劍的時候,莫邪在邊上陪著干將扇扇子,擦汗水。三個月過去了,干將嘆了一口氣。莫邪心疼的流出了眼淚。莫邪知道干將為什么嘆氣,因為爐中采自五山的金鐵之精無法熔化,鐵英不化,劍就無法鑄成。
看到莫邪笑了,干將突然害怕起來,干將知道莫邪為什么笑,干將對莫邪說:莫邪,你千萬不要去做。有一天,干將醒來的時候,發現莫邪沒在身邊。干將如萬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兒。莫邪站在高聳的鑄劍爐壁上,裙裾飄飛,宛如仙女。
干將從遠處急急奔來。她聽到干將嘶啞的喊叫:莫邪……, 莫邪依然在笑,在淚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飄然墜下,他聽到莫邪最后對他說道:干將,我沒有死,我們還會在一起……鐵水熔化,劍順利鑄成。
一雄一雌,取名干將莫邪,干將只將“干將”獻給吳王。干將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吳王知曉,武士將干將團團圍住,干將束手就擒,他打開劍匣絕望地向里面問道:莫邪,我們怎樣才能在一起?
劍忽從匣中躍出,化為一條清麗的白龍,飛騰而去,同時,干將也突然消失無蹤。在干將消失的時候,吳王身邊的“干將”劍也不知去向。
后來吳王闔閭得寶劍之后,喜出望外,精神大振。不久,便兼并了鄰近幾個小國。后來又向楚國進攻,把楚國軍隊打得一敗涂地。吳王稱霸后,闔閭之子夫差登基。夫差驕橫奢侈,荒淫無度。甚至用祖傳寶劍把開國元勛伍子胥殺了。
吳國從此便是日趨衰敗,最后被越國所滅,干將莫邪二劍亦被越王勾踐所獲。越王也用寶劍把忠臣文種 殺了,自然也是落個國破家亡的下場。春秋之后是戰國,七國爭霸。
最后秦始皇把其他六國一個個滅掉了,干將、莫邪雙寶劍,作為國寶,時時伴隨在秦始皇身邊。一天,秦始皇出游吳楚,從洞庭湖沿長江來到鄱陽湖,突然烏云密布,黑浪沖天,皇船在湖面上下顛簸,左右 搖蕩。秦始皇問左右:“這是何故?”左右無人知曉,目瞪口呆。
這時巫師伸出頭來說:”這是東南方向有王氣出現。想與皇上爭天下哩!”秦始皇不信:“胡說,王氣在哪里?”巫師指著船底,只見一股激流,有大樹那么粗東南方向直往船頭沖擊。秦始皇忙問:“有誰知這妖水從何而來?”主管天文地理的官員仔細察看之后說:“此水乃從贛江支流豐水而來。”秦始皇大怒:“孽畜,豈敢造反!”立即命人取出干將、莫邪雙寶劍,飛奔到豐水之西榮塘(今豐城市榮塘鎮劍光書院)旁,趁深夜無人知曉時,把寶劍埋于此,以壓邪鎮妖。
晉代晉惠帝時,尚書張華才能杰出,文章寫得很好,又知道災祥奇異的事。有天晚上,張華登樓觀南斗、牽牛兩星。不知是什么緣故,斗牛之間卻有紫氣發生。連續看了幾個晚上,這股異氣沒有消失,他感到很奇怪。
雷煥何許人?他是豐城秀才埠雷坊村人,從小在始豐山長大。始豐山是神仙三十七福地之一,距雷坊村一箭之遙。雷煥從小在此學道,對天地人間萬物異象了如指掌。張華聽說江西有個叫雷煥(江西豐城市秀市鎮雷坊村人)的人精通天文,善觀天象,就派遣使者把雷煥請來,住到自己家里。那天晚上,他們一起登樓觀看天象。張華說:雷君,你看天上的紫氣,是什么祥兆呀?雷煥捋著胡須說:“紫氣乃龍光,龍光即寶劍。寶劍之精,上徹于天。那紫氣源自豫章豐城”。張華聽后,恍然大悟。他記起有史料記載,早在秦始皇南巡時,曾埋劍于豫章之域鎮妖壓邪。張華想了一會兒,說:剛才雷軍說了,我才記起來。小時候,有看相先生說我年過六十,有寶劍佩戴身上。
