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李嘉圖,資深媒體人,新會陳皮收藏愛好以及研究。對新會陳皮感興趣的朋友,可私信或留言交流。原創不易,謝絕剽竊。最近一則《通知》又激起了很多讀者朋友對新會陳皮的關注,如下。某品牌外傳的調價通知這《漲價通知》可謂從上至氣候變化,下至柑果減產
作者:李嘉圖,資深媒體人,新會陳皮收藏愛好以及研究。對新會陳皮感興趣的朋友,可私信或留言交流。原創不易,謝絕剽竊。
最近一則《通知》又激起了很多讀者朋友對新會陳皮的關注,如下。
某品牌外傳的調價通知
這《漲價通知》可謂從上至氣候變化,下至柑果減產,還有市場原材料、物流、人工等等成本增加,都說得非常細致,也成了陳皮市場的“價格風向”。
在市場經濟中,一個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例如買的人多了,價格就會漲;賣的人多了,價格自然會跌。商品價格的漲漲跌跌,屬于最正常不過的市場行為了。
此前老李一直都有關注這個品牌的“漲價習慣”,畢竟作為新會本地的“知名品牌”,其具有風向標的作用。但今年縱觀整個新會陳皮市場的價格漲幅似乎比往年的都厲害——上半年單次漲價20%。
老李曾經寫過關于新會陳皮漲價的邏輯,其單次漲價10-15%也是正常的,基本漲幅全年控制在20-30%之間。而這個品牌單在去年11月就漲價25%。
老李雖然數學不好,但做個簡單的加減乘除還是可以——以這個品牌的漲價幅度為例,如果去年10月時200元/斤的新會陳皮,于去年11月已經進行漲價25%,即漲到250元/斤;在半年后的2021年4月1日再度提價20%,那么就是300元一斤(如有計算錯誤請讀者朋友指正)。
相對去年同期200元/斤的售價,其漲幅已經高達50%?(這一波漲價合不合理咱們不評論,畢竟這是人家企業的事情,老李常說的“人家漲1000%也是企業自己的事情”)
其實老李也順道可以作出自己的預測——2021年新會陳皮在11月新皮上市時,其價格還會大幅上調30%以上! 這里也強調一下,有朋友問是不是老李你借機炒作抬高價格,抱歉了,老李沒這個資本去撬動市場,但預測這個市場走勢,還是有點想象力的。
試想把新會陳皮作為一個投資標的物,一年的漲幅超過50%,已經非常高利潤的投資收益了!那么你可能會問了:這不是很好的投資嗎?咱們大舉殺入新會陳皮市場,掃它三五七噸如何?
目前雖然老李不會帶你這么干,但已經有很多人正在這么干了!看看最近朋友圈一些行家在到處找貨就知道是這么回事。但老李還是會警告這些人:這些年“韭菜”還沒當夠嗎?
一、即使沒有這波行情,新會陳皮每年仍舊會漲價
在老李看來,新會陳皮每年調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其中理由老李在過去的文章也有詳細說過,本次就簡單展開說明一下。
從新鮮的果皮到陳皮,這是一個漫長的曬干、脫水、氧化、損耗等等同時在發生的事情,即使不算人工、存儲等成本,原始的“100斤新皮”在不斷曬干后都會自動脫水,年底的重量是會遞減,八年、十年后能留下一半“50斤”品相完整的老陳皮,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而新皮的重量在前三年的遞減速度是比較快的,這主要是看存放環境的濕度和溫度,一般每年在5到10%之間變化,也就是我們什么都不干,把100斤的新皮放在一個環境中陳化,一年后就剩下95斤,這就是最直接的重量耗損。
我們接著計算,假如第一年100斤皮是100元,那么每斤1元,到第二年曬干了剩下95斤皮,如果還是按照每斤1元計算,那么這袋皮就會變成95元,即貶值5元。
因此,商家需要保證100元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出售,那么95斤皮每斤就得1.05元,這樣才能保證“95斤X10.5元=100元”的成本價。
如果商家還要賺錢,那么必須繼續疊加人工、倉儲等等成本,于是就有了陳皮隨著年份增加而上調的市場規律。
簡單來說就是,正是因為新會陳皮這樣的“耗損特性”,造成了每年成本遞增的結果。
所以,當你發現怎么年初買的同樣是2019年皮,沒過幾個月就漲價了,這就是產品自身耗損、人工等等成本疊加后的增值結果了,當然還有市場行情變化——供求關系決定了價格。
二、既然新會陳皮每年都會漲價,不就非常適合投資嗎?大錯特錯了!
