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機床有著工業母機之稱,自上世紀建國后,我國就致力于發展機床業,先有"十八羅漢",后有"四大機床",既經歷過快速發展黃金期,也經歷過紛紛破產重組的衰敗期,在我國幾千家機床企業中,最耀眼的當屬沈陽機床。最高光時刻
機床有著工業母機之稱,自上世紀建國后,我國就致力于發展機床業,先有"十八羅漢",后有"四大機床",既經歷過快速發展黃金期,也經歷過紛紛破產重組的衰敗期,在我國幾千家機床企業中,最耀眼的當屬沈陽機床。
最高光時刻,它曾以27.83億美元的收入,位列世界第一,只不過此后幾年便進入至暗時刻,不僅連年負債,更是在2019年被中國通用集團重組,不僅意味著沈陽機床未來堪憂,也意味著我國機床行業正處在艱難時刻。
作為我國機床行業發展的縮影,沈陽機床這些年都經歷了什么呢?
緩慢崛起
很多事物在最初成長都是緩慢的,沈陽機床也不例外。
中國機床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十八羅漢",也與東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時還施行計劃經濟,沈陽就是我國重要工業基地,最繁榮的時候,沈陽北二馬路聚集了37個與工業相關的企業,而且這些企業在國內也處于領先地位,這其中就包括沈陽機床一廠、機床三廠等。
只不過高光時刻并沒有持續多久,隨著經濟改革,我國關稅較大幅度下降,外國機床紛紛進入,便讓這些機床企業陷入困境,為了挽救它們,當地政府牽頭對企業進行轉產或兼并,沈陽機床廠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由沈陽第一機床廠、中捷友誼廠、沈陽第三機床廠和遼寧精密儀器廠組成。
只不過新誕生的沈陽機床,并沒有如預期般帶來收益,反而陷入低谷,經歷了黑暗的十年,僅職工就削減了約60%,甚至接近破產邊緣。用否極泰來形容沈陽機床的發展再合適不過了,經歷了黑暗時刻,便迎來了它最輝煌的黃金期。
2000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獲得了發展機遇,許多行業都迎來了春天,機床行業也是如此。2002年,沈陽機床開始改革,將最主要業務和次要業務分開,實行資本重構,這成為它此后快速發展的關鍵。
這一次改革的效果立竿見影,當年它的銷售規模就達到13.6億元,不僅成為國內機床企業的老大,在世界機床企業中都小有名氣,而沈陽機床也有了更宏偉的目標,就是趕超當時世界知名企業,如德瑪吉等。
此時整個行業迎來紅利期,沈陽機床又是龍頭,抓住機會后一路擴大規模,不過幾年時間,便控股了昆明機床,重組云南機床,甚至還并購了一家德國機床企業,同時,它在全球的排名也在不斷提升,2008年時,它便排名全球第八,到了2012年,更是問鼎世界第一寶座,并且連任2年,市值突破千億。
此時,全國都慶賀沈陽機床的成績,它成為了中國機床業的驕傲,央視在紀錄片《大國重器》中還專門介紹了它。也許你會好奇,難道沈陽機床改革的如此有效,能將瀕臨破產的企業,送上全球第一的寶座?
當然不是這樣,沈陽機床的成功,除了它自身的改革外,外部環境也有很大影響。比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增加了市場需求,隨后幾年市場對機床的需求供不應求,過后又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國家出臺政策挽救經濟,也變相刺激了機床行業,延續了增長勢頭。
由此可知,沈陽機床的輝煌,是包括制造業在內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為它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以及國家出臺的相關振興政策,當然最重要的是,沈陽機床順應時事,抓住了這一波發展潮流,才能有2012年的輝煌時刻。
跌落神壇
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頂峰,企業也不可能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登上頂峰的沈陽機床,隨之便開始走下坡路,整個機床行業也開始衰落。
這一年,我國經濟開始產業轉型升級,國內大中型機床企業也開始陷入困境,此時作為行業標桿的四大機床最先受影響,昆明機床退市,大連、秦川機床宣告破產,而沈陽機床受沖擊最大,不過因其規模龐大,才能苦苦支撐。
有時候時代變化就是如此之快,上半年沈陽機床還在欣欣向榮,預計年盈余能超過1億,到了下半年急轉直下,直接虧損1700多萬,現金流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此時沈陽機床本就處在負債率高的情況之下。
不僅欠錢,還在持續投入研發新技術,哪怕有國家兜底,數次伸出援助之手,資金還是很緊張,還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賺得錢都用來還銀行利息了。連年虧損,債務危機,人才流失,資金鏈脆弱等,都是沈陽機床面臨的問題,據2018年發布的數據,它已經連續虧損了8年,虧損總額能達到50億。
直到2019年,因無力償還一筆債務,而被沈陽中級人民法院判定重整,年底中國通用集團正式重整沈陽機床,據悉僅通用投入重組的資金就達18億,之后還要投入35億來帶動沈陽機床的發展,而通用將占重組后沈陽機床57%的股份。
迅速發展,再迅速衰落,沈陽機床為何如此快就跌落了神壇呢?
