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高考二輪復習文化常識競賽系列題組及答案解析(共10組)第十組1.古代漢族傳說中的“四大神獸”分別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下面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所代表的四方之神的順序理解正確的是()A.
高考二輪復習文化常識競賽系列題組及答案解析(共 10 組)
第十組
1.古代漢族傳說中的“四大神獸”分別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下面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所代表的四方之神的順序理解正確的是( )
A.西方之神、南方之神、北方之神、東方之神
B.東方之神、西方之神、南方之神、北方之神
C.南方之神、北方之神、東方之神、西方之神
D.北方之神、東方之神、西方之神、南方之神
2.建筑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是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筑群。中國古代四大建筑群是指( )
A.泰山岱廟(山東)、承德避暑山莊(河北)、蘇州園林(江蘇)、曲阜三孔(山東)
B.曲阜三孔(山東)、泰山岱廟(山東)、承德避暑山莊(河北)、蘇州園林(江蘇)
C.故宮(北京)、曲阜三孔(山東)、泰山岱廟(山東)、承德避暑山莊(河北)
D.承德避暑山莊(河北)、蘇州園林(江蘇)、曲阜三孔(山東)、泰山岱廟(山東)
3.中國古代醫學一般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下面對中國古代“四大名醫”理解正確的是( )
A."神醫"華佗、"方祖"張仲景、"醫家"李時珍、神農氏"本草"
B."醫祖"扁鵲、"神醫"華佗、"方祖"張仲景、"醫家"李時珍
C."方祖"張仲景、"醫家"李時珍、神農氏"本草" "醫祖"扁鵲、
D."醫家"李時珍、神農氏"本草" "醫祖"扁鵲、"神醫"華佗
4.中國古代四大工程,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為發展南北交通,溝通南北之間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古代四大工程”是( )
A.京杭大運河、紫禁城、萬里長城、都江堰
B.靈渠、京杭大運河、紫禁城、萬里長城
C.都江堰、靈渠、京杭大運河、紫禁城
D.萬里長城、都江堰、靈渠、京杭大運河
5.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被稱為我國“四大名茶”的是( )
A.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鐵觀音、黃山毛峰
B.西湖龍井、君山銀針、 安溪鐵觀音、黃山毛峰
C.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
D.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鐵觀音、君山銀針
6.中國是酒的故鄉,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中國四大名酒是( )
A.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酒
B.茅臺酒、汾酒、五糧液酒、西鳳酒
C.茅臺酒、五糧液酒、瀘州老窖、西鳳酒
D.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
7.漢語,即漢民族共同語,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下面對我國古代漢語工具書歸納正確的是( )
A.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是:《爾雅》(周公撰孔子增)
B.我國第一部解釋詞義的詞典是:《方言》(漢揚雄撰)
C.我國第一部專門搜集、解釋方言辭匯的方言詞典是:《說文解字》(漢許慎撰)
D.我國第一部匯集古代文化的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明解縉主編)
8.漢字“六書”是指漢字的六種構造條例,是后人根據漢字整理、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下面歸納“六書”中造字法正確的是( )
A.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B.指事、形聲、會意、轉注
C.象形、指事、形聲、假借 D.指事、會意、轉注、假借
9.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淮南子》中說“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太平御覽》引作“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B.“二十四橋明月夜”語出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傳說隋煬帝曾在月夜令宮女二十四人吹簫于此,故名。
C.古人有“春女秋士”的說法。“春女”指的是看到春天繁花似錦而快樂游春的女子;“秋士”指的是暮年仍然不得志的知識分子。
D.平仄,平聲和仄聲,泛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一般來說,普通話聲調中的第一聲和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和第四聲是仄聲。
10.筆、墨、紙、硯被稱為“文房四寶”,下列對聯與“文房四寶”無關的一項是( )
A.一氣呵成憑運腕,五更夢處頓生花 B.玉霞磨來濃霧起,銀箋染處淡云生。
C.翰墨圖書皆成風采,往來談笑盡是鴻儒 D.以純為體,以靜為用;如玉之堅,如砥之平。
第十組答案以及解析
1. B
解析:東之青龍,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黃為中央正色,與金木水火土對應。其中青龍為木,白虎為金,朱雀為火,玄武為水,中央黃為土,屬于古代漢族神話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
青龍,亦作“蒼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征,是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
白虎,形體似虎,白色,兇猛無比,成為尊貴的象征,同時白虎也象征著威武和軍隊,是古代神話中的西方之神。
朱雀,亦稱“朱鳥”,形體似鳳凰,被尊為鳥中之王,是祥瑞的象征,是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
玄武,也叫“真武”,形似龜而有蛇鱗,為龜蛇合體之物,有升仙的靈性,是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
2. C
解析: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筑。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曲阜三孔由孔廟、孔府和孔林構成,是中國唯一規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的寺廟、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孫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為山東著名的古城,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岱廟位于山東泰安市泰山南麓,也稱東岳廟,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
承德避署山莊,位于承德市中心區以北,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留下了許多重要遺跡和重要文物,同時還是帝王苑囿與皇家寺廟建筑經驗的結晶,標志著中國古代造園與建筑藝術的巨大成就。
蘇州園林,是中國江蘇蘇州山水園林建筑的統稱,又稱“蘇州古典園林”,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怡園等。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蘇州園林是幾十處園林統稱,不屬于“建筑群”。
3. B
解析:中華“醫祖”扁鵲、后漢“神醫”華佗、明代“醫家”李時珍、中醫“方祖”張仲景被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名醫。他們為祖國的醫學事業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們的豐功偉績,至今為后人所傳頌!
