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核心提示:1.心誠則靈,不必去考慮有或無,起碼表達能自己的心愿2.人生最大的糾結,不是無能而是無奈。不得不信的一些事兒母親得了纏腰蛇,最初幾天把老太太折騰得夠嗆。打了幾天針之后,基本控制住了,不再那么痛疼,豹眼也就再考慮整理院子的事。黃昏時
核心提示:
1.心誠則靈,不必去考慮有或無,起碼表達能自己的心愿
2.人生最大的糾結,不是無能而是無奈。
不得不信的一些事兒
母親得了纏腰蛇,最初幾天把老太太折騰得夠嗆。打了幾天針之后,基本控制住了,不再那么痛疼,豹眼也就再考慮整理院子的事。
黃昏時刻,沒有注意,母親到正房西屋去了一次,找出了一件秋褲,要豹眼給她換上。
豹眼說:“明天吧,我給你洗一洗,曬一曬,換上還舒服一些。”
老太太不很樂意,說是干凈的,沒事。
豹眼說:“好久沒穿了,也不差這一時吧,換上也不舒服哦。”
老太太不很開心,但也沒再說啥,豹眼就去院子里繼續整理。
不一會兒,老太太在拼命敲窗戶,豹眼跟妻子立馬回到了屋里。只見老太太手腳冰涼,渾身顫抖,痛哭流涕。
看到這個情形,豹眼與妻子都驚呆了,幾乎是手足無措。
豹眼立馬打電話給大夫,大夫問了一下情況,說把他留下的一種藥(可能是鎮靜藥)先服下,觀察一下情況再說。
妻子給母親倒了一杯熱水服下藥后,不一會,老太太說:“我是你姥姥,一直守護著你母親。你母親一輩子不容易,這次我來是要把你母親帶走。”
豹眼一聽,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
豹眼緊緊抓著母親冰涼的手,說:“是我沒有照顧好母親,讓她受了許多的委屈。以前條件差,母親吃了許多的苦。現在條件好一些了,我們都上班,陪伴母親的時間少。我馬上告訴弟弟們,讓他們抽時間輪流陪伴母親。再說,兩個孫子一個孫女,都沒有成家。長孫已經工作了,最小的孫子已經上大學,很快就畢業了。希望母親能夠看著孫子孫女們結了婚、成了人。。。”
老太太說:“知道你們兄弟都很孝順,只是你母親受了許多的委屈,她心里不舒服。”
豹眼說:“我清楚這些事,我會盡力去處理好。”
過了一會,老太太說:“那就這樣吧,我要回去了,這次就不帶你母親走了。”
。。。 。。。
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家里有佛堂,供奉著許多神仙。
聽母親說,姥姥很早就去世了,留下母親和小她兩歲的舅舅。姥爺重男輕女,只讓舅舅讀書,母親悟性很高,但一字不識。
為了照顧舅舅和姥爺,母親二十七八歲才嫁到老王家。
父親姊妹五人,兩個姐姐、兩個妹妹。當時,豹眼的老爺爺老奶奶(曾祖父母)都健在。
按理說,這樣的家庭,長子長孫媳婦應該是不錯的。不過,老王家似乎是重女輕男,而且老婆婆的規矩很大,雖說不是大戶人家,但也是耕讀世家,老婆婆比較難伺候。
父母親都是至孝之人,老人們說父親小時候,只要豹眼的老奶奶(父親的奶奶)生病了,不愿意吃飯,父親就一直陪著不吃飯。
老爺爺去世得早,豹眼沒啥印象。豹眼小時候很愚鈍,記事很晚,許多事情弟弟有印象,豹眼反而沒有記憶。
豹眼在讀高中的時候,老奶奶與奶奶同年去世,奶奶走得還早一些,六十九歲,老奶奶八十八歲。豹眼大學畢業前,爺爺去世。
沒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特別是70、80后的人,可能體會不到做小媳婦的難處。只有干活的份,沒有任何話語權。
母親在娘家,從小就持家,里里外外說了算。到了老王家,其中的憋屈可想而知。
母親雖說有些小任性,但對待老人那是沒得說,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都有公論。
豹眼的家庭成分不好,是屬于被管制、教育的對象,小小的山村,階級斗爭也很復雜,祖父輩基本是夾著尾巴做人。
但老王家高傲的品性與這個時代沖突不小,在這里就不說了,有時間再說吧。
總之,在這種環境下,母親是相當憋屈的,或許是因此而身體一直不好。印象中母親總是吃藥,眼睛還做過兩次手術。一旦生病就不吃不喝,那時生活很困難,父親無法,只是悶不做聲在生產隊干活,豹眼兄弟姊妹就呆呆地守著母親。
