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孩子小時候有必要學器樂嗎?學哪一種好?學習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因素?孩子學了有什么效果?……跟所有年輕的父母一樣,這些都是我當初遇到的問題。如今孩子學習器樂已經快10個年頭了,結合我身邊一些孩子的器樂學習經歷,我來做一個總結和反思,供大家參考。
孩子小時候有必要學器樂嗎?學哪一種好?學習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因素?孩子學了有什么效果?……跟所有年輕的父母一樣,這些都是我當初遇到的問題。
如今孩子學習器樂已經快10個年頭了,結合我身邊一些孩子的器樂學習經歷,我來做一個總結和反思,供大家參考。
學不學,這不應該是個問題
當然要學!這點毫無疑問,孩子一出生我就和他媽媽在這點上達成了共識。
生活需要音樂來點綴
但我們學器樂的目的很簡單,不是為了他將來考試加分(當然就不需要考級了),也沒有讓孩子將來走音樂路線的打算,純粹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讓他將來的生活可以更有情趣一些。
無論工作生活是開心還是不開心,都可以用音樂來抒發一下自己的情緒。無聊的時候還可以邀幾個好朋友,獨奏或者合奏,這遠比一個人宅在家里打游戲好吧?
當然,多少我也有點兒私心,想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我對音樂的所有知識,只限于知道從1到7的簡譜發音,還只能按順序來。
上中學時我就一直不理解,音樂課上,女生怎么就知道音調是高了還是低了?讀大學時看到有的同學拿起吉他就可以隨便彈唱,更是驚為天人。
現在看,孩子們的美育教育已經提上日程,音樂素養會逐漸成為孩子們的基本素養,孩子們將來出入音樂廳會成為常態,只憑學校的幾節音樂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強烈建議有條件的孩子都學一學。
學不學容易做決定,但學什么,怎么學?
依據我的學習目的,以我僅有的一點點音樂知識,決定學鋼琴,最有說服力的理由當然是鋼琴表現力最強。還有一個考慮是孩子的手指頭精細控制力弱,想借此順便練習一下。但恰恰這一點,差一點起了反作用,后面再細說。
以前我看到過一篇文章,說器樂的學習上存在一條鄙視鏈,具體的忘了,只記得說最高端的是什么管風琴,理由是小眾化,費錢!這是什么邏輯?我完全理解不了這種排名或者說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就是為了顯擺?當真如此,不學也罷。
整體來看,我覺得鋼琴和小提琴的表現力要好些,是器樂學習的首選,這個看音樂會上的座次就很清楚了。其他的器樂,民族樂器更明顯,多多少少都有比較明顯的局限性。還有些只能算玩具,上不了臺面的,比如葫蘆絲什么的,費時、費力、費錢去學習這些,意義不大,不值得。
我們決定學鋼琴,不等于孩子想學。如果孩子沒有興趣,天天逼著他上課,練琴,大人孩子都會很痛苦。而且對于一件不感興趣的事情,我嚴重懷疑孩子可以堅持多久。
所以在開始學鋼琴之前,先要培養他對鋼琴的興趣。
這個也不復雜,從幾個方面著手。挑一些優美的鋼琴曲,沒事就放,基本上當孩子玩耍時的背景音樂。借一些相關的繪本、書籍,在網上找一些音樂動畫劇來給他看。再就是周末帶他去琴房,聽、看老師彈琴或者自己上去亂彈,開心就好。
終于有一天,孩子自己開口說喜歡鋼琴,水到渠成,我們便給孩子報了班。
總之,興趣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堅持是十分困難的。孩子班上一年級一起參加學校樂團的,如今陸續已經有好幾個同學悄悄放棄了。臨時起意,沒有長遠規劃,最終只會草草收場。
關于老師
孩子的鋼琴老師是一個科班出身的女孩子,專業肯定沒問題,問題是太年輕,還沒有孩子,估計也沒帶過多少孩子。現在回想起來,對于一個3歲的孩子來說,一本正經的上課,加上自己手指頭還不靈活,鋼琴課程就遠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玩,甚至可以說是難受的。
至今我記憶猶新的是,練習《滑稽面孔》這種在我眼中再簡單不過的曲子,孩子居然難哭了!后來我還經常拿這事跟他開玩笑,說你現在碰到的困難就跟當初彈《滑稽面孔》一樣,堅持一下過去就好了,回頭看會非常簡單。
學習中途孩子有一段時間十分反感上課,一度要放棄,只好停了近兩個月的課。好在平時的練習中我并沒有強求,只要他坐在鋼琴前面,彈什么都可以。孩子基本上就是彈自己喜歡的節奏,也就是亂彈琴。
對于小孩子,其實我覺得課程不用那么刻板,完全可以設計成游戲模式,讓孩子在玩玩打打中就完成了。當然,這個對老師的要求很高。后來孩子的小提琴老師上課有時候會變些花樣,比如讓幾個水平差不多的小朋友一起上課,PK一下,還獎點巧克力什么的,孩子開心得很。
總之,有經驗的好老師,會極大地降低初學者的痛苦指數。
關于練習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靠老師每周上的一兩節課肯定不管用,自己還得練。但跟上課一樣,可能還不如上課,練習更枯燥乏味。
所以每次練習,我只要求孩子把所學的東西彈一遍就OK了,剩下的時間自己想彈什么就彈什么。有時候也拍拍馬屁,說彈得好聽,強烈要求他再彈一遍,呵呵。