扁鵲,戰國時代名醫,我國中醫理論的奠基者,首創中醫“四診法”,即“望、聞、問、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診斷體系,扁鵲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被寫入正史的醫生(見司馬遷《史記》)。
華佗,東漢末醫學家,精通內、外、婦、兒各科,熟練的掌握養生方藥、針炙和手術等治療,首創藥物全麻術,被尊奉為外科之鼻祖,創立的《五禽戲》養生功。
張仲景,東漢末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 “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即“方祖”),元朝明朝以后被奉為“醫圣”。
李時珍,明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所著《本草綱目》是我國藥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草學集大成的著作,被稱作“東方醫學的巨典”。
神農氏,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教人醫療與農耕,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著作《神農本草經》、教人種植五谷、豢養家畜,使中國農業社會結構完成,神農氏的出現結束了一個時代。神農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不能算作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名醫”之一。
4. D
解析: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由大小王朝所修建的用于軍事防御的城墻,其連續不斷綿延達數千公里(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F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于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國古代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建設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勝地。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渠,又稱為湘桂運河。它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由于它溝通了湘江和漓江,從而連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自秦代至民國兩千余年來,成了嶺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譽。
京杭大運河,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 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京杭大運河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開始修建,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隋代開始全線開鑿貫通了大運河。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現稱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古建筑群。由大約900座建筑和9000個房間組成,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與“萬里長城”、“都江堰”、“靈渠”、“京杭大運河”相比較,“紫禁城”才有近600年時間,比“中國古代四大工程”晚得多。
5. A
解析: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洞庭碧螺春,中國著名綠茶之一,產于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安溪鐵觀音,原產于福建省安溪縣西坪堯陽,屬青茶類,是我國烏龍茶中的極品。黃山毛峰,綠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茶,產于安徽秀麗的黃山之中, 由于其色、香、味、形俱佳, 品質風味獨特。君山銀針只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于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島上,屬于黃茶類針形茶,有“金鑲玉”之稱。
6. D
解析:貴州茅臺酒產于中國西南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被稱為中國的“國酒”,是中國醬香型白酒的典范。山西汾酒,漢族傳統名酒,屬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瀘州老窖是漢族傳統名酒,不僅開中國濃香型白酒之先河,更是中國釀酒歷史文化的豐碑。陜西西鳳酒是一種鳳香型大曲白酒。在唐朝西鳳酒就以“甘泉佳釀,清冽醇馥”被列入珍品而聞名于世。糧液酒是濃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歷次蟬聯“國家名酒”金獎,產于四川宜賓,因以五種糧食(高糧、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為原料而得名。
7. D
解析:《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是中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對文字學影響深遠?!稜栄拧肥侵袊钤绲囊徊拷忉屧~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相傳周公撰,孔子增補?!斗窖浴肥俏覈糯霈F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專門搜集、解釋方言辭匯的書籍。漢代揚雄撰寫?!队罉反蟮洹肥俏覈糯幾氲囊徊看笮皖悤?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明代解縉主編。
8. A
