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87年,一則新聞轟動一時:一個美國小伙花了25萬美元,買了一張可以終生免費的機票。小伙子的舉動受到大伙的嘲笑,都說他腦筋不太靈光。買的不如賣的精,雖然機票有點小貴,但是人生苦短,生活節奏緊張,人一輩子也坐不了幾次飛機。花20多萬美元買機
1987年,一則新聞轟動一時:一個美國小伙花了25萬美元,買了一張可以終生免費的機票。
小伙子的舉動受到大伙的嘲笑,都說他腦筋不太靈光。
買的不如賣的精,雖然機票有點小貴,但是人生苦短,生活節奏緊張,人一輩子也坐不了幾次飛機。
花20多萬美元買機票,一次性投入成本太高,肯定是不劃算的。
可是,故事的進展卻出人意料:多年后,航空公司為此不勝其煩,后悔不迭,甚至提出要拿出200萬美金回購小伙子的這張終身免費的機票。
也許你認為航空公司舉動過于夸張,反正他們的飛機每天都要航行,一只羊是趕,五只羊也是趕,捎帶一個顧客輕而易舉,至于作出如此舉動嗎?
我們回顧一下故事的始末,就不難理解航空公司的煩惱。
1987年,美國一家航空公司舉辦了一次促銷活動,在活動期間,任何一位美國公民一次性支付25萬美元,都可以買到一張特殊的機票。
拿到這張機票,你就成為公司終身VIP乘客,只要攜帶本人有效證件,就能免費乘坐公司任何一次航班,還能乘坐公司航班的頭等艙。
換句話說,25萬美元存在銀行,光是利息也夠買機票了。總之,無論什么人,都認為這是一筆不劃算的交易,誰買誰上當。
除非誰天上掉餡餅,衣食無憂,吃飽了撐的,有錢花不出去,才會那樣做。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的25萬美元可不是個小數目,差不多相當于現在的200萬美元。
因此,多數人都認為航空公司是在炒作,嘩眾取寵。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博眼球,蹭熱度。
不但普通人這樣想,即使那些奔波于世界各地的商人,經過精打細算之后,也覺得不劃算,幾十年也收不回成本。
換句話說,25萬美元存在銀行,光是利息也夠買機票了。總之,無論什么人,都認為這是一筆不劃算的交易,誰買誰上當。
但是百姓百姓,百人百性,有人敢賣,就有人敢買。
就在大家都認為這場促銷無人問津,將會慘淡收場的時候,《紐約時報》爆出了一則新聞,真的有人砸了25萬美元,買了這樣的機票!
買機票的是些什么人呢?一是來往于世界各地的商人,二是喜歡天南地北四處旅游的人。
《紐約時報》做了一項調查,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很多公司的銷售主管每年五分之一的時間是在飛機上渡過,他們花在買機票上的錢不低于一萬美金。
如果一個人25歲參加工作,60歲退休,至少要花35萬美金買機票。如此來說,這錢投資的還不算是太冤枉。
因此,在活動期間,一共有50多人購買了這樣的機票。
不過,《紐約時報》對此進行過跟蹤報道的結果卻出乎人們意料,那些購買特殊機票的人,事實上后來在機票上的支出要遠遠低于當時的預算。
常言道世事無常,人生軌跡不會一成不變。有些人公司破產,有些人工作變動、跳槽改行,真正長期乘坐飛機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人因為工作原因,坐飛機的次數越來越少。
因此,這些當初購買特殊機票的人,都對當初自己的不理智行為感到懊悔。
可凡事都有例外,《紐約時報》調查發現有一個叫史蒂夫的男子,買機票幾十年從來沒有后悔過,還感到自己賺大了。
感到后悔不已的,是當初自作聰明的航空公司。他們甚至一度想出巨資,回購史蒂夫這張機票。
1987年,史蒂夫才27歲,但是已經事業有成,他的貿易遍布世界各地,與幾大洲的企業都有業務往來。
本來史蒂夫日理萬機,沒有時間關注這些活動。他是從秘書的閑談中,得知了這一消息。
