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哺乳期的楊女士最近腹痛難忍,有時還伴有腰背痛、頭痛的癥狀,已經持續了一個星期了。考慮到楊女士正處于哺乳期的情況,醫生建議她做PET-CT檢查。PET是指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CT全稱計算機斷層攝影術,前者是一種先進的核醫學影像技術,后者已是得
哺乳期的楊女士最近腹痛難忍,有時還伴有腰背痛、頭痛的癥狀,已經持續了一個星期了。考慮到楊女士正處于哺乳期的情況,醫生建議她做PET-CT檢查。
PET是指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CT全稱計算機斷層攝影術,前者是一種先進的核醫學影像技術,后者已是得到了廣泛運用的一種X線斷層成像技術。
PET-CT就是將這兩種技術運用在同一臺設備中,將不同性質的影像融合顯示出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生殖中心醫學影像部主任李澄表示,PET-CT雖然會產生微量的輻射,但對健康無礙。
哺乳期媽媽進行了此項檢查之后,要暫時避免與孩子親密接觸,可以將奶水吸出來喂給寶寶。因為放射性物質不會進入到奶水里,一般注射藥物后八小時就可以恢復正常哺乳。
一、PET-CT在癌癥篩查方面,具有哪些優勢?
在癌癥篩查方面,PET-CT對于早期癌癥診斷有著更好的清晰性、準確性和全面性,且其影像對于癌癥的分期以及分化程度都有著更為細致的展示,可以幫助醫生對患者的病程做出判斷,制定治療計劃和評估治療效果,并做出預后評估。
另外,PET-CT也可以運用于癌癥復發的鑒別,評估復發的幾率以及病灶的轉移等。PET-CT的這些癌癥篩查優勢已經得到了臨床醫生的廣泛認可,認為這種方式比傳統的CT更具優勢。
因為CT檢查只能給出病灶的結構影像,但PET-CT還在此基礎上融合了代謝影像,這使得PET-CT檢查具備更高的靈敏度,可以獲取病灶的三維影像來進行定量分析。
此外,還具有更高的特異性,能夠通過惡性腫瘤高代謝的特點來判斷腫瘤的良性和惡性。并且,隨著PET-CT設備的進步,患者采用這種方式進行癌癥篩查,受到的輻射越來越小。
除了癌癥篩查,PET-CT也可以運用在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領域。既然PET-CT檢查有微量輻射,那么會不會有致癌性呢?
二、做一次PET-CT輻射多大,會致癌嗎?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林麗珠表示,做一次PET-CT,人體受到的輻射是10-15mSv,如果要使罹患癌癥的幾率明顯增加,那么至少要攝入100mSv以上的輻射量。
做PET-CT檢查前所服用的放射性藥物,不僅衰變速度很快,而且可以通過人體的代謝消除掉,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所以,一年做一兩次PET-CT檢查,對身體是沒有多大影響的。不過,PET-CT檢查雖然優勢大,傷害小,但如果非必要情況不建議去做。
三、PET-CT好處雖不少,但不是人人都有必要做
對于肺癌和腦癌,PET-CT的檢查結果是非常精確的,但對于胃癌、腸癌等空腔臟器癌癥的精確性就沒那么高了,傳統的胃鏡、腸鏡檢查出來的結果往往更準確。
另外,對于直徑<5mm的腫瘤物,PET-CT檢查容易出現假陰性結果。可見,指望PET-CT能查出所有的癌癥是不可能的,每種檢查方式都有其優勢和局限性。
PET-CT檢查適合這4類人做:
癌癥高危人群:如有癌癥家族史;有長期抽煙喝酒的不良習慣;長期接觸有毒物質;50歲以上的老年人。
癌癥疑似者:如在常規體檢中發現腫瘤病灶的,可借助PET-CT進行更精準的診斷。
有癌前病變的人群:如腸道腺瘤性息肉、萎縮性胃炎、肝炎患者,可定期做PET-CT檢查,預防癌前病變出現惡化。
確診的癌癥患者:這類人可通過PET-CT檢查來制定合適的治療計劃。
不建議大家將PET-CT檢查作為常規體檢方式,畢竟它不可能查出身體的所有問題,而且價格高昂,做一次要上萬塊錢。
另外,孕婦是不適合做PET-CT檢查的,因為檢查中會產生輻射,這種輻射雖然對孕媽媽本身沒有多大影響,但對胎兒健康是有影響的。
為保證PET-CT檢查的準確性和減少檢查帶來的不良影響,有幾點事項是需要被檢者注意的。
四、做PET-CT檢查時,需要留意這4點
一是在檢查前禁食4-6小時,以免影響PET-CT圖像質量;
二是提前到達檢查地點,在注射藥物前注意休息好,不要走動;
三是注射完藥物之后坐下或躺下安靜地休息一小時,讓身體維持在低代謝水平,以免影響PET-CT圖像質量;
四是做完檢查后多喝水,以盡快將殘留的藥物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和CT相比,PET-CT檢查雖然更安全,而且有著更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但這需要受檢者配合好才能發揮這些優勢,比如檢查前禁食、休息好。另外,PET-CT不是萬能的,不要把它當做常規體檢項目,必要時才去做。
參考資料:
[1]《PET/CT影響哺乳嗎》.人民網.2019.09.21
[2]《做次PET-CT 要“吃”多少輻射?》.人民網.2020.01.24
[3]《被濫用的PET-CT檢查》.生命時報.2016.02.04
金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