解析:象形,屬于“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指事,屬于“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較抽象的指示性符合,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會意,屬于“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并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形聲,屬于“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轉注,屬于“用字法”。當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系,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語里有的詞,沒有相應的文字對應。于是就找一個和它發音相同的同音字來表示他的含義。例如“自”本來是“鼻”的象形字,后來借作“自己”的“自”。
9. C(“春女”指的是看到春天落花而感到紅顏易老、時光飛逝的女子。)
10. C(A 從“運腕”“生花”中可以看出寫的是筆。B 從“磨”“染”中可以看出寫的是墨;“銀箋”是古代的一種紙。D 寫的是硯,“如玉之堅,如砥之平”突出硯堅硬、平滑的特點。)
第九組
1.下列對課文中相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韓愈曾任刑部侍郎、禮部侍郎等職。
B.在古代,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身份。如《庖丁解?!分械摹扳叶 ?,“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文中的“師襄”,“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
C.“士大夫”是古代中國對社會上具有一定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的統稱。
D.“六藝”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書,也可指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藝?!傲嚱泜鹘酝曋敝械摹傲嚒奔粗盖罢摺?/p>
2.很多古代詩句浸潤著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請寫出下列詩句涉及的節日名稱。
(1)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2)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3)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4)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5)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為文創產品所配古詩詞對應不恰當的一組是( )
A.刺繡: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
B.皮影:笑爾胸中無一物,本來朽木制為身
C.泥人:揚眉斗目惡稍神,捏合將來恰似真
D.剪紙: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
4.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左傳》、《國語》,紀事之書也,每一事不過數行,初時未病其少;追班固之作《漢書》,司馬遷之為《史記》,亦紀事之書也,遂益數行為數十百行,豈有病其過多。此言少之可變為多也。詩之為道,當日但有古風,古風之體,多則鼓十百句,少亦十數句,初時亦未病其多:造近體一出,則約數十百句為八司,絕句一出,又斂八向為四句,豈有病其漸少。文字短長視其人之筆性筆性遒勁者不能強之使長筆性縱肆者不能縮之使短。文患不能長,又患其可以不長而必欲使之長。如其能長而又使人不可刪速,則雖為賓白中之古風史漢,亦何患哉?
(選自李漁《閑情偶寄》,有刪改)
(1)用斜線“/”給文中的畫框部分斷句。(限5處)
文字短長視其人之筆性筆性遒勁者不能強之使長筆性縱肆者不能縮之使短
(2)元雜劇的劇本包括_____、賓白和_____三部分。
(3)請結合材料,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李漁對“賓白”長短的看法。
5.下列選項中對律詩的介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律詩萌芽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定型于初盛唐間,成熟于中晚唐時期。
B.律詩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尾聯。
C.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即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韻。
D.每首律詩的二、三兩聯(頷聯、頸聯)的上下句慣例是對仗句,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6.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下列關于傳統節日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在陰歷七月十五日,以祭鬼為主。
B.七夕節,來自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習俗以女子乞巧為主。
C.上元節,農歷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賞燈、舞獅和未婚男女交往為習俗。
D.重陽節,亦稱“重九節”,主要習俗為登高、賞菊,也有喝雄黃酒、插茱萸等。
7.“文房四寶”是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亦是重要的中華文化載體。請分別寫出下列詩詞所詠之物是文房四寶中的哪一種。
①端人鑿斷碧溪潯,善價爭教惜萬金。
②何消才子題詩外,分與能書貝葉僧。
③班超投處好追尋,放逸真閑攄雅致。
④用時須留一匕余,丹墀大對要煩渠。
8.一份古老的中國歷法“二十四節氣”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許是世上最有詩意的歷法,閱讀下面詩歌完成題目。
①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②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③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④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⑤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請根據詩歌描寫的內容,推斷詩歌對應的序號分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哪個節氣,請按順序依次寫在橫線上。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9.下列對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等?!叭尚缰铩敝械摹叭尚纭睂儆诘弁跄晏柤o年法。
