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0年4月30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6點半我就醒了,比鬧鐘醒得還早。酒店的早餐換成了肯德基,希望肯爺祝我今天手術成功吧。手術?是的,一個人在酒店過了一夜,就是為了今天的植發手術。漫長的頭禿與磨人的治療說到植發,估計很多人都不陌生了,脫
2020年4月30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6點半我就醒了,比鬧鐘醒得還早。
酒店的早餐換成了肯德基,希望肯爺祝我今天手術成功吧。手術?是的,一個人在酒店過了一夜,就是為了今天的植發手術。
漫長的頭禿與磨人的治療
說到植發,估計很多人都不陌生了,脫發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噩夢。地中海不是一天形成的,我的頭也不是突然禿的。那是一個大約6年的過程。
一直到高中,我的頭發都非常濃密。上了大學,我經常能在洗澡的時候抓下一手的頭發,隔三差五就要清理一次排水口。但是仗著自己當時頭發還很多,我并不以為然。
畢業后開始工作,頭發就掉得更快了。24歲那年,某天我在上班路上撿起一個小孩掉落的帽子,跑上去遞給他。不曾想孩子的媽媽說:“快謝謝叔叔!”緊接著,在小孩清脆地“謝謝叔叔”中,原本因為做好事而心情愉悅的我,被狠狠扎心,臉部僵硬。到公司我給同事講了這事,本想要點安慰,結果又被補刀。同事紛紛表示我看起來確實顯老。一天被扎數刀,我在鏡子面前撥弄自己的頭發,這一看,才發現自己脫發已經很嚴重了:發際線已經后移出現M字,頭頂發旋處頭發稀疏,已經能明顯看到頭皮。那一刻我眉頭緊鎖著,而腦袋已經空白了。
更可怕的是,明顯“禿了”后,還要應付身邊人的“關心”:老同學的惋惜、家人的憐惜、同事的嘆息,說不定還有陌生人的譏笑吧。從那時起,我變得不愛拍照、不敢臭美,一照鏡子就嘆息,也開始自嘲自己是大叔了。
同時,我開始找各種辦法“自我治療”。我嘗試過自救,也求助過醫生。
三甲中醫院的內分泌科醫生和當地著名西醫,我都積極問診。自救方面,各大貼吧是我了解脫發病因、尋求治療方案的主陣地,我也加入了“發友”群,交流心得。慢慢地,我將自己脫發的原因鎖定在了“脂溢性脫發”,元兇可能“二氫睪酮(DHT)”。我開始口服抑制DHT的藥,并在服用1個月后,到醫院檢查身體,確保沒有出現副作用。其實,我還嘗試過偏方煮湯喝(事實證明沒什么用,甚至有害)。
尋求治療的過程是痛苦的,感覺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最終,在2個月口服和外涂的配合下,我的頭發濃密了不少。堅持了一年后,我顏值恢復了一些,脫發焦慮也少了很多,心一飄我就停藥了。
停藥后,我的頭發脫了長、長了脫。正常人的頭發生長與脫落是以幾年為單位的,而我的頭發生長周期變得很短。一年兩個輪回(春長夏禿,秋多冬又禿)。這一年過后,我的脫發到達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時候。脫發焦慮再次洪水般向我襲來,沒辦法,我又開始使用那兩種藥物治療了。
但是這一次,用藥的效果并不理想,發際線后移處和頭頂發旋處的皮膚出現反光,這證明毛囊已經壞死,依靠藥物已經回天乏術了。藥物治療這條路走不通,我開始考慮植發。
比我預想的還要貴1萬多
我在網上看了很多植發的例子,感覺手術成功的多于失敗的。而且也有三甲醫院的皮膚科醫生跟我做過推薦,所以我對國內植發技術還是比較有信心的。我的家人起初反對,不過在我介紹植發、解除誤會后,他們也很支持我。我女朋友也很支持我,她是在我顏值低谷的時候選擇我的。我想找回顏值,告訴她,她其實選的是一個帥哥而不是一個大叔。沒有家人和女朋友的支持,我不會那么果斷地去植發,真愛萬歲!
