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果時間倒退10年,你的手上也有點積蓄,你會購買什么?當然是房子了,是不?房子越來越值錢,豬肉也越來越貴,而錢卻越來越薄。那要是時間倒退回1957年,你的手上有6元錢的積蓄,你會用來干什么?1957年的錢,還是十分有價值的,當時的油條3分錢
如果時間倒退10年,你的手上也有點積蓄,你會購買什么?當然是房子了,是不?房子越來越值錢,豬肉也越來越貴,而錢卻越來越薄。那要是時間倒退回1957年,你的手上有6元錢的積蓄,你會用來干什么?
1957年的錢,還是十分有價值的,當時的油條3分錢一根、大米1角5分錢一斤、豬肉7毛錢一斤,所以6元錢,在當時可以算是一筆“巨款”了。那么要怎么打理這筆“巨款”呢?這位張姓的大爺,選擇入股“信用社”。
1957年入股信用社6元,62年后能取出多少錢??
話要一句一句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財富也需要一代一代積累,但積累財富的方式、途徑多如牛毛,風險和收益也大相徑庭,所以能不能獲取“高收益”,就完全取決于“投資人”的知識和素養了。
在1957年,尋常老百姓獲取知識的途徑十分有限,尤其是獲取“理財知識”,所以很多老百姓選擇“投資”,只能跟從“國家的號召”走。出于對國家的信任,1957年,這位張姓的大爺,就入股信用社6元錢。
入股后,他就沒去管過這筆錢,在他的認知里,這筆錢只會隨著年限的增加,變得越來越多,況且他也用不到這筆錢。這位張大爺是一位孤寡老人,晚年由他的侄子贍養,直到去世。在整理遺物時,他的侄子才發現了壓箱底幾十年的“股金書”。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的侄子張鳳江就拿著“股金書”到“農商銀行”去領錢。經歷了一番波折,終于確認這本“股金書”是真的,又用了一個早上的時間,銀行職員才算出了張大爺應得的錢:共計17.39元。
他的侄子張鳳江,怎么也想不到只有這么一點錢。他表示:1957年的6元錢,可以給一個人買一身“新行頭”了,怎么也值個600塊錢,哪曾想到2019年卻只值17.39元。
入股,就算是“投資”了嗎??
為什么6元錢,歷經了62年,只能換回17.39元?因為時代在變化,銀行的制度也在變化,跟隨不上時代的步伐,只能被“落后”。況且“股市”并不是穩賺不賠,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所以“投資”需謹慎。
況且張大爺這也不算是“投資”,頂多只能算是“投機”。那么“投資”和“投機”
有什么差別呢?在《聰明的投資者》中,格雷厄姆是這樣定義的,投資必須滿足這3個標準:
一是:深入分析為基礎;
二是:確保本金安全為前提;
三是:獲得適當的回報。
遺憾的是:往往普通人,并不具備專業的“理財知識”,連第一步都無法做到,至于“獲利”,那更是癡人說夢了。所以,對于咱老百姓來說,目前最好的投資就是:買房。
盡管網上出現了 “房子降價”、“未來房價如蔥”的聲音,但大城市里優質的房子,它的房價要降下來還是很難的。畢竟年輕人都聚集在大城市里,所以房子還是值得投資的。
作為普通老百姓,要怎么做,才能不被社會邊緣化??
活到老,學到老,時代在進步,知識也在不斷地迭代,只有保持學習,與時俱進,才不會被時代邊緣化。落后就要挨打,就像有了手機,電話就被淘汰了;有了電話,寫信就被淘汰了。
人也是一樣的,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最怕就是“倚老賣老,自己不學習,還固執己見”。子承父業是大概率事件,不信你看看身邊:是不是父母當官,子女也當官;父母經商,子女也經商?
人,永遠也賺不了自己認知以外的錢,所以專業的事,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要想自己不被社會邊緣化,就一定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在實踐中不斷修正,不斷“專業化”,共勉!
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