B.《詩經》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學作品引用,“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等都化用了《詩經》中的句子。
C.“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其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大創造?!芭腔灿诙放Vg”中的“斗?!敝傅木褪嵌诵撬拗械亩匪藓团K蕖?/p>
10.龍: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靈異神物,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nián)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褒埳抛印?其實不一定只是九子)中平身愛殺的、善于瞭望的、兇惡貪食的、能辨是非的、能夠滅火的分別是( )
A.饕餮(tāo tiè)、狴犴(bì àn)、螭吻(chī wěn)、睚毗(yá zì)、嘲風
B.嘲風、饕餮(tāo tiè)、狴犴(bì àn)、螭吻(chī wěn)、睚毗(yá zì)
C.睚毗(yá zì)、嘲風、饕餮(tāo tiè)、狴犴(bì àn)、螭吻(chī wěn)
D.狴犴(bì àn)、螭吻(chī wěn)、睚毗(yá zì)、嘲風、饕餮(tāo tiè)
第九組答案以及解析
1. C(“士大夫”不僅指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還指官吏。)
2. (1)七 夕(乞巧節)(2)上元節(元宵節、元 夕、燈節) (3)重陽節(4)除夕(除夜)(5)清明節和寒食節
解析:本題很多古代詩句浸潤著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請寫出下列詩句涉及的節日名稱”,需要結合詩句內容分析,推斷出節日名稱。(1)“金針穿罷婦女引線穿針來乞巧?!般~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牛郎織女在七夕相會,古代計時的銅壺滴漏報天將亮了,牛郎織女又要分別了,所以惆悵茫然,這樣相會的佳期又要等一年。為七夕節;(2 )結合鐵關金鎖徹夜開”何處聞燈不看來分析,可知描寫的是玩節賞燈習俗;(3)由“秋影雁初飛“,“上翠微“,“菊花須插滿頭歸”可知描寫的是重陽節;(4)“殘臘即又盡“,“殘臘”,農歷年底;再由兩歲欲平分”,可知是除夕;(5)“人乞祭余驕妾婦”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寫的是清明節和寒食節。
3. B(為木偶。)
4.(1)文字短長/視其人之筆性/筆性遒勁者/不能強之使長/筆性縱肆者/不能縮之使短。
(2)曲詞;科范;3.文字的短長依據個人寫作風格;文字長短可以相互轉變;當簡則簡,當繁則繁。
解析:(1)“視”是“看”的意思,主語是指評價者而不是“文字短長”,故應在其前斷開;兩個“者”字可作句中停頓,在其后斷開;“強之使長”“縮之使短”是對稱句式,分別在其后斷開。譯文:文字的長短,要看人自己的寫作風格。筆力遒勁的,不能勉強使它太長;筆力縱橫的,不能硬要他縮短。最終劃分為:文字短長/視其人之筆性/筆性遒勁者/不能強之使長/筆性縱肆者/不能縮之使短。
(2)劇的舞臺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組成。唱是雜劇的主要部分。主唱元雜劇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稱旦本,如《竇娥冤》竇娥主唱。白,即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賓白在后世的戲曲中也叫道白或說白,前人對元雜劇的賓白大致有兩種解釋:徐渭《南詞敘錄》:“唱為主,白為賓,故曰賓白,言其明白易曉也?!眴斡睢毒掌聟苍挕?“北曲中有全賓全白。兩人對說曰賓,一人自說曰白。”劇本還規定了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叫作“科”。
(3)“文字短長視其人之筆性”可見,文字的短長依據個人寫作風格;“文患不能長,又患其可以不長而必欲使之長,如其能長而又使人不可刪選”可見,文字應該簡略就簡略,應該繁瑣就繁瑣;“此言少之可變為多也”可見,文字長短可以相互轉變。
5. C
6. D(重陽節,有喝菊花酒的習俗,喝“黃酒是端午節的習俗。)
7. ①硯;②紙;③筆;④墨;
8. ①立夏;②霜降;③白露;④驚蟄;⑤立冬;
解析:①此詩是南宋詩人朱淑真的《即景》?!爸x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寫初夏時分海棠花謝了,柳絮也飛盡了,白天越來越長了,實在給人一種“困人”的感覺。節氣應為“立夏”。②此詩是唐代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蒼蒼”,即被秋霜打過的灰白色的草。節氣應為“霜降”。③此詩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奥稄慕褚拱住?即從今夜就有了白色的露水。節所應為“白露”。④此詩是唐代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由“蟄蟲驚動”可知是“驚蟄”。⑤此詩出自《古詩十九首》。根據“孟冬”可知是十月。節氣應為“立冬”。
9. A(“壬戌”屬于干支紀年法。)
10. C
解析: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囚牛——喜愛音樂立琴頭;睚毗(yá zì):平身愛殺飾兵器;嘲風:善于瞭望放殿角;蒲牢(pú láo):喜歡吼叫放鐘上;狻猊(suān ní):靜愛香火放香爐;赑屃(bì xì又名趴蝮):馱起山岳背起碑;狴犴(bì àn):能辨是非裝獄門;負屃(xì):喜歡文學放碑側;螭吻(chī wěn又叫鴟chī尾):能夠滅火放屋脊。另一說:老五是饕餮 (tāo tiè): 兇惡貪食刻銅鼎。
第八組
1.下列各項中,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人上班叫“點卯”,點卯的“卯”是古代計時中的“卯時”,按照地支的順序,相當于現在的上午7點到9點。
B.農歷清明前的四個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谷雨;一季又常用孟、仲、季來稱呼,如仲春時節,山花爛漫。
C.2020年是農歷庚子年,按傳統說法是屬鼠人的本命年;據此推算,2008年是農歷丁亥年,也是屬鼠人的本命年。
D.古人把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分為五更。其中“三更”大致相當于地支紀時法的丑時,也就是晚上11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
