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進入體制內之后,有一段時間做的工作都是退休辦理。每個月為市直幾百個機關、企業、靈活就業自由職業者辦理退休。看著三類人不同的退休金,再看看手機里自媒體平臺上將裸辭自媒體創業寫得那么好,數次忍不住,想把一些真相告訴比我略小幾歲、甚至與我同歲的年
進入體制內之后,有一段時間做的工作都是退休辦理。
每個月為市直幾百個機關、企業、靈活就業自由職業者辦理退休。
看著三類人不同的退休金,再看看手機里自媒體平臺上將裸辭自媒體創業寫得那么好,數次忍不住,想把一些真相告訴比我略小幾歲、甚至與我同歲的年輕人們。
某靈活就業人員退休金,涉及個人信息已馬賽克
基本上,自由職業者的退休金是最低的,1000元左右,或者稍微高點,很少超過2500元的;
但是反觀一直工作的,不管是在企業還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基本上都是3000元以上。
多的可以八九千甚至更多。
除了那些真的不工作全職在家的人,其實,其他的自由職業者也都是一直在努力做事賺錢的,但是老了之后的待遇卻差別極大。
舉一個我自己家的例子:
我公公是之前市級國企的一名工人,只是工人,沒有什么高學歷。
我婆婆之前市代課教師,結婚后嫌工資低,自己腦子有比較靈活,所以就辭職做了小生意,就是現在流行的自由職業者。
后來,我公公的國企破產改制,他下崗了,之后就在家幫忙,或者在保安公司之類的企業繼續上班。
我婆婆一直做生意。
靠著她做生意,老公家里前些年條件一直不錯,全班最早買MP3,最早買學習機。
家里牛奶、水果也沒缺過。
二十多年之后,公公到了退休年齡,因為曾經交過五險,所以按照職工退休辦理,每個月退休金3500多元。
我婆婆什么都沒有,只能按照居民的身份,等60歲之后每個月拿100多塊錢的補助。
而且,我公公在退休之后,再不用自己交醫保,每個月還會發一些醫療補助金。生病住院的時候,報銷比例更高些。
我婆婆則需要每年繼續按照居民交320元的保險,生病住院的報銷比例也低了好幾個百分點。
這個例子對今年的自由職業者還不完全一樣,因為今年的自由職業者可以每個月給自己交五險一金。
(一).但是我依然不建議年輕人不假思索地做自由職業者,原因如下:
1. 繳費基數
基本上自由職業者都是按照最低的標準給自己交的五險,公積金就直接不交了。
因為現在媒體一直說養老金庫入不敷出,大家也不知道等我們退休時候是什么樣子,所以會交,但是不會交太多,只是按照最低標準。
可是,如果在企業上班,除了最差的企業,基本上繳費基數都比最低標準高。
那些按照最低標準繳納五險一金的,多半是小工廠;連肯德基的服務員繳費基數都在最低標準上每年上漲。
那么,繳費標準不一樣,每年差一點,多年之后,退休金自然有差距。
2. 風險
年輕的時候,精力旺盛,做自由職業者,在很多情況下,賺錢都比上班高。
一方面,到了中年之后,如果生病一段時間,或者父母生病需要照料,如果企業的話,除了很無良的企業,基本上都可以請病假或者事假緩沖。
但是自由職業者,不開工,就基本上沒收益。
另一方面,當時代的潮流變了,你的自由創業能夠及時地跟上時代嗎?比如說,一些百萬粉絲的大號突然被封號。
萬一在遇到疫情這樣的時刻,上班的人一般會有一個基本工資保障,至少五險一金還是在交的。但是自由職業者,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出門,就沒有任何收入了。
3. 壓力
乍一看,自由職業者在家上班,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沒有上司的臉色,太爽了。
可是,自由職業者其實是一種小規模的創業,時間久了,最初的靈感用完之后,就是無盡的壓力。
(二).什么樣的人適合自由職業或者新媒體
1.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因為家庭的限制沒法全職上班,如果想要賺錢,那么兼職做自媒體或者其他形式的自由職業,不管收入多少,都是賺!
但是,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后,如果自由職業做的不是很成功,還是應該盡早回歸職場。
2. 某方面能力出眾且具有比較好的社會關系的人
我了解的自由職業做的好的,比如說一個靠寫作賺錢的唐安妮,她大學時候就通過寫作賺了不少錢。
說明,她的寫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較出眾的。
而作家,本身就是需要獨處寫作。
她在辭職之前,也與很多雜志社有了長期穩固的合作;
又比如一些剪輯師,他們的能力出眾,通過剪輯可以賺不少錢,本身可以成為他們今后風險期的生活成本。
3. 對上班忍無可忍,社恐者
有的小伙伴確實天生社恐,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覺得上班很煎熬。
那不管上班工資多高,都可以辭職做自由職業者,畢竟健康快樂最重要。
(三).不妨業余做自媒體
除了收入很高的IT行業,基本上大家不會天天加班的,大家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做自媒體,或者寫作,或者拍視頻,等自己的賬號真的已經到行業內領先,再辭職。
想講這個話題已經很久了,只是自己微弱的聲音總是會被自媒體大號的呼聲淹沒。
“我做自媒體月入X萬”;
“我靠寫作實現了財務自由”;
“不要讓朝九晚五困住你的靈魂”
……
這樣的文章不絕于耳,且所寫的巨額收入,太有煽動性了!
我就曾經被這些文章煽動,2014年的時候,我剛畢業兩年,自媒體剛剛興起。
我關注了類似于十點讀書等號,那時候他們還是剛剛開始做,媒體都有文章講自己工作不順心然后辭職做自媒體寫作者,然后生活變的多幸福、收入多少等等。
那時候,剛進入職場的新鮮勁已經過去,自己也受了一些委屈。
看到這些文章,就覺得,我之所以不敢辭職,是因為我不夠勇敢,不敢跳出國企的框架。
然后每天看著那些文章,更覺得人生不能夠一成不變地過一種生活。
后來,我辭職了。
可是,辭職后才明白,任何工作都會受委屈,如果覺得一點點的委屈是正常的,過去了也就過去了。
當年和我一起加入那家國企,且現在還在那里的,都過得挺不錯。
至少收入很可觀。
這是我自己的一段教訓。
所以之后,不管我內心多喜歡寫作,都會把它當作業務愛好,會在本職工作穩定的情況下,再去做業余愛好。
希望,每個年輕人,不會因為年輕時候的一些錯誤選擇,讓中年之后的自己生活拮據。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