如果從宏觀來看,可以從自身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來找原因,我們首先來看影響了沈陽機床發展的外部因素,即行業變化。
前面十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機床需求劇增,普通機床就能滿足企業需要,但隨著經濟發展,市場對低端機床需求減少,高端機床的需求增加,而我國卻掌握較少核心技術,制造高端機床相對困難,而國外高端機床又大量進入我國,讓國產機床失去了競爭力。
總得來說,整個機床行業面臨著低端混戰,高端失守的困境,行業利潤下降,而沈陽機床雖然曾問鼎世界第一,但卻空有規模,而缺少技術,沒有核心技術,也處處受制于人。
再來說說,沈陽機床自身的原因:
實際上沈陽機床也意識到自身存在技術短板,早在2008年便開始想法子自救,而這個法子便是研發高端技術,即開發i5智能機床,但也正是新技術的開發,消耗了大量資金,加重了沈陽機床的債務負擔。
而且開發出來的新產品銷售量并不如意,現在針對i5新品是促進沈陽機床的發展,還是加速了它的滅亡,存在著較大的爭議。
經過5年的研究,2013年i5智能機床終于面世,并在2014年初面向全球銷售,但過去這幾年i5機床僅售出2.5萬多臺,而且其中有一半是以租賃給客戶的,但回溯過去二十多年,它已經賣出71萬臺普通機床,可以看出i5雖然先進,但銷量并不好。
為了能把i5賣出去,不但政府對它的生產和銷售制定目標,一線銷售人員還被強令推廣i5,甚至以零首付的方式將i5租出去,但這不但讓資金回籠慢,還被人稱是在擠壓其他同行的生存空間,再加上沈陽起床只考核銷售量,并不管售后的回款情況,壞賬、死賬層出不窮。
所以行業內許多人都說,沈陽機床在i5上消耗太多精力,拖垮了它。
從成立到問鼎世界第一,再到重組,沈陽機床前后也不過二十多年,可見它的規模是在短短幾年中快速擴張起來的,這也給后面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最后,它跌落神壇的原因可以總結為:
整體行業技術落后,無法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行業進入下滑期;新技術的過度投入,加重了其負擔;企業盲目擴張導致負債過多等。
何去何從
關于沈陽機床的未來,整個行業都充滿擔憂,它又該何去何從呢?
其實,雖然現在沈陽機床面臨困境,但不論是市場、技術,還是資源等,它都是當之無愧的機床業巨頭,引領著我國機床業的發展,而研發高端產品也是機床企業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如今通用集團入主沈陽機床,也表示會對產業布局進行調整,對企業生產的產品進行細分,然后專業生產,既是避免同門競爭,也避免資源浪費;同時也會協同技術研發,將北京機床會所作為研發創新平臺,注重研發解決共同問題的技術,而i5的技術也會得到更廣的應用。
對于未來沈陽機床的定位和發展戰略,通用技術也表示,產品將以傳統機床為基礎,逐漸往中高端方向升級;同時要增加創新驅動力,探索服務領域高端設備的需求;最后要把握住產品質量和企業經營質量,保障高質量發展。
相信經過通用技術的入主,沈陽機床也會重新煥發出活力,不過當前機床行業的現狀不僅僅靠著行業自身調整就能快速恢復,還是需要國家介入,需要將政策集中在高端領域和國家戰略產業環節,讓機床行業關鍵部件能取得突破,并開放中低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領域。
縱覽沈陽機床的歷史,也能看出社會發展,瞬息萬變,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順應時代發展,抓住外部機會,同時要提升自己能力,才可能取得相應的成就,否則便容易被遺棄。
丁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