2.下列對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五等爵位制度,一般認為是在周朝創立的。夏商時期沒有詳細的記載,西周開始才有明確記載。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如晉侯、鄭伯等。
B.我國古代對人的稱謂有一些特殊的標志,如“先”表示堂房親屬關系,“從”表示已去世。
C.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三種,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如“永和九年,歲在癸丑”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與干支合用紀年法。
D.我國古代把農歷每月初一叫“晦”,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朔”?!叭尚缰?,七月既望”,“既望”指農歷每月十六日。
3.下列有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
B.“振恤”,即賑濟與撫恤,即面對災荒來襲時,各級政府和民間做的相應的反應和對策。
C.“詔”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后,專指帝王的文書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獲得”,“仕”意為“官職”,“致仕”指獲得官職。
4.下列詩句描寫的民間風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項是( )
A.掃除茅舍滌塵囂,一炷清香拜九霄 B.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C.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筵開聽頌椒 D.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5.學校舉辦中秋賞月詩會,以下詩詞最適合選用的一項是( )
A.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B.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C.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6.下列對課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靶欠忠磔F”“龍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軫”“?!薄岸贰倍紝儆诙诵撬蕖?/p>
B.古代駕車的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驂、服之分。中間駕轅的馬叫服,兩旁的馬叫驂。一說服左邊的馬叫驂,服右邊的馬叫騑,合稱“驂騑”。驂服和驂騑,又泛指拉車的馬或車馬。
C.序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古人宴集時,常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這樣的“序”即為宴集序,如王勃的《滕王閣序》。
D.男子18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
7.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解說得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稱"致仕",也稱"休致"。官員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請,獲準后致仕,國家據其職位,給予一定的賞賜。
B.古時音樂分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其中變徵之聲聲調激憤,羽聲聲調悲涼。
C."四書",宋代理學家朱熹抽取《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編在一起,稱為"四書";"前四史" 是指《史記》、《漢書》《后漢書》 《三國志》
D.《楚辭》收錄了戰國時期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漢劉向輯?!峨x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8.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現實主義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了不少諷喻詩,而且語言通俗明白,相傳老嫗都能聽懂。
B.詩中對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過琵琶女的傾訴表現的。
C.《琵琶行并序》有一明一暗、一實一虛兩條結構線索。暗線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訴身世,明線是詩人的感受。兩條線索的聯結點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同感情體驗。
D.“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不僅寫出了詩人對琵琶女的同情,也寫出了詩人對自身失意的感慨。
9.很多古代詩句浸潤著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請寫出下列詩句涉及的節日名稱。
(1)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2)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3)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4)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10.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應考者為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B."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機構分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些部門各司其職,如禮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詞還有登基、禪位、踐祚等等。
D."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分春秋兩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