這是留給豹眼最深刻的記憶。
母親很年輕時,就信佛,最初是偷偷地。
豹眼記不清是從啥時候開始的,只記得母親經常講一個故事:
說有一戶人家,媳婦燒香信佛,但婆婆不信,只能偷偷地在箱子里燒香。
一天,電閃雷鳴,下起了冰雹。就聽天空中一直在說:不打一路香家。
其婆婆驚疑,媳婦讓婆婆來看她箱子里的香灰,這才知道媳婦是行善之人。自此開始,不再禁止媳婦燒香敬佛。
奶奶啥也不信,當時正是移風易俗,不允許燒香拜佛,把這看作是封建迷信之事。
母親只能偷偷地進行,很類似她講的故事。
之后,文革結束,改革開放,政府給豹眼家落實了政策,摘掉了地富反壞右的帽子,對于個人信仰也不再嚴格限制,母親這才開始正大光明的燒香拜佛。
母親自言是泰山老母跟前的人,將來要回去做神仙。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母親很想去泰山拜佛進香,但豹眼從沒有帶母親去泰山旅游過。
母親敬奉的神仙很多,都是至尊級的。
母親很虔誠,敬奉佛堂非常恭敬、周到,豹眼也就敬從,從不反對,但一直是半信半疑。豹眼的理念是,只要母親愿意就好。
豹眼上大學及工作后,只要回到老家,母親時常把神仙請下來一起喝茶、抽煙、聊天。
母親幾乎從不喝茶,也不吸煙,但神仙下來后,也喝茶、也吸煙。
豹眼上大學之前,老神仙就下來傳言,說保佑豹眼三兄弟兩個文官、一個武官。結果豹眼兄弟就是兩個文科,一個軍校。
今天來看,只要堅持都可以上大學,但在豹眼上大學的時代,可不是只有愿望就行了。
豹眼是恢復高考制度后村里第一個大學生,豹眼畢業了,村里才考上了兩個大中專,也是豹眼的本家,只是稍微遠了一點。接下來就是豹眼的兩個弟弟,都是大專。
這在當時,是很有些小震動的哦。很久之后,上大學才是一個普遍現象。
說起來也很奇特,上軍校的弟弟,也有些莫名其妙。當時,豹眼已經工作了。他的學習還可以,復習一下考個中專問題不大。
但不知道動了哪根筋,一門心思就要當兵。父親堅決反對,并且發了狠話。
父親話不多,但話很重。這里先不說原因了,有機會再說吧。
弟弟就不吃不喝,整天躺在床上睡覺,也不去學校了。
母親心痛兒子,就做父親的工作,父親看弟弟決心已定,也就不再堅持。
弟弟聽說父親同意了,一躍而起。可報名的時間已過,鄉鎮都體檢過了。大家一起想辦法,還是爭取到了去縣醫院體檢的機會。
豹眼不放心,就陪著一起去了。說來也奇怪,一切都好好的,就血壓不正常。低壓80,高壓140,醫生也說很奇怪。
豹眼就給醫生說好話,花錢買了兩盒白將軍煙,當時是最好的,一共十塊錢。醫生人很好,說啥也不要,最后做了說明,給了一個不影響入伍的結論。
因為是高中畢業,弟弟有很大的文化優勢,盡管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最終還是如愿以償地進入軍校學習,畢業后成為軍官。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一些挫折也很正常,但有些事感覺很神奇。
還是繼續說母親去拿秋褲的事吧。
在農村有一個風俗習慣,人到中年以后,條件好的就開始準備壽材壽衣。
豹眼記得小時候,爺爺住的堂屋里,就有一口壽材,那是老爺爺過世時,給老奶奶一起準備的。記得是很大,板材也很厚。
豹眼從小就是聽話的好孩子,膽小,大人說啥就是啥,一個人不敢呆在這屋子里。
這個習慣一直有,父母也是多年前就準備好了自己將來要用的東西。
現在想起來,母親好像就是去存放這些物品的屋里拿的秋褲。
這樣的事,一般也會在黃昏、太陽即將落山的時候出現。
事過之后,豹眼心情非常難受,自己一人來到了母親的佛堂,跪了下去。。。
不知過了多久,妻子做好了晚飯,過來喊豹眼吃飯。。。
父親不見豹眼吃飯,詢問后過來叫豹眼吃飯。。。
父親跟母親說:“XX跪在佛堂,叫不出來。”
母親勉強下床來,由妻子攙扶著,顫悠悠過來喊豹眼,豹眼只好出來。。。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