他憑借著商人獨有的敏感,覺得這是一宗劃算的買賣,于是就讓自己的秘書購買了一張。
人們在《紐約時報》上得知史蒂夫的舉動,都說他是個呆子。
25萬美元,相當于人民幣200萬元,這筆錢你把它用來買二三十套北京的四合院,擱到現在換個幾十億它不香嘛!即便是放在銀行的利息,更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因此,人們都嘲笑史蒂夫,說他是個呆子。
但是他似乎覺得非常劃算,不但買了一張終身VIP卡,還花15萬美金購買了一張副卡。
副卡的作用是,拿著主卡免費乘坐飛機,還可以捎帶一個人免費乘坐飛機,而且還是頭等艙。
史蒂夫的業務比較繁忙,經常奔波在世界各地,這樣做的第一個好處是免去了頻繁訂購機票的麻煩。
同時,他的行李箱就可以寄放在候機大廳,省去了來回搬運行李的麻煩,夾一個公文袋就出發了,來去一身輕。
而且作為一個商人,每一次出行肯定不是單槍匹馬,不是帶隨從就是帶秘書,有了那張副卡,免費的是兩個人。
由于自己是金牌客戶,乘坐飛機不用跟其他人一樣排隊等候,可以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享受特權,隨到隨走。
時間是金錢,對商人來說更是如此。
這樣一來,又節省了多少金錢?
美國人都有假期,下至農民上到總統。
史蒂夫雖然是商人,也有假期,不像中國商人那樣一年到頭忙個不停。
休假的時候,史蒂夫肯定是滿世界跑,遍游名勝古跡。
在別人為了路費斤斤計較,為坐飛機和輪船反復盤算的時候,史蒂夫根本不用考慮,直奔飛機頭等艙。
一天之中,他可以飛去底特律,再飛去安大略,在那里吃個午飯,之后再花一百美元買一些加拿大特產,然后飛回去,晚上不耽誤到家,和家人共進晚餐。
因為有了免費票,史蒂夫和夫人每周都會飛往瑞士,因為自己的女兒就在那里上學。
他們要么在瑞士跟女兒一起歡度周末,要么在周五將女兒接回去,在周日再送女兒回學校。
有時候女兒開學的行李本來要快遞公司托運,因為有了免費票,史蒂夫親自坐飛機將女兒的東西送到瑞士,連托運費都省了。
放了暑假之后,史蒂夫愛看球賽的兒子滿世界跑,整個假期看了幾十場球賽。
他可以早上在夏威夷吃早點,晚上去巴厘島坐游艇。
對別人來說,出國一次需要反復地計算行程,預購飛機票。
如果在遇到節假日等客流高峰期,你有錢有時間也不一定能按時登機。
對不起,飛機票售完,飛機客滿。
而史蒂夫因為是VIP,飛機上無論什么時候,總要給他留兩個座位,總要他想坐,打個電話就可以。
至于下了飛機以后的花費,航空公司肯定不會管,就要史蒂夫自己掏腰包了。
史蒂夫當時的心理是,既然花了25萬美元,買了VIP,不坐白不坐,坐了也白坐。
將近30年的時間,史蒂夫飛遍全世界。
換句話說,只要是美國航空公司能飛到的地方,都會留下他的足跡。
美國航空公司做過一個統計,這些年,他坐航班的次數超過1.3萬次,行程1500萬英里(約合2413萬公里),足足可繞地球603圈,英國就去了600次,還去了110次日本、50次香港、80多次澳大利亞,共計1.2萬次旅行,換句話說,平均下來每次的飛行花在機票上的錢,只有20.8美元。
航空公司調查數據公布之后,股東們崩潰了。
他們大致算了一下,這些年航空公司根本沒有賺到錢,而是虧大了。
確切地說,史蒂夫這么多年乘坐航班,如果買票的話,足足有2200萬美元,超過他當年買終身票的上百倍。
如此一算,航空公司的老板差點吐血。
但是美國是法治社會,最講究契約精神,用中國古話說是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既然賣了,就不能毀約,那樣的話自己的商業信譽會一落千丈。
問題是,史蒂夫不干,法院也不會支持。
用網友的話說,自己賣出的票,哭著也要用下去。
因此,航空公司只能協商解決。
航空公司為此派出律師和史蒂夫談判:以前免費坐的就算了,現在我們拿出200萬美元回購你的飛機票,怎么樣?
