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結束了一天搬磚工作的劉朝先帶著疲憊回到了家中,簡單吃過晚飯,換上一套新的衣服,他就帶著手電筒踏著夕陽村子外的山上走去。在那里,劉朝先即將開始今天的第二份工作。工作地點是山上的一個溶洞,里面密密麻麻擺滿了棺材,在夜晚看起來十分滲人。劉朝先這份
結束了一天搬磚工作的劉朝先帶著疲憊回到了家中,簡單吃過晚飯,換上一套新的衣服,他就帶著手電筒踏著夕陽村子外的山上走去。在那里,劉朝先即將開始今天的第二份工作。
工作地點是山上的一個溶洞,里面密密麻麻擺滿了棺材,在夜晚看起來十分滲人。劉朝先這份工作到底是什么呢?
劉朝先
他就是村子里請的守棺人,負責看護洞中的五百多具棺材。
奇特的風俗
貴州省內分布著許多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擁有屬于本民族獨特的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苗族人,還延續著祖先傳下來的一種奇特的喪葬風俗——洞葬,就是把逝去的親人的棺木放進深山中的山洞里去,據說這項風俗已經持續了一千兩百余年。
這種奇特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對此并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時,這里的苗族人也實行土葬,一位老人去世后,在下葬后天降大雨,一場洪水把老人的棺材沖走了,家人們花了大量時間尋找老人的棺材,最后在山上的一個石洞中找到了。
當時的族人認為,這是親人為自己尋找的圣地,想長眠在這山洞里,于是以后的族人們也紛紛效仿,死后不入土,而是改為洞葬。
還有一種說法是,苗族人為上古神農氏后代,由于戰爭天災等原因,苗族人放棄了世代居住的土地,轉而定居在偏遠的深山里。他們的首領叫“香駱”,由于“香駱”作戰勇猛,武藝高強,所以很快就成為了族人中聲望最高的人,大家十分崇拜他。
在“香駱”死后,他的族人把他的尸體存放在山洞中,他們認為這樣做,他們敬愛的首領就會復活,帶領他們奪回自己的家園。眾多專家就洞葬風俗來源爭論不休,至今也沒有定論。
在貴州省平壩縣有一個十分美麗的小村莊,叫桃花村,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個小山村周圍種滿了桃樹,每到春天,村子就會被嫣紅的桃花所包圍,如同金庸先生小說中的桃花島一般美麗。
這座美麗的小村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這里世世代代地生活著一群苗族人。每當村子里有人離世,村里的人就會按照風俗為離世的老人準備洞葬儀式。白天,死者的親屬們在家中操辦葬禮,接受親人們的吊唁,同時也為逝者整理遺體,為他們換上一襲新裝。
親人們為逝者準備的陪葬品種類繁多,不一而足,他們會在棺材里放下飯食和祭品,在邊上擺上農具,還要再放進去半張錢,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在棺材里放入一套雨具,希望逝去的親人到陰間也不會受到風吹雨淋。
在葬禮開始之前,一定要請村子里的“巫師”來主持葬禮,還要在葬禮上殺一頭豬或者一頭牛,如果死者親屬愿意,兩種都會準備。
在殺豬或者殺牛時有一個規矩,就是屠夫必須保證一擊斃命,這就要求屠夫的技術非常高,如果一刀斃命,那么這個屠夫將在葬禮結束后收到幾十斤肉作為獎勵,反之,如果一刀下去畜生還活著,那么這個屠夫將會受到懲罰,并且在村中會名譽掃地。
葬禮的重頭戲得等到晚上。當夕陽最后一絲余暉告別大地的時候,人們就忙碌了起來,村里年輕人手持火把,抬著棺材上山,把棺材放在山上的葬洞中。抬棺上山的路必須是一條新的路線,不能有人走過,而且在上山的路上,不能使用工具開辟道路,只能踩著灌木上山。
桃花村的葬洞隱藏在村子西邊的山上,深約四十米,有二十多米寬,桃花村世世代代去世之人的棺木都存放在這里,現在里邊層層疊疊的擺滿了棺材,多達567具。
劉姓是桃花村里的大姓,所以村里的葬洞就成了劉氏祖墳。而村子里的劉姓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演化出了四個分支,并且葬洞也按照這四支劉姓劃分了不同的區域,不同分支的人去世后要安葬在不同的區域。
“我們族規很嚴,大家都很守規矩,即使人死了,規矩也是不能破的。”介紹到葬洞棺木擺放規則的時候,劉朝先一臉嚴肅地說。葬洞還有一個規矩,就是山洞最深處放的是因重病去世的人,病得越重,棺木擺放的位置就越深。
抬棺的人進入葬洞后,仔細挑選一處合適的位置,緩緩將棺木放下,親人則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祭品擺放在棺木旁邊,洞葬儀式結束后,所有人要趕緊離開山洞,并且在離開的過程中,不能回頭看,否則他們就會認為自己逝去的親人還會帶著留念而不肯走。
守棺人
等送葬的人都走完后,就只剩下劉朝先還在山洞里。他靜靜地坐在地上,記錄著新安葬人員的信息。之后,他就走到洞口,守護著先人們的棺木。
因為桃花村葬洞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肅宗時期。做為貴州省存放棺木數量最多的葬洞,剛開始并無人看護,不過很快就有不少不法分子對這個山洞動了歪心思,他們覬覦洞中留給先人的陪葬品,甚至有的人覬覦剛安葬的尸體,準備盜走出售供人配陰婚。