看起來穩賺不賠的事情,老李可以負責任地告訴讀者朋友們一個事實:如果人家不包裝成穩賺不賠的事情,又怎么讓你安心地成為“韭菜”?
回到新會陳皮是否值得投資的問題上,首先需要了解新會陳皮的幾個特性。
第一,需要把握“新會陳皮”的來源問題。
新會陳皮是種源于新會的茶枝柑,其特有的樹種和種植環境,導致了新會柑的“特殊性”。目前市面上充斥著很多非新會地區種植的“新會柑(茶枝柑)”,其外觀跟新會柑相近,也是目前主流的新會陳皮“替代皮”。因此在“真偽”上的鑒別,是非常關鍵且困難的一步。
第二,解決了新會陳皮的“真偽”問題,下一步就是如何“保存”的問題了。
新會陳皮的保存不是簡單地“放在”角落就可以了,而是需要陳、曬、藏等等步驟的加持,才能完成品質的提升。目前市場上很多陳皮都是簡單粗暴地“存放”,并沒有遵循新會陳皮的傳統生曬制法,因此出品和口味都大不如前,這直接導致日后的陳皮品質不過關,即使有人接受陳皮,也會面臨巨大的品質問題。
第三,如果你是買到了非常漂亮的新會陳皮,而且也是懂陳化的行家,那么最后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出手了。
一般來說新會陳皮現貨交易的渠道并不多。主要分為:一是渠道商、零售商(柑農)對消費者的交易(B2C),這類市場以陳皮零售為主;二是陳皮現貨交易市場的集中交易,一般以“百斤”為單位的,屬于大眾交易(B2B);三就是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間的私下交易(C2C)。
老李這里針對的“陳皮投資”,多數是第三種情況。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C端),如果沒有成熟的去貨渠道,也沒圈子資源,那么無論你私藏多少斤新會陳皮,終將面對“變現”的問題,畢竟當你說有幾百斤“好貨”要出手時,你才會面對“賣給誰”的問題。
目前新會陳皮市場上,基本沒有“B端商家”向“C端消費者”反向采購新會陳皮的事情,如不信,你可以試試拎著10斤8斤新會陳皮到專門賣陳皮的門店問問老板收不收。
三、結論:新會陳皮作為“口糧”隨便存,但作為“投資”千萬別碰
老李認為,因為普通人根本沒有辦法解決“賣給誰”的變現問題,所以這就直接構成了“投資行為”不成立的最根本的判斷。
但是不是新會陳皮就沒有收藏的意義?那也不是。
如果作為日常消耗品,收藏新會陳皮跟收藏普洱茶葉等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在年份皮普遍存在真實性疑惑的今天,想要下手一些八年十年的新會陳皮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很多朋友問老李,有朋友推薦的十年十五年的陳皮,是否值得入手。其實啊,如果可以保證這個皮在某一個指定收藏人手上沒有經過交易的或者極少數交易的,而且這個陳皮藏家是有經驗處理陳皮的,那就非常值得入手。
原因主要為,首先這個皮如果經過多次交易,那么其真實性是無法得到保證的;其次就是存放多年的過程中,并不清楚是否有受潮再烘干等情況,因為陳皮一旦受潮再烘干其味道就會大打折扣,如出現酸味、苦澀等情況。
老陳皮目前最大問題就是“溯源”和“保質”的問題,一旦交易多次易手,就難免會發生“信息差”,從而導致買到低品質陳皮的結果。
最后老李再強調一點,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完全沒必要在乎每年漲價幾十塊的事情,因為行情越高就越多人去追,也就越容易產生“泡沫”。一旦有泡沫,就必然會爆破,剩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作為農產品的新會柑(陳皮原材料)也是每年都有收成量的變化,所以,如果消費者朋友覺得貴了,那就忍一下,等新皮季節自己收藏一些。畢竟新會陳皮不是大米,可以替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沖動是魔鬼,也是大多數人成為“韭菜”的重要原因。所以回到關鍵問題上,新會陳皮可以等到降價的?
對老李來說,目前行情有多瘋狂,結果就有多悲劇,而泡沫的爆破也是必然會發生的。至于什么時候發生,老李不做預測,因為這是市場行為,就交給市場好了。
如對老李收藏的新會陳皮感興趣或者提供其他任何資訊,都可私信或者留言交流。
馬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