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新華社于2022年1月3日21點發布《五個核武器國家領導人關于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認為,避免核武器國家間爆發戰爭和減少戰略風險是我們的首要責
新華社于2022年1月3日21點發布《五個核武器國家領導人關于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認為,避免核武器國家間爆發戰爭和減少戰略風險是我們的首要責任。
我們申明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鑒于核武器使用將造成影響深遠的后果,我們也申明,只要核武器繼續存在,就應該服務于防御目的、懾止侵略和防止戰爭。我們堅信必須防止核武器進一步擴散。
......
這是里程碑式的突破,但在這個聲明為何是5個國家?為何要防止核戰爭?這些問題其實挺有趣,筆者試圖從幾個簡單的角度發表一些淺見。
有核國家有十幾個,為何發表聲明的只有5個?
相信大家一定都在猜測,聯合國總共就5個常任理事國,當然是這5個國家發表聲明了!這樣解釋其實很有道理,畢竟五常的話語權還是要比其他國家要高一些,但事實上卻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只有五個國家擁有真正的“核武器”-氫彈!
從維基百科“核武器擁有國列表”中查到大約是10個,除了聯合國五常以外,還有印度、巴基斯坦與朝鮮以及可能擁有的以色列與曾經擁有核武器的南非。
但除了5個常任理事國以外,其他擁有的都是原子彈,與氫彈一起雖然都叫原子彈,但兩者威力與原理完全不一樣,前者用的是重核裂變,而后者用的則是輕核聚變,這一點區別,差別就是天差地別。
氫彈的威力可以無限大,它的成本還比原子彈低!
在大家的想象中,一般都是威力越大成本越高,但在核武器的世界里,原子彈和氫彈的差別卻是威力大的成本反而非常樸素,而威力低的原子彈,想要高當量威力成本卻高到令人發指,為什么會這樣?
原子彈成本高威力低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原子彈的“核裝藥”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比如原子彈裝藥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鈾-235,一般從天然鈾礦中取得,但搞出來的鈾只有0.7%的比例是鈾-235,需要大量能量的氣體擴散或者離心機分離法取得,成本高達2000~3000元/克,比等重量的黃金大約4~6倍以上。
另一種則是钚-239,它在自然界還沒有,一般要用核反應堆的廢料中分離,其成本更是高到離譜,一克的費用高達2萬人民幣以上,簡直比黃金還要貴40倍以上,如何?
一枚原子彈要多少鈾?
投在廣島的那枚“小男孩”原子彈,裝了64千克鈾-235,假如按2000元一克算的話,大約是1.28億人民幣,它的威力大約只有2萬噸TNT當量;胖子原子彈用的是钚-239,裝藥量大約為6.4千克,按2萬元一克算的,成本其實差不多。
兩者威力也差了不大,都是2萬噸左右,當然在現代核武器中2萬噸只是小意思了,怎么也得百萬噸以上不是嗎?畢竟我國第一枚空投的氫彈的當量都達到了300多萬噸,這要是把這原子彈弄到300萬噸當量,這不是要命么?
但事實上原子彈的威力最大也就在30~50萬噸當量TNT左右,威力再大的原子彈難度很高,首先就是裝藥實在是太大,即使核裂變比例比廣島原子彈高十倍(廣島原子彈64千克裝藥只有1千克參與了裂變),核裝藥依然將會達到極其恐怖的程度,另一個原因則是由于存在臨界質量,因此引爆模型太復雜,導致了效率進一步增加,所以原子彈威力是有天花板的,而且大量制造的成本會高到受不了。
氫彈成本低,威力反而更大
大家都知道氫彈是用原子彈引爆的,為什么會出現氫彈比原子彈成本更低的現象呢?其實是這樣的,威力小了原子彈沒啥意義,威力大了成本太高,但引爆氫彈不需要大威力氫彈,只要極小威力的原子彈即可,利用中子反射層,質量可以大幅小于臨界質量,這是其一。
其二則是氫彈所用的聚變裝藥,與原子彈相比簡直就是“零成本”,估計了解的朋友一定要說種花家騙人了,因為氫彈是氘氚聚變,氘就是重水中的氫,價格非常親民,但氚就貴了,不是算2000千萬一千克?這不是要了親命么?
還真是這樣,但氫彈中用的可不是氘氚,而是氘化鋰,因為氘化鋰會在加熱狀態下分解出氘,而鋰-6則能在原子彈爆炸時多余的中子照射下生成氚,氫彈連核裝藥都是臨時抱佛腳生產出來的。并且氘化鋰生產過程簡單,估計有個化學實驗室就能操作吧,假如按這樣計算的話,一顆原子彈的成本真的可以造出十顆氫彈來!
氫彈就像雷管引爆的TNT炸藥,無論多少炸藥都沒關系,只要一枚雷管即可,但要是所有的威力都用雷管炸出來,那個成本估計誰都受不了。
傳說中的三相彈:威力可以無限大!
T-U構型有一個好處,能將氫彈無限級串聯,它的引爆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級是一枚原子彈,爆炸后的高能輻射X射線與伽馬射線,通過泡沫反射聚焦到氘化鋰,受熱分解出氘,隨后中子到達反應生成氚,高溫高壓開始聚變,氫彈開始引爆。
引爆了一級氫彈后,同樣原理再引爆第二級的氫彈,然后再引爆第三級氫彈,再引爆第四級氫彈.........
只要模型做得好,你一直可以做下去,一直做出一個N相、無窮威力的氫彈!那么人類有付諸實施嗎?答案是有的,至少曾經設計過!
1954年11月,AEC(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下屬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就曾設計過10億噸的TAV,預計爆炸當量為10億噸TNT,結構與MK-21或MK-36差不多,但比兩者多了兩個聚變次級:
氫彈是用原子彈引爆的炸彈,被稱為二相彈,三相彈則是再加一個氫彈次級,而TAV應該被稱為四相彈!
而在同時,氫彈之父泰勒曾提出過100億噸的氫彈設計方案,比如下面這份1954年7月面向AEC原子能委員會的會議記錄中提到的100億噸氫彈設計方案:
"Dr. Fisk.… was concerned, however, about Dr. Teller's 10,000 MT gadget and wondered what fraction of the Laboratory's effort was being expended on the [ deleted]. Mr.Whitman had been shocked by the thought of a 10,000 MT."
所以,原子彈成本太高真用不起,但氫彈這種威力無限而成本卻非常樸素的炸彈,真的是太恐怖了,要是大家展開核武器競賽,假如真制造出這種威力無限的氫彈,又或者大量生產氫彈,那一定是地球上的一場噩夢,所以應該有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牽頭來組織這樣的工作(那個負責任的國家,按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的發言來看,就是我們中國),人類已經掌握了能毀滅自身的終極武器,那么就把它關到籠子里。
陳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