第八組答案以及解析
1. C (A 卯時應相當于現在的早晨5點到7點。B 清明節前的四個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D“三更”應大致相當于地支紀時法的子時,而丑時指的是“四更”,即凌晨1點至3點。)
2. A(B“先”表示已去世,“從”表示堂房親屬關系。C“永和”是帝王年號,不是王公即位年次。D 每月初一叫“朔”,而月末一天叫“晦”。)
3. D(“致仕”指交還官職,即退休。)
4. B(該句詩描繪的是端午節。嶺南的舊歷五月,天氣已非常炎熱,連清涼如水的朝云都要微微出了一身輕汗。那時端午節,女人們都要用蘭花香草來沐浴,然后用彩線臂纏,以期祛病除災。A.根據“掃除茅舍滌塵囂”“拜九霄”可知,是迎接新春。C 根據“守歲”可知,是迎接新春。D.根據“桃符”可知,是迎接新春。)
5. B
解析:A.詩句的意思是月亮出來了,山里的鳥在溪澗里鳴叫,這是寫山間的幽靜,不適合學校辦中秋賞月詩會。B.“人長久”“共嬋娟”是表明希望中秋時節團聚,長長久久,適合學校辦中秋賞月詩會。C.這句詩選自《生查子元夕》,是表明月上時戀人相約,不適合學校辦中秋賞月詩會。D.“月似鉤”表明是彎月,中秋是滿月,不適合學校辦中秋賞月詩會。故選:B。
6. D(男子20歲稱“弱冠”,不是18歲。)
7. B(“變徵之聲聲調激憤,羽聲聲調悲涼”,應為“變徵之聲聲調悲涼,羽聲聲調慷慨”。)
8. C(明線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訴身世,暗線是詩人的感受。)
9. (1)七夕(乞巧節);(2)上元節(元宵節、元夕、燈節);(3)清明節和寒食節;(4)重陽節;
解析:(1)七夕(乞巧節)“金針穿罷”婦女引線穿針來乞巧?!般~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牛郎織女在七夕相會,古代計時的銅壺滴漏報天將亮了,牛郎織女又要分別了,所以惆悵茫然,這樣相會的佳期又要等一年。(2)上元節(元宵節、元夕、燈節)“鐵關金鎖徹夜開”“何處聞燈不看來”,可知描寫的是上元節賞燈習俗。(3)“人乞祭余驕妾婦”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寫的是清明節和寒食節(答哪個都給分)。(4)由“秋影雁初飛”,“上翠微”,“菊花須插滿頭歸”可知描寫的是重陽節。
10. B(A“進士”錯,應是“貢士”。C“禪位”錯,是退位的意思。D“谷神”錯,應是“土地神”。)
第七組
1.下列詩句不是描寫“花中四君子”的一項是( )
A.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遙見兩三枝。(明·方孝孺)
B.此身原辟千絲篾,織就湘簾護美人。(清·鄭板橋)
C.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紅。(宋·陸游)
D.秋叢繞舍是陶家,通繞籬邊日漸斜。(唐·元稹)
2.下面古詩詞句子都涉及中國傳統節日,請依此寫出傳統節日名稱。
①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②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③火樹銀花璀璨處,呼朋打謎勝登瀛。
④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傳統節日名稱: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下列對相關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經》原稱《詩》,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B.莊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的散文擅長用寓言故事說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現實主義風格。
C.對聯也叫楹聯、對子等,是獨立于詩詞曲賦等之外的一種傳統文學樣式。它由上聯和下聯組合而成,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D.新詩是五四前后才出現的。新詩的“新”,是相對古典詩歌而言的,“新”在用白話文寫詩,比較適合表現現代人的思想感情。
4.下列詩歌所寫的季節都是秋天的一組是( )
①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
②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③東風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④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句子與先秦諸子學說對應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②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已;寄治亂于法術,托是非于賞罰。
③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①道家 ②法家 ③墨家 ④儒家
B.①道家 ②墨家 ③法家 ④儒家
C.①墨家 ②儒家 ③道家 ④法家
D.①墨家 ②道家 ③儒家 ④法家
6.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古人宴集時,常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為宴集序,如王勃《滕王閣序》是宴集序,屬于駢文。
B.老子又稱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著有《道德經》又稱《老子》;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與莊子合稱老莊,是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主張無為,認為統治者什么事也不要做,國家就可以治理好。
C.《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體散文。《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的對話體散文?!洞髮W》一般認為是曾子所作?!吨杏埂肥强鬃拥膶O子子思的著作。這四本書被稱為四書。
D.五音是宮商角徵羽;無色是指青黃赤白黑。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來社稷成為國家的象征。禍起蕭墻,指內部發生禍亂。江南三大名樓是指江西的滕王閣,湖北的黃鶴樓,湖南的岳陽樓。
7.“總角之交”是指( )
A.少年之交 B.青年之交 C.中年之交 D.忘年之交
8.下列各項中,地支與生肖配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兔 B.巳—蛇 C.酉—猴 D.申—雞