26歲那年,我攢夠了植發的錢,和女友一起踏入了G市的一家相對有名氣的民營植發醫院(此后簡稱A醫院),對植發做了一次比較深入的了解。那是2020年1月,正值疫情爆發過后的防控期,醫院沒什么人,一位咨詢師接待了我們。
咨詢師很友善和親切,先是了解我的脫發史、介紹了A醫院的發展史、植發的原理、醫生的資質和植發所用的手術刀,讓我對植發有一個基礎的了解。然后用毛發檢測儀免費給我做了個毛發質量測定,其實就是一個多倍數電子放大鏡,過程中你可以透過顯示屏,看到自己某個區域中有多少根頭發,以及每根頭發有多粗。接著就是給我測量種植區的面積和需要種植的毛囊數:利用三庭等距的原則,拿尺子給我測量出理想的發際線位置,然后用一個夾有保鮮膜的塑料圈,套在我頭上,在保鮮膜上沿著脫發區和正常區的交界劃線,和理想發際線一連接,就成了一個封閉的區域,再根據頭發稀疏程度劃分成多塊需要種植不同密度的小區域。最后利用公式(植發密度×植發面積=植發毛囊數)一相加,就是我需要種植的毛囊數量了。接著根據我的發際線的要求和植發密度的選定為我制定的植發方案。
價格也隨著一起來到:4.2萬人民幣,比我預想的還要貴1萬多,糟心。
因為當時疫情管控得比較嚴格,我沒再去G市的其他植發醫院做了解,心里覺得A醫院挺專業的,又迫切想解決脫發焦慮,所謂“植意已決”!所以不久我便在微信上和咨詢師確定了植發最終方案,經過一番爭取,最終的價格優惠到3.5萬元,定金2000元。考慮到還有術后恢復期,手術時間定在了4月30日,連著勞動節假期。
手術當天,換了家醫院
4月29日,正如文章開頭所述,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在酒店過了一夜。
4月30日,吃完早餐后,我一發友來關心我,在知道我沒對比就直接決定在A醫院植發后表示震驚,并且勸我“多對比,沒壞處”。我覺得這位發友說得有道理,便將上午的手術推至下午,然后去了另外一家植發醫院(此后簡稱B醫院)做咨詢。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B醫院不管是硬件條件,還是人員配置,看起來都更加專業。不同于A醫院的冷清,在這里能看到了很多發友,有的剛剛做完植發頭部還裹著紗布,有的在等候植發后的理療。這里我特別留意了植發后理療的發友,看到有頭發茂盛的,心里面更有底了。
等待一陣后,咨詢師接待了我,和之前一樣,還是頭皮檢測后給出方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透露了A醫院提供的方案,B醫院給出的方案不管是需要植發的毛囊數量還是最終的價格,都和A醫院差不多。冷靜對比了兩家醫院的植發醫生、風評和術后護理服務等信息,我打了電話給A醫院取消手術、退回定金,選擇了B醫院。(此處還有一場風云變幻的客戶爭奪戰,就不展開說了。)
剛剛向B醫院的咨詢師表達了想當天做手術的心意,就被快速地剃了光頭,可能是擔心我又改變主意吧。植發區域被用筆加粗,又經歷了抽血查驗。我去吃了個午飯,在候診室短暫等候,就被“傳喚”進手術室了。
填海造田,我,從入門到精通......