史蒂夫聽了呵呵一笑:NO!
這下子,航空公司的高管沒轍了。
難道就這樣虧本下去?不行,得想個辦法。
航空公司精英薈萃,人才濟濟,最不缺的就是能人。
他們集思廣益,很快就想到一個辦法:對史蒂夫進行悄悄調查,從法律上找出他的漏洞。
經過一段時間的跟蹤調查,他們果然找出了史蒂夫的破綻。
原來史蒂夫乘坐航班,不但自己坐,還會把副卡給別人用。
準確地說,偶爾會讓素不相識的人也跟他一起坐。
史蒂夫并非每次出行都帶秘書、隨從或者是跟親友同行。
個別時候,他也會一個人出行,因為并非所有親朋都有時間跟他一起出去。
每當此時,史蒂夫心有不甘,他想不能便宜航空公司。
怎么辦?學雷鋒,拉著素不相識的人坐頭等艙。
沒錢回家看生病的孩子而在機場大哭的母親,沒有訂上機票害怕錯過面試的學生,因為看球賽忘記訂票即將延誤跟情人約會的癡男,都會成為他幫助的對象。
每次看到這種情況,史蒂夫都會風度翩翩地走到他們跟前,非常灑脫地來一個邀請的手勢,溫情脈脈地說:“給個面子,我邀請你坐飛機,免費的。”
于是史蒂夫會看到對方的臉上流露出詫異的表情,說著感激不盡的話。
每當這時,史蒂夫都有一種在做善事的感覺,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
這些得到過史蒂夫幫助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在社交平臺上表揚史蒂夫。
如此一來,知道此事的人越來越多,成為公開的秘密。
航空公司得知后立即開始行動,他們在機場攔住用史蒂夫附屬票飛回家鄉的人,來了個人贓俱獲。
但是史蒂夫理直氣壯地說:“我并沒有轉賣盈利,我讓他們使用附屬票是免費的,沒有構成違約。”
航空公司的人不死心,他們繼續調查,找到在社交平臺上發帖使用過附屬票的人,進行取證,希望得到他們向史蒂夫違規購買機票的證據。
但是他們失望了,沒有一個人承認自己給過史蒂夫一分錢。
但是航空公司并不氣餒,他們進行懸賞征集,希望找到史蒂夫違規的證據。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兩個乘客找到航空公司,說自己曾經給過史蒂夫錢。
如此一來,航空公司如獲至寶,就將史蒂夫告上法庭,說他用公司的票牟利,屬于違約行為。
史蒂夫是個百萬富翁,自己并不差錢,為什么會收別人的錢?
原來有一次史蒂夫單獨出去,看到一個乘客沒有趕上飛機,就產生了助人為樂的想法,讓他跟自己走上飛機,坐在頭等艙,享受VIP待遇。
但是這個乘客非常認真,不想白坐,覺得心里不安,不由分說非要給錢。
史蒂夫拗不過人家,就按照經濟艙標準收了錢。
對此,史蒂夫辯解說:我這是學雷鋒做好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他們堅持要給,我死活不收,不信的話,你們可以看監控。
但是陪審員不聽,他們講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陪審員經過討論,認定史蒂夫違約。
對此,史蒂夫百口莫辯。
因為航空公司是盈利的,不是慈善單位。
他們給史蒂夫的票有個前提,那就是不能轉賣,只能自己使用。
史蒂夫這樣做,就是以盈利性用途濫用副票。
最終法院判史蒂夫敗訴,雙方的合作終止,契約失效,史蒂夫的終身免費票被收回。
判決下來的一瞬間,史蒂夫難過極了,他欲哭無淚,有天塌的感覺。
他告訴記者,通過這次訴訟,他看到了資本家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真面目。
史蒂夫說,他不是心疼錢,而是在乎那份樂趣。
當年,他拿出那么多錢購買機票,就是為了享受免費坐飛機的樂趣。
如今,他人生中最大的樂趣被剝奪了,整個世界都黯然失色。
王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