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300~2300元檔1~1.5匹壁掛空調價格戰如果你購買一臺空調的目的是「少花錢多辦事」。或者你生活在一年一大半時間不用開空調的地區。那就在這個區間里解決問題吧!我自己,常年生活在華北地區,小空調基本都是在這個區間解決的。而且,在我打算4
1300~2300元檔
1~1.5匹壁掛空調價格戰
如果你購買一臺空調的目的是「少花錢多辦事」。
或者你生活在一年一大半時間不用開空調的地區。
那就在這個區間里解決問題吧!
我自己,常年生活在華北地區,小空調基本都是在這個區間解決的。
而且, 在我打算4萬裝130平的那個房子里,也在這個價位段選了2個1匹的小空調。
(關于4萬的預算怎么分配的,后面我再詳細說吧,因為疫情其實已經超支了)
為了讓大家盡量明明白白選購。
我花點時間把空調行業的知識簡單講講。
1、為啥主力都在拼1.5匹?
如果你關注空調行業的話,一定可以發現:
美的、格力、海爾這些品牌壁掛小空調的主要角力戰場,都在1.5匹上。
造成這個現象,有這么幾個原因:
1)空調行業有「不要小馬拉大車」一說,所以會盡量推薦大家買大不買小。【但其實太大也不行】
2)由于制熱效率低于制冷,所以如果滿足制熱面積需求,制冷量就會更大,1.5匹更合適。【顯然對集中供暖和四季如春的地方都不適用】
3)空調是耐用品,而且使用數量是確定的,提升客單價的方式只能「賣更貴的產品」。【所以只有打價格戰才有1匹產品】
4)1.5匹可以融合的技術更多,提升能效的潛力也更大,是研發的方向,也是生存的需要。【新國標會淘汰一批技術落后的產能】
這是1.5匹存在并作為主流的原因。
但并不是您家也要「以1.5匹為首選」的原因。
你要問我是不是必須1.5匹起步……
答案前面說過了:看您家地區氣候特點!
別說1.5匹起步,就是1匹上代國標定頻5級,我覺得也能用啊。
而且,真的不管怎么算都是「變頻更好」呢?
2、定頻和變頻,什么區別?
概念先用人話解釋一下:
定頻就是到達指定溫度后,必須歇著,否則就會降溫/加溫過量。
而變頻可以不歇著,只降速就可以,柔和地維持制冷/制熱。
以房間制冷為例。
假如起始溫度是35度,需要降低到26度。
起步階段,定頻和變頻是一樣的,都是玩命制冷。
區別在于,當房間的溫度被穩定到預定值左右之后……
定頻的套路是:
「休息——溫度回升3度——啟動——溫度降低3度——休息——溫度回升3度」
這樣一個循環,溫度計上看到的就是25~29度的波動。
變頻的套路是:
「降低制冷量——溫度回升1度——增加制冷量——溫度降低1度——降低制冷量」
這樣的循環,溫度計上看,25.5~26.5度波動。
理論上變頻當然更好……
但實際上呢,體感區別可能不大。
因為,這個波動不是1分鐘內快速變化,而是10~30分鐘才能有個小循環。
所以,不長時間開著的話,根本體驗不出來區別何在(想想你家能開多久)。
那么,是不是變頻1.5匹一定是首選呢?
還是我前面說過的:要看您家的實際面積!
極端一點,您覺得3匹的變頻放到10平米小臥室,會是什么結果?
會不會因為終于搞了個「大馬拉小車」,然后房間會變得無比舒適?
答案是NO!
你看,對于核心科技來說,如果你買太大的,反而容易不制冷(大霧)
核心科技這個比較搞,雖然真的有類似案例,但很可能都是各種奇葩問題導致的,并非共性問題,更不是「科學態度」。
3匹空調10平米空間,真正會出現的情況是:
達到預設溫度后,因為變頻不會停機,所以溫度波動反而比定頻會更大。
雖然制冷速度確實快,但溫度波動也因此更大。
那變頻的意義何在?
3、那到底買變頻,還是買定頻?
變頻是不是更節能?
同等溫度設定下,開的時間足夠長(一般6小時以上),變頻確實是更節能。
但如果就開1~3個小時,其實沒啥大區別。
變頻是不是性價比更高?
只有您家長期使用空調,且要把使用時間拉到10年,變頻才能把造價貴的那幾百塊錢賺回來。而且,變頻的損壞概率更高,維修成本也更高……
那是不是不應該買變頻?
從省錢的角度,你就不應該買空調,電扇一個才幾十塊錢,空調扇也才幾百,多好~
樹立一個觀念:買變頻就是奔著長期使用更舒適去的!