這里存放的棺材形狀各異,不乏一些雕刻著精致圖案的棺材,對于研究苗族喪葬風俗有很大的價值。而且苗族人給去世的先祖的陪葬品也有很大的歷史價值。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彩色蠟染就是從桃花村葬洞陪葬品中發現的。可以說,這個葬洞就是一個研究少數民族風俗的“博物館”。
在傳出葬洞被盜的消息后,當地人都非常重視。經過政府和村長的商議,他們決定招聘一個守棺人來保護葬洞免受偷盜。
要一個人在晚上和五百多具棺材做伴,聽到這個工作條件,所有的應聘者直接就走了,連工資都不過問。沒想到,桃花村村民劉朝先知道村長在招聘守棺人后,主動請纓,表示自己可以勝任這份工作,雖然一個月只有三百塊錢,但是劉朝先還是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在劉朝先眼里,葬洞寄托著村民對先祖的緬懷,是村中最神圣的地方。作為桃花村村民,他應該保護葬洞免遭盜賊的荼毒。
劉朝先白天上班的工地老板知道這件事后,十分敬佩劉朝先,不但給他漲了工資,還允許他每天下午可以早些回家。
劉朝先每天要在晚上上山,夜間的山路十分不好走,劉朝先摔傷過好幾次,但是他還是堅持去葬洞守護先人。進洞之后,他要把洞中的棺材仔細清點一遍,確保數目無誤之后,就坐在地上陪伴著五百多位先祖一起睡覺。
有人問劉朝先:“每天晚上陪著這么多棺材睡覺,你心里不害怕嗎?”沒想到劉朝先卻真誠地說:“我不怕這個,這些都是我的先祖,我就怕被偷,這樣我沒辦法向先祖、向村里交代。”可以看出來,劉朝先是真心地尊重這些逝去的先祖。
其實,在劉朝先剛做守棺人的時候,有不少人質疑他主動請纓的目的,有些人認為他覬覦洞中的陪葬品,想跟外界的盜墓賊里應外合。不然誰會為了一個月三百塊干這種又臟又累的活?對于這些質疑劉朝先沒有理會,他要用自己的行動回應這些人。
一個月來,劉朝先風雨無阻地去看護葬洞,并且這段時間,洞里沒有出現過一起被盜事件。如此一來,人們才徹底相信劉朝先是真心實意地做圣地的守護者。為了減輕劉朝先的工作壓力,當地文物局還在葬洞門口裝上了厚實的鐵門。
記錄生死
桃花村是個大村,數千年來無數的苗族人在這里休養生息,但是為什么桃花村的葬洞里卻只有567具棺材呢?面對著這個疑惑,劉朝先表示:“不是所有人死后都可以進入葬洞,客死異鄉的族人,還有違反族規的人是不允許葬在葬洞的,他們只能土葬。”這種傳承了上千年的傳統,就是刻在他們骨子里的宗族信仰。
隨著時代的發展,桃花村喪葬的風俗也在不斷改變,人臨終前,可以自由選擇安葬在哪里,逝者的親人也會按照死者的遺愿把他安葬。
再加上,現在村子中的年輕人大多都外出謀生了,很少有人愿意留在這個偏僻的山村里,這樣一來,進葬洞的族人也就越來越少,洞里的棺木也就只有五百多具。
自劉朝先成為守棺人之后,他見證了許多人的故事。“這具棺材和旁邊那一具棺材葬的是一對夫妻,他們兩個生前十分恩愛。那一具棺材里葬的是一個孤寡的老人……”雖然棺木不能言語,但是劉朝先還是記下了這些棺木和它們主人的故事。
關于桃花村葬洞的來歷,劉朝先還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說,當時寨子里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姑娘,她愛上了其他寨子里的一個年輕小伙子,于是兩個人經常偷偷約會。但是這個姑娘小時候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定了娃娃親,眼看著婚期一天天到來了,家人也開始置辦東西準備婚禮,而姑娘則每天只能以淚洗面。
有一天,姑娘在做飯的時候心里一直在掛念著心上人,由于太過投入,她竟忘記了手頭上的工作,直到她母親進廚房提醒她,她才趕緊嘗嘗雞肉熟了沒有。沒想到這一嘗卻被雞骨頭卡住了,家人嘗試各種方法救她,但是還是失敗了,悲痛的家人只得準備安葬姑娘。
按照村子里的規矩,未婚猝死的人是不能進入祖墳的,于是女孩的家人就安排把她葬在其他地方。但沒想到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大雨,一行人就把姑娘的靈柩放在一處山洞中,其余人先行下山避雨,等到雨停了之后再安葬女孩。
得知心愛的女孩的死訊,她的戀人傷心欲絕,就悄悄跟在抬棺隊伍的后邊,等到人都走完之后,他沖進山洞打開棺材,抱著心上人的遺體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拍打女孩的背。突然,女孩咳嗽了一聲,然后嘴里吐出一塊雞骨頭,原來,女孩只是被卡暈過去了。
年輕人帶著“死而復生”的女孩回到村子里,向大家講了這個故事,所有人都覺得他們兩個在一塊是天意,于是就擺起宴席,兩人就這樣在一起了。于是,那個姑娘“起死回生”的山洞也被村子里的人當作了葬洞。
隨著天空出現一道曙光,劉朝先的守護工作也接近了尾聲,就這樣,劉朝先白天在工地上班,晚上到山洞做“守棺人”。也許在以后的某天,桃花村的人們不愿再葬進葬洞,或許到那個時候,劉朝先仍然會義無反顧地守護著這個心中的圣地,守護著自己先祖的安寧。
如今,這個苗族最大的葬洞已經成為特色民族景觀,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苗族這一奇特的風俗,也有越來越多來自天南海北的人來參觀,他們在感嘆民族多樣性的時候,也會順手為這些不知名的前輩們上一炷香。
金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