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家好,我是奇談王。上一期寫了夜場與三亞的故事,閱讀量突破了5000大關,趁熱打鐵加更文章,希望通過我能讓各位看官更了解這一代人的夜生活。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不錯,希望您能為我點贊評論或轉發,您的支持對新人作者很重要。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圈內故
大家好,我是奇談王。
上一期寫了夜場與三亞的故事,閱讀量突破了5000大關,趁熱打鐵加更文章,希望通過我能讓各位看官更了解這一代人的夜生活。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不錯,希望您能為我點贊評論或轉發,您的支持對新人作者很重要。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圈內故事。
「視頻為近日王思聰王校長光臨上海Mass Club,身著白衣的他很開心。作為中國最頂級的玩家,各地夜店都以“思聰來過”為噱頭,而營銷們更愿意稱思聰是來“指導工作”的。」
視頻加載中...
「蹦迪文化」具體是從什么時候興起的?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不過在我看來,2018年是“蹦迪元年”。這一年,“Z世代”(泛指1995-2005出生的青年)的中堅力量開始脫離父母的懷抱步入社會,有了自己的觀念和想法,也有了行動的能力。
這是叛逆、早熟、敏感而孤獨的一代人,這是伴隨互聯網和移動通訊飛速發展的一代人,這是獨生子女最多的一代人,這是充斥溺愛和物質的一代人。而他們,是夜店的最大客戶群體和消費的中流砥柱。我相信能看到我這篇文章的看官,很有可能是這一代人的父輩。無論如何,我希望你看下去。
蹦迪的“迪”字?,來源于Disco迪斯科,所謂蹦迪就是伴隨著迪斯科音樂跳舞。一二十年前,我們把這些蹦迪場所稱為“迪廳”“舞廳”等等,而現在,大多數年輕人更愿意稱之為“夜店”或者“Club”,伴隨上一代人揮灑汗水翩翩起舞的Disco音樂也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House、Bounce、Techno等更加新潮、節奏感更強的電子音樂。當然,玩家們也從七八十年代出生過渡到90后、00后為主。
許多看官對夜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兩桌人一言不合啤酒瓶子開腦袋大打出手”,黃賭毒三害泛濫,小混混遍地走……”。實際上,現在的蹦迪,至少夜店里面很安全:一二線城市的主流夜店至少有10-20名甚至更多保安,想打架?先舞池邊和通道上一米八幾的壯漢保安允許嗎,更何況還有數不盡的營銷和服務生,很簡單的邏輯——夜店老板們比誰都怕砸場子,夜店內打一次架,可能以后的生意都會難做。
至于黃賭毒,更不可能存在了,一線城市可能競爭激烈一些,在二線開外,一座城可能就2-3家店,本來就是高利潤行業,只要不關門,基本不會虧錢,老板們何必做這種鋌而走險犯法的事情?
不可否認,蹦迪的開銷是無上限的,我也耳聞目睹過一晚上消費大幾十萬的排面。可是,蹦迪的開銷大小,真沒有想象中的夸張,舉個例子:二線城市主流夜店的卡座,最低消費門檻大概在2000-3000左右,也就是你想要落座必須要點夠相應價格的酒或者果盤等等,假如6個人去玩,人均消費最低最低控制到400-500是可以實現的。更何況,沒有人會每天泡在夜店。當然這個價格想在夜店喝爽,多半是癡人說夢了,去夜店重要的是玩,喝成爛泥哪還有力氣玩得開心?也不要擔心酒太少,除了節假日,大部分時間只要你和營銷搞好關系,簽送一兩瓶紅酒或者香檳都可以做到。
“我進入夜店發現很多卡座上都擺著黑桃A、巴黎之花、路易十三,蹦迪的人都這么有錢嗎?”不是的,誠然有兩個卡座上二代斗富開酒的場面,但是更多人卡座上擺的“神龍套”(3瓶或6瓶黑桃A香檳,有大小神龍等區別)——是用來看的——如果你細心觀察:寧可有些酒瓶子都掉漆了,他們都不會開一瓶酒。這其中的原因很復雜,復雜到可以單開一篇文章了,簡單來說,喝掉的黑桃A是消耗品,擺著的黑桃A則是排面、是“魚餌”、是保值品。
事實上現在去蹦迪的年輕人,除了一部分職業玩咖之外,大部分都是大學生或者工作的年輕人,這代人的消費能力很強,但是傻子越來越少了,誰都心疼錢,二代們這種“人精”更會精打細算。
蹦迪的社交屬性很強,無論是商務宴請還是同學聚會或者泡妞局,我們都可以把蹦迪文化看做酒桌文化的兒子,這是新一代生活方式的一種,就好像此刻在蹦迪的人確實是你的兒子一樣。
全中國最好看的一批女人、女孩,都聚集在夜店,只不過一些是來玩的,一些是來工作的。那些女人們,我們以后慢慢講……
今天的內容大概已經分享結束了,有什么問題歡迎評論留言或者后臺私信,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不妨為我點一個關注,萬分感謝。最后的最后,我不是營銷,也不是夜店從業者,只是萬千玩家中的一員,我寫這些文章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分享我的所見所聞所想,希望能與您有所共鳴……[祈禱]
何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