一進手術室,發友圈著名的大神醫生出現了,他溫柔地安慰我,讓我放松不要緊張。我心里想“大神給我做植發手術,穩了!” 可是后來才知道,大神只負責打麻藥,取毛囊和種植毛囊的工作,都是由他的團隊其他醫生護士來操作的,對比之前的宣傳,我心里其實有一點被套路的感覺。
這里介紹一下B醫院植發的過程,其實比較簡單。大概就以下幾步:頭部消毒后打麻藥,麻藥生效后打膨脹針,取毛囊,清潔毛囊,種植毛囊。
看起來簡單,其中刨去“中場休息”用了整整4個半小時。我的這場手術,總計要取4500個毛囊,然后再種植4500個毛囊,而且只能一個一個取出與種植,很費時間。這個醫護團隊有一位麻醉師、兩位取毛囊的醫生、兩位種植毛囊的醫生,和若干位護士。麻醉師打完麻醉針和膨脹針就離開了,接著兩位取毛囊的醫生各帶領一位護士分成兩組,左右開工,醫生用空的毛囊提取器提取毛囊,然后交給護士,護士負責將毛囊取下整齊地放在培養皿中,集齊一定數量毛囊后,就會由其他護士負責給毛囊清潔,去除上面的結締組織。為了保持毛囊離體后存活,清潔動作要一直在培養皿中進行。
等取夠毛囊后,醫生問我需不需要休息。我看了一臉疲憊的醫生,就說休息一下吧。他們拿了裝有整齊排列的毛囊培養皿給我數,讓我數一下數量對不對。10個毛囊一撮,橫著10撮,豎著20撮,很快能數出來一個培養皿有2000個毛囊,我隨機抽查了一下確認沒問題。取完毛囊的后枕部全是密密麻麻的血洞,不過創口較小,出血量不大,護士幫我裹上紗布,“伺候”我下手術臺,領我去吃晚飯。麻醉還沒褪去,我只感覺后枕部麻麻的,并不會痛。一連躺了幾個小時了,有點累,心情卻是激動的,手術已過半程了。
半小時后我重新上手術臺,要開始種植了!這時候,大神又出現了,再一次給我打了麻醉針和膨脹針,然后,又消失了……種植和取毛囊的過程類似,醫生護士猶如辛勤的農民伯伯插秧。打了麻醉倒是不痛。不過這一拔,一插,7塊錢沒有了。再一拔,一插,又7塊錢沒有了。心里在滴血。
手術進行了很久,小睡了幾次。被叫醒時我不怎么累,只覺得頭皮漲漲的。但醫生和護士的臉全都透露著疲憊。醫生拿了鏡子給我,讓我看看發際線滿不滿意,還說不滿意可以調。不得不說,在服務方面,B醫院還是做得不錯的。
植發算是一個小手術,我是一個人去做的,沒有讓家人和女朋友陪同。術后我給家人報了平安,就在醫院過了一夜,當晚醫生給了我消炎藥和止疼藥。那天晚上一直不怎么疼,所以只吃了消炎藥。我是可以仰躺著睡的,脖子下墊了一個醫院送的U形枕,減少后枕部的壓力。第二天早餐后,術后護士給我介紹了一些藥水套餐,可買可不買。我心里想,大頭都出了,還在乎這點錢嗎?就花了800元買了藥水套餐。不過后來我想起來這錢就心疼。
出院時前臺的護士給了我一個一次性的手術頭套和一頂帽子,叮囑我前10天出門可以帶手術頭套,10天后就可以戴帽子了。我確實在意別人異樣的目光,不過都無所謂了,相信再過半年,我能自信地走在大街上。
就這樣,拎著清潔劑、洗發水和手術合同,我出院了。
正值五一假期,陽光明媚,春風習習,昔日熱鬧的小區今天異常安靜。我很慶幸小區的人少了,這樣異樣目光也會少些。我還怕保安會以為我是防疫人員攔住我詢問。好在一切順利,踏入家門的那一刻,松了一口氣,然后帶著點興奮蹦跶到母親面前,讓她好好看看這顆被扎了幾千針的增值了幾萬塊的腦袋。
手術蠻成功的,他們看不到我的頭皮了!