現我年過六十,正好相對,這寶劍會在什么地方?雷煥答道:這劍在江西豐城縣。張華高興地說:那我就派你到豐城當縣令,尋找寶劍,如何?雷煥應道;好。雷煥上任那天,張華再三囑咐他要盡快找到寶劍。
雷煥上任后,擺上八卦,在“巽”卦中尋得龍光源于榮塘龍湖村。于是,他差人在龍湖村的湖心搭起觀星臺,連續三天夜觀星海二十八宿,繼而發現北方玄武斗、牛星間云集紫氣,紫氣直瀉觀星臺正前方四十九丈處,該處正是縣衙牢獄所在地。
于是,雷煥下令釋放所有在押囚犯,拆獄方圓八丈,掘基深至四丈,終于挖出一個長為八尺的石匣。打開一看,石匣內放雌雄兩把寶劍。分別刻有龍泉、太阿(另傳一說為干將、莫邪)。傾刻間,斗、牛之墟紫氣消失,掘劍處陷為深池。
雷煥看著沉睡了幾個朝代的寶劍,依然是光芒四射、削鐵如泥,不禁愛不釋手。他暗自留下雌劍太阿,把雄劍龍泉上交張華復命。張華只見交來一把劍,心中懷疑雷煥可能私自留下一把。但礙于朋友情面,不便點破,只是嘆曰:“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似不相離,終當會合。”
張華得到龍泉寶劍,也想占為已有。他唬弄皇帝說:“啟稟皇上,微臣差人在豫章豐城挖出寶劍一把,斗、牛之間紫光已經去掉,我朝江山可保萬年,但紫氣尚留劍內。此劍名龍泉,皇上是龍身,龍泉與龍身相克,皇上不宜觀之,否則傷及龍體。故微臣自當留存此劍,以保皇上龍體平安。”皇帝一聽,覺得在理,也就準奏。
事后,皇帝與皇后賈南風閑聊時談起此事,賈后甚為好奇。她想,既然皇帝是龍身不能看,我總可以看吧。于是,詔令張華獻劍到后宮與她觀賞。張華無奈,只得攜劍前往。賈后見劍欲拔,即怎么也拔不出來。張華欲上前幫助,忽聽劍內發出厲聲:“休得無理,有道是男女授受不親。吾乃浙江莫干山的神造雄劍,豈容婦道人家觀賞肉身?不出十年,你們必死無疑!”兩人聽后大驚失色,從此,惶惶不可終日。
九年后,賈后、張華果然在河南襄城“八王之亂”中被趙王司馬倫所殺。張華臨死前仿佛聽到身佩的龍泉寶劍對他說:“汝知本劍為何既稱龍泉又名干將?龍泉龍泉,能叫真龍天子命赴黃泉;干將干將,可除貪贓枉法文臣武將。”說罷,從張華身上飛脫,直投北汝河,化著一條青龍,向著東南方向游去……。
話分兩頭。自從雷煥私藏太阿寶劍后,就一直將其作為寶物玩賞。玩物喪志,何況這是雌性寶物,雷煥自覺精力日漸不支。臨終前,雷煥在始豐山將劍傳給兒子雷華,說:“為父平生清廉,唯獨私藏此劍。這是母性神物,終當雌雄團圓。”說罷,睜眼視劍而望。斷氣之時,正好是賈后、張華身亡之日。時在公元三百年九月九日午時三刻。
三年后,雷華出任福建建安知縣。走馬上任之日,他將寶劍太阿佩帶在身,來到福建建安淺瀨溪邊,準備乘船橫渡。
這天,晴空萬里,風平浪靜。雷華船到溪中,突然風雨大作,浪濤翻滾。雷華甚為驚恐,忙問船夫:“為何突降大雨,驟起風浪?”船夫答道:“這溪中三年前來了一條青龍,時常哭泣發燥,故有大雨風浪。但無論風雨多大,從未危及漁船,不會傷人性命。”
雷華投眼溪中,果然有一青龍尾隨而來。不待雷華作出反應,身佩之劍突然脫鞘而出,墜入溪中,即刻化作一條白龍,伴隨青龍雙雙而去。雷華見狀,猛然明白父親臨終前所說,雌雄寶劍終當團圓。
后來,雷華在榮塘劍池邊建起一亭,將其父昔日棄于草叢中的盛劍石匣置放亭中,取名劍匣亭。又將多年來思古之幽情刻于青石碑上,置放亭內。并自擬劍匣亭聯曰:“遺匣猶存懷故土,化龍今且伏何方。后來,就再沒有過這兩柄神劍的消息。
從此豐城叫劍城,劍邑,劍光。還有劍匣亭,寶氣摟,劍光鎮,龍光書院,楊柳湖景區,全是為了紀念豐城寶劍取的名字。
金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