9.下列各項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陸游,字務觀。據說陸游的母親夢見秦觀而生陸游,所以用秦觀的名為字,用秦觀的字為名。又取《列子·仲尼》“務外游,不知務內觀”之意。
B.李商隱擅長詩歌寫作,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其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
C.古人一般自稱稱名,稱人稱字,但也不能一概而論。自稱有時不稱名,用一些謙卑的稱法,如“臣”“仆”等;稱人有時也直稱其名,如《燭之武退秦師》中“佚之狐”稱“燭之武”就直呼其名。
D.古人的字與名有一定的聯系。有的字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對名有表述和闡明的作用。韓愈,字退之,“愈”意為勝過、超出,“退”意為約束、退守,名與字相互解釋與補充,含警示的意思。
10.下列各項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稱為“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稱為“陰”。用這種命名法保留下來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洛陽”在洛河的北面。
B.李商隱《馬嵬》詩中“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兩句以“笑牽牛”來寫唐玄宗當年與楊貴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時光。牽牛,是指牽牛星。
C.河西是指黃河以西的地區,江左即江東,江表指長江以南地區?!哆^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是指泰山。
D.蘇軾《赤壁賦》“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中的“斗”“?!敝付怂拗械亩匪藓团K?,這兩句是寫景之句,以星襯月。
第七組答案以及解析
1. C(“四君子”指梅蘭菊竹,ABD寫梅竹菊,C寫桃花;)
2. ①重陽節;②清明節;③元宵節;④春節
解析:①“黃花”即菊花,賞菊是重陽節的主要活動之一。②“桃花”開在清明前后。③“火樹銀花”指許多懸燈的樹和所放的煙花,“打謎”是猜燈謎,點花燈、放煙花、猜燈謎是元宵節的主要活動。④“燒爆竹”即放鞭炮,換桃符、放鞭炮是春節的主要活動。
3. B(莊子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散文具有浪漫主義的風格。)
4. B(①“茱萸”“登高”提示是九月九日重陽節,秋季。②“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提示是夏季。③“東風”指春風,是春季。④“八月”提示是秋季。)
5. A
解析:①這句話是講無用之用,看似無用的東西卻有大用處,是莊子的觀點,是齊物論,所以是道家。②這句話是表明法術的作用是治亂,有是非時要賞罰,所以是法家。③這句話強調天下之人要兼愛非攻,所以是墨家。④這句話強調對老人對孩子的態度,體現了儒家的仁的觀點,所以是儒家。故選:A。
6. B(“認為統治者什么事也不要做,國家就可以治理好”不妥。)
7. A(“總角之交”是指少年之交,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扎成丫髻叫總角。)
8. B(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對應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故B項正確。)
9. D(韓愈的名與字不是相互解釋與補充,而是意義相反。)
10. C(“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指的是崤山。)
第六組
1.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傳統節日充滿了動人的詩情。閱讀下面的詩歌,根據詩歌內容判斷所寫的是哪一個傳統節日。
(1)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
(2)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
(3)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
2.“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描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 )
A.中秋節 B.元宵節 C.端午節 D.七夕節
3.下列對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理寺,中央司法機構。北齊定制,歷代沿置,掌司獄定刑,長官為大理寺卿。
B.黃河在古代被稱為“河”或“河漢”,習慣上人們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稱為“河”,把注入內湖內海的稱為“江”。
C.宋代實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文官地位比武將要高,宰相的權力比較大。
D.雅歌投壺,是古代秦漢以后貴族內部的吟詩與游戲活動,雅歌謂歌《雅詩》,投壺就是將箭矢投入到裝有小豆的小口壺中,能夠投中者即獲勝。后常用以指武將之儒雅行為。
4.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下面關于傳統節日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七夕節,來自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以乞巧為主。
B.上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在陰歷七月十五日,以祭鬼為主。
C.清明節,亦稱“禁煙節”,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
D.中元節,農歷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賞燈、舞獅和未婚男女交往為習俗。
5.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齡,由小到大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余自束發讀書軒中
②豆蔻梢頭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無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6.文化宮為評書、古琴、昆曲、木偶戲四個文藝演出專場各準備了一副對聯,對聯與演出專場對應恰當的一項是( )