“亂彈琴”的好處當然是保護孩子的興趣,一個額外收獲是孩子有時候彈的“曲子”會很好聽,相當于是他自己在作曲了,我覺得也挺好。
整體上我們花在練琴上的時間并不多,假期會每天練一下,平時隔一天練一次,每次也就半小時左右,時間再長了孩子不愿意。心情愉快地練半小時我覺得也夠了,特別現在在家里練(上小學以后,孩子改學小提琴了),孩子基本上不會照著譜子拉,全是拉自己喜歡的,有時候還開著電腦一起拉,嗨得很。
關于考級和走專業路線
前面說過,我就沒打算讓孩子考級和走音樂專業路線,所以3年的鋼琴學習基本以玩為主。但是,鋼琴的學習為后面小提琴的學習打下了很好基礎(鋼琴轉小提琴的原因是因為要住校,沒法練鋼琴),樂理知識,音準什么的。
現在孩子的小提琴過了七級,之所以參與了考級,有兩方面的考慮。雖然我們不追求考級,但學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了,終究需要自己了解一下,所以把考級做為一個參考標準。再一個是把考級做為一個目標,對孩子有一個約束,“馬上要考級了,還不快練一下?”純粹就是為督促他找個借口,呵呵。
老師給我們說過好幾次,說如果要走音樂路線的話,最好在小學就把十級過掉。因為小學有相對充裕的時間來練習,老師的意思是每天得練4個小時(我們每兩天才練半個小時,汗)。初中學業較緊,只要適當練習,保持水準就可以了,等到高中再來加強專業練習,從而考音樂院校。
但我對讓孩子走音樂路線不感興趣,不是這個專業不好,而是因為我覺得音樂改變不了世界。
當然,孩子將來具體做什么我都不知道,能做出改變世界的事也只是我的一個美好愿望。但我不想這么早早地就把他人生的路限死了,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有無限種可能。我要做的就是努力為他拓寬拓深人生舞臺。
學這些有用嗎
先說點兒虛的。他學了小提琴,加入了學校的樂團,跟志同道合的同學們一起練習、排練、演出。接受專業老師的指導,時不時還有大咖親臨現場授業解惑。這些體驗都是花錢買不到的。
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亂彈琴彈了一曲完整的《國歌》,我以為是老師教的,一問說是每周一升旗聽熟了!我真的很驚訝,這不就是我上大學時羨慕的別的同學嗎?我隨口說了幾首流行音樂,只要他聽過的,基本都能彈出來。
這有一個好處就是,現在他練琴的時候,我可以點我喜歡的曲子,也算一個額外的福利吧。想想他剛練小提琴的時候,拉的那個聲音,真的一言難盡,怎么說,”刺耳“,在旁邊真坐不住,真不如拉鋸的。
孩子現在從不反對練琴,只是不主動。一拿起琴,興之所致,還是根本不按譜子來,但拉得還真有模有樣。這不就是我想要的結果嗎?就現在這個練琴的頻率,初高中完全可以保證練習時間。學習累了,自己瞎拉一會兒,調節下情緒,我覺得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他現在對聲音很敏感,一些背景音樂在其他什么地方聽過,他可以很快說出來、拉出來。我嚴重懷疑這個對他英文的聽讀都有幫助,因為不只一個人跟我說他的英文發音非常標準,當然,我是聽不出來的。唯一讓我頭疼的是,只要我一開口說英文,他就要糾正我發音的問題。曾經他當著我和外教的面批評我一高中同學,說他說的是Chinglish(中式英文)。
再就是音樂會上,他從開始到結束,全程不會說一句話,就是安安靜靜地在那里聽,小時候還會禁不住打節奏。我覺得他已經可以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了,跟我不一樣,我只是覺得好聽。
其它幾個重要問題
錢。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換了三次小提琴(從兒童琴逐步換到成人琴),專業一點兒的再便宜一把琴也得幾千塊,不然音質無法保證。
還有學費,還好老師這6年來都沒漲價,200元一節課,40分鐘。真心說不了幾句話一節課就結束了,專注力差的孩子就更吃虧了。
距離。老師能來家里上課當然好,但我們都是去老師家里上課。如果太遠了,一周跑幾次的真心累人,路上太耗費時間、精力。
孩子的一個同學住漢口,老師住武昌,一個來回,坐地鐵都得3個多小時,開車就更沒個準了。本來孩子還喜歡的,但太遠了,附近又找不到替代的老師,他學的還是倍大提琴,已經快堅持不下去了。
樂器。比如剛說的倍大提琴,真大,本來上學放學書包已經夠重了,再加上這么個大家伙,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常常是學校放一把,家里一把,有的在老師那里還需要一把。還有學架子鼓的,如果不是獨門獨戶,你跟本無法練習,太擾民了。等等,也需要考慮。
最后小結一下
孩子的器樂學習是很有必要的,首選鋼琴或者小提琴。從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始,以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為目標,不要太功利,積極引導,堅持下去,會有收獲的。
最后要強調的是,這些都是一個樂盲爸爸的一家之言,只增笑爾。對于器樂的學習,如果你有什么經驗和想法,請留言,以便讓更多的家長看到、參考,讓孩子們都開心一點。
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