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香料番紅花又稱西紅花、藏紅花,為番紅花屬多年生植物番紅花干燥的柱頭(雄蕊)。番紅花作為當前世界上最貴的食用香料,一克的市場售價約在100元左右,論斤算的話那可是足足的五萬元啊!雖然價高,但是稀有,因此從古至今番紅花在世界范圍內從來都是供不應
香料番紅花又稱西紅花、藏紅花,為番紅花屬多年生植物番紅花干燥的柱頭(雄蕊)。
番紅花作為當前世界上最貴的食用香料,一克的市場售價約在100元左右,論斤算的話那可是足足的五萬元啊!
雖然價高,但是稀有,因此從古至今番紅花在世界范圍內從來都是供不應求。
也正是因為價格高、稀有,植物番紅花一度被列為資源型農作物。
其實早在900年前中國人就已經接觸到了番紅花(香料成品),傳入國內后番紅花成為了極為珍貴的藥材,深受古人的重視和喜愛,現階段隨著國民購買力的不斷提升,國內市場對番紅花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養生、愛美人士對其非常追捧。
不過當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番紅花多依賴進口,我國至今尚未大規模種植番紅花,這看上去是一件極不符合我國農業生產邏輯的事情。
為什么這么說呢?
大家想想看,一個我們900多年前就接觸,古人重視、今人追捧,價格一直處于高位,能從地里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我們卻一直沒有大規模種植,所以這事怎能不讓人納悶。
若以其它經濟價值顯著舶來作物的引種經驗看,莫說900年了,9年我們就能把番紅花的價格從5萬元一斤“打到”500塊錢一斤。
但即便我們對此納悶,事就是這么個事,另外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國內根本就沒有番紅花種植,就算是當下與國內市場對番紅花的需求相比番紅花的種植也絕稱不上大規模,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番紅花的種植面積仍不足萬畝。
當然事出必有因,接下來依農就給大家“解解悶”,一起來看為啥我國沒有大規模發展種植番紅花。
先簡單地聊下古代
依農認為我國古代未發展種植番紅花的原因有二。
其一,可能當時真的嘗試引種番紅花了,但我國古代引種農作物多講究一個就近原則,番紅花最早經由印度傳入我國西藏地區,那么作物應該也是這里,而西藏的氣候環境顯然不適合番紅花的生長,因此即便引入也不會試種成功。
不過古代也定會有把番紅花引種到氣候環境適宜地區種植的可能,但是番紅花的種植生產難度就會成為新的限制。(關于種植難度的問題,下文聊現代再詳述)
其二,可能是因為香料番紅花被誤認成了另一種古時國內已種植的作物——紅花。紅花干燥的管狀花和番紅花干燥的柱頭極為相似,即便是當前也有不法商販用紅花來冒充番紅花,并未消費者很難直觀地分辨。若此原因成了,那已有何苦再種呢?
再看近現代為何沒有大規模種植番紅花
前文也提到了我國上世紀60年代開始引種番紅花,但是早期從德國引種的番紅花雖引種至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等多個省份,但均以失敗告終。
早期我們缺乏系統的種植生產技術,從這里大家就明白依農推測古代把番紅花引種到氣候環境適宜地區種植也不一定成功的原因了,因為60年代的國內農業種植生產技術肯定要比古代成熟的多。
依農查閱了資料,番紅花真正在國內落地生根的時間應該是1979年,我們從日本引種了番紅花,并引種成功。
先當前雖然番紅花已在上海、安徽、浙江、江蘇、河南等多地引種成功,但是種植規模的擴張速度卻極為緩慢。
當前我國最大的番紅花產區在上海崇明,種植面積約占國內總種植規模的90%,但即便規模最大,至多也就5000畝左右。
到底是什么限制了國內番紅花種植規模的擴張呢?
依農認為主要還是種植生產難度大的原因。
綜合來看我們種植番紅花沒有原生地的環境條件,加之較大的種植生產難度,導致國內至今都沒有符合市場需求量的大規模種植,當前仍依賴進口實屬無奈。
不過在挫折和失敗的積累之下,國內很多優秀的產區對技術的掌握也更透徹了,依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內番紅花的種植規模擴張速度可能會有所提升。
文章寫到這里來一個轉折,可能有朋友會覺得依農接下來的文字是不是要引導農民朋友種植番紅花,有這個感覺的朋友可以放心,那不是依農的風格,接下來是寫給想發展種植番紅花農民朋友的“冷水”。
想發展種植番紅花的農民朋友多是看到了番紅花的超高的經濟價值,而只看價值不談困難就容易盲目,且發展種植番紅花的困難不只在種植生產端,還有如下幾點:
因此對于想發展種植番紅花的朋友,依農只說兩個字——“慎重!”
文章最后,愿國內番紅花種植產業蓬勃發展。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植物科普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