只要你長期使用,只要你想要更舒適,那就要為此付出代價。
很多人會說「我的命是空調給的」,但過去幾千年人類也沒空調,他們也沒死絕……
國家為什么推廣變頻?
變頻是技術發展的方向,也是節能的方向。
雖然從當下這個時間點,以及您自己一家看不出來大區別,但拉長時間,看全市全省,逐步提升空調的能耗等級,確實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當然,如果能在制定空調標準時,更多地考慮一下「大多數北方人民」的實際需求,就更好了。
背景知識講完。
您是顛覆了認知打算買定頻了?
還是下定決心貴點也要買變頻?
還記得本章標題的「價格戰」3個字嗎?
恭喜大家,價格戰能讓您不再糾結!
來來來,看產品咯~~
1、華凌
1300~1700檔位,最能打的品牌——華凌。
華凌很早之前就被美的收購了,收購后一直處于雪藏狀態。
但從2019年起,華凌改頭換面重新出擊,開始用低價切入各個領域。
從設計語言上,應該是集成了美的之前的M開頭某系列,之所以走子品牌戰略,應該一方面是為了對抗海爾的統帥,另一方面也是正面迎戰小米。
反正從空調來說,華凌下面這幾款應該都是奔著小米去的。
4款產品,分別是:
1)大1匹變頻 1399,三級能耗。
2)大1匹變頻 1499,一級能耗。
3)1.5匹變頻 1599,三級能耗。
4)1.5匹變頻 1699,一級能耗。
沒有定頻,全是變頻。
1399買個變頻,雖然新國標出來這檔會被淘汰,但用著沒問題啊!
加100,1499買個一級變頻,大1匹的,美的全國售后,壓縮機10年保修……它不香嗎?
別的品牌1.5匹都要2000以上,華凌三級能耗變頻1.5匹只要1599元!
一級能耗的1.5匹,只要1699元!!
這價位……
沒!有!對!手!
1)大1匹變頻 1399,三級能耗。
2)大1.5匹變頻 1599,三級能耗。
3)1匹變頻 1499,一級能耗。
4)1.5匹變頻 1699,一級能耗。
什么面積選多大功率,參考:
關于一級和三級能耗的耗電對比:
最后,因為價位太香,所以還要留個「活口」。
所有推薦都是基于華凌從去年到現在并沒有減配(價格實際上比去年雙11還高一些)的前提,對比的對象也是2000出頭的其他1.5匹變頻和其他同價位的各種定頻變頻。
還要提醒一點:
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不是完美,華凌沒有配電子膨脹閥,用料也談不上「厚重」,但也沒什么硬傷。以價格來看,依然是香的。
2、美的i青春
美的i青春,這也是2019年叱咤商場大殺四方的一款產品。
因為華凌也是美的旗下的,所以技術特性有相似之處。
不同的地方在于:
1)多了電子膨脹閥,代替了華凌的毛細管節流。
2)多了銀離子抗菌濾網,有更好的抗菌效果。
3)支持夜晚自動關閉指示燈,無光運行。
兩個產品:
1)大1匹 1999,一級能效
2)1.5匹 2199,一級能效
3、小米空調(2020字母系列)
小米新出的空調A、空調C和空調X,能效比APF都突破了5,達到了新一級標準。
(空調C1不是,C1算是各種減配的合集,從定頻、到三級變頻、再到一級變頻都有)
價格方面,和美的i青春差不多,都是1999(大1匹)和2199(1.5匹)。
配置方面,基本面最大的區別就是能效APF不同,小米空調C是5.13,而i青春是4.95。
不過,小米的空調噪音會大一點。
從基本配置看,小米的A、C、X沒有差別,價格也一樣。
更多參數看,能效比是一樣的,但制冷功率和出風量不一樣。
到底哪款更好?
這個很難理解!
難道小米已經諾基亞化了?
這不是我認識的小米了……
4、其他(格力、奧克斯)
格力嘛,我覺得性價比不高,而且這兩年服務問題比較多,除非您就在格力的大本營,全國其他區域的話不建議選(土豪隨意)。
奧克斯的京裕也還可以。
1匹1999(需要搶)。
1.5匹2099,一級能效,APF4.73。
但價格差不多,為啥不試試新一級能效呢?
奧克斯的靜爽俠,新1級能效,APF 5.23(這個價位段里,最高的一個)。
看來,奧克斯應該是被格力整怕了。
這次不玩低價低能耗路線了,只是……不知道這次標的是不是真的啊!
劉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