術后頭3天,種植區和取發區一直刺痛,站起來還會感覺腦袋發脹,躺著會比較舒服。然而醫生囑咐我盡量不要壓到植發的區域,所以白天我還是盡量不躺著。說來沒有痛到需要吃止疼藥的地步,所以醫院發的止疼藥我一顆都沒吃。但是消炎藥有乖乖地連吃3天,擔心否則傷口會發炎,影響毛囊穩固。
前3天是打不了游戲的狀態,無法通過游戲分散注意力,所以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沒事就跑去照鏡子,看著鏡子里那個有劉海的平頭小伙,嘴角不自覺上揚。我曾對反對我植發的人說,如果花這幾萬塊錢能讓我恢復一些顏值,便也恢復了我一些自信,我會因此獲得快樂,長期來看是非常值得的。我還會用手機近距離拍攝,然后放大去觀察毛孔的狀態,非常仔細的一個一個毛孔觀察。不得不說,現在的植發創口真的非常小了,取發區還會大一些,據說直徑平均約0.6毫米,種植區會更小,直徑約0.4毫米。
3天后,傷口開始愈合,奇癢無比,又不能用手抓,還挺折磨人。這時頭皮會發干發緊,需要經常用清潔劑去噴,據說可以加速愈合和止癢。7天后,傷口基本都愈合了,終于可以洗頭了,用專用的洗發水輕輕揉搓,也有助于去血痂。但是還是需要特別注意,因為毛囊剛剛種下,還不穩定,不能磕碰到種植區,要小心呵護著。
等到五一假期結束,回公司上班的時候,我已經是全新的我了。植發前我還擔心光頭到公司會不會太吸引注意力,還好種植后頭頂是有小發茬的,加上血痂已經取得差不多了,所以看起來像是剪了一個特別短的平頭。同事們都說我是精神小伙。
術后20天后,就要開始用文章前面提到的那兩種藥物了。是的,植發并不是就能停藥,藥物還是要一直使用的。因為種植上去的是后枕部的頭發,它們比較“頑強”,但是原生發還需要藥物的滋潤和保護。如果停藥,原生發可能會繼續脫落,到時候種植上去的頭發還在,原生發沒了,會收獲大頭兒子同款發型吧。
到了術后1到3個月期間,會有一個脫落期,種植的毛囊中的頭發需要先脫落后再長。這時候心情很忐忑,擔心手術失敗,錢白花不說,還白白丟失了幾千個發囊。女朋友一直安慰我,給我打氣,幫我撐過了脫落期。為了她我也不想失敗,我還想等植發成功,帶著她去拍有意思的婚紗照呢。
術后2個月 | 作者
術后4個月 | 作者
現在,手術已經做完第7個月。周圍的人都覺得我手術蠻成功的——他們看不到我的頭皮了。我自己也很開心,雖然花出去的錢讓我心疼,但如果你問我,重來一次你還會植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會說:植!肯定植!
手術后1年能看到最終效果,希望頭發繼續濃密。損友之前調侃我,說別人都是做錫紙燙,而你是燙錫紙。等頭發長了,我還想去做個發型。
術后會有醫院電話的回訪,關心我頭發的狀態,叮囑我的飲食和作息要保持良好。并且術后會贈送多次頭發理療,可以去醫院做個頭發SPA。期間我還了解到,植發醫院有多種有助于頭發生長的昂貴藥物以及多種高級的理療套餐,我聽聽就好了,畢竟植發已經讓我“國庫”虧空。
不說了,搬磚去了。借來植發的錢還沒還完呢。
醫生點評
吳文育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在所有的脫發人群中,約90%都和本文的黃同學一樣,屬于雄激素性禿發。地中海式脫發屬于雄激素性禿發的一種,是臨床常見的類型,嚴重影響男性的外觀形象,從黃同學的經歷也能看出他因為外形而成的焦慮。地中海脫發主要表現為頭頂毛發稀疏、頭發油膩、頭皮出油多等,嚴重者會裸露頭皮。
大部分男性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脫發,大多起病年齡30歲左右的。但目前脫發呈現年輕化趨勢,有些男性20歲就開始出現地中海了,黃同學自述脫發從大學的時候就比較明顯了。如果你有脫發的困擾,除了基因外,跟你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熬夜)也有很大關系,黃同學也可以回憶一下。
一般的男性脫發,與雄激素水平升高有關。因此,治療男性脫發,主要是通過降低局部頭皮某些雄激素水平來實現。譬如,阻止雄激素與其受體結合,抑制它的生物學效應;直接打斷雄激素活性產物的轉化,如抑制5α-還原酶,從而降低二氫睪酮的生成等。文中的黃同學采用的也是這種方法。此外,還可延長毛發生長期,阻止其進入休止期,而促進毛發生長。
常用治療包括:
每個人的具體治療方案建議到醫院皮膚科咨詢專業的毛發醫生。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黃色的棉花
編輯:小金牙
本文來自果殼病人(ID:health_guokr),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系health@guokr.com
丁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