①俄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頗多關節 繪聲繪影巧合連環
③白雪陽春傳雅曲 高山流水覓知音
④開幕幾疑非傀儡 舞臺雖小有機關
A.①古琴 ②評書 ③昆曲 ④木偶戲
B.①昆曲 ②評書 ③古琴 ④木偶戲
C.①古琴 ②木偶戲 ③昆曲 ④評書
D.①昆曲 ②木偶戲 ③古琴 ④評書
7.下列詩句與所描繪的古代體育活動,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①樂手無蹤洞簫吹,精靈盤絲任翻飛。
②霧縠云綃妙剪裁,好風相送上瑤臺。
③浪設機關何所益,僅存邊角未為雄。
④來疑神女從云下,去似姮娥到月邊。
A.①下圍棋 ②蕩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風箏
B.①抖空竹 ②蕩秋千 ③下圍棋 ④放風箏
C.①下圍棋 ②放風箏 ③抖空竹 ④蕩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風箏 ③下圍棋 ④蕩秋千
8.如今,中國傳統節日正處于逐漸演變為簡單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頭的尷尬境地。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再強烈,儀式感日益淡化。學校為了讓更多同學廣泛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準備開展系列介紹交流活動。請根據要求,完成下列題目。
(1)下列內容與哪一個中國傳統節日有關?請將答案填在橫線上。
①年年乞于人間巧:_______________
②艾符蒲酒話升平:_______________
(2)請你為學校開展的這項活動擬一條宣傳標語。(不超過20個字,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9.漢字書面用語必須規范化,下列語句用語使用規范的一項是( )
A.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通知,要求廣播電視節目規范使用通用語言文字,這其中,明確要求主持人除節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標準普通話。
B.為落實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能源局按照“先急后緩、先易后難、安全經濟、科學務實”的原則提出了優先建設“西電東送”輸電通道的方案。
C.今天跟大家分享澳大利亞藝術家用硬紙板制作出來的作品。這些作品手工精致,極富想象力,可謂首屈一紙。
D.今年一至九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82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提前完成全年就業10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
10.與下列詩句中包含的傳統習俗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①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②纏彩遙分地,繁光遠綴犬
③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④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A.①賽龍舟 ②賞月 ③祭土神 ④觀花燈
B.①祭土神 ②觀花燈 ③賽龍舟 ④賞月
C.①祭土神 ②賞月 ③賽龍舟 ④觀花燈
D.①賽龍舟 ②觀花燈 ③祭土神 ④賞月
第六組答案以及解析
1. (1)元宵節(出自唐代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2)端午節(出自唐代殷堯藩《端午日》)
(3)重陽節(出自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2. B(這兩句詩出自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元夕”即元宵節之夜。)
3. B(“河漢”指的是“銀河”,“人們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稱為江,把注入內湖內海的河流成為河”。)
4. A(上元節,是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以吃元宵、賞燈、舞獅和未婚男女出游交往幽會為習俗。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在陰歷七月十五日,以祭鬼為主。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
5. D(“豆蔻”:十三四歲的女子;“束發”:十五歲的男子;“加冠”:二十歲的男子;“不惑”:四十歲;“知命”:五十歲。)
6. B(“疑雨疑云頗多關節,繪聲繪影巧合連環”是評書特點;“開幕幾疑非傀儡,舞臺雖小有機關”肯定是木偶戲。而由“白雪陽春傳雅曲,高山流水覓知音”可知這是談音樂,由“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這同戲劇有關。)
7. D
解析:①出自曹植的《空竹賦》,詩句生動地寫出了空竹的聲音和運動的形態,據此可知,此處寫的是“抖空竹”。②出自清代楊仲愈的《美人風箏》,根據“好風相送上瑤臺”可知,此句描寫的是“放風箏”。③出自宋代方回的《次韻張慵庵觀予弈棋》,顯然寫的是“下圍棋”。④出自唐代王泠然的《寒食篇》,原詩是“畫閣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見秋千。來疑神女從云下,去似姮娥到月邊”,寫的是“蕩秋千”的場景。
8. (1)①乞巧(或:七夕)節;②端午節
(2)示例:尊重傳統節日風俗,傳播中華文化精髓。走近傳統節日,傳承中華文明。
解析:(1)①農歷七月七日,少女們穿著新衣,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此日為“乞巧節”或“七夕節”
②語出唐人殷堯藩的《端午日》:“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艾符:端午日懸艾蒿于門戶,并黏貼符箓以祛邪。蒲酒:菖蒲酒,端午日有飲菖蒲酒的傳統習俗。
(2)要突出宣傳對象“傳統節日”;突出“尊重風俗”“弘揚精神”“傳播文化”“傳承文明”“肩負責任”等活動目的或意義。
9.答案:B
解析:A項成分贅余。“這其中”,刪掉“這”。C項“首屈一紙”亂用成語。D項“16、7萬”不規范,應為“16~17萬”或“十六七萬”。
10. D
解析:①“鼓聲”“兩龍”表明是端午節的賽龍舟習俗;②詩句的意思是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甚至一直綿延不絕地與昊昊天穹連成一片?!胺惫狻北砻魇怯^花燈習俗。③“春社”表明時間,“簫鼓”“古風”都表明祭土神習俗。④細月如鉤,一天天變圓,仿佛織成的團扇?!吧取笔潜扔?表明月亮越來越圓。這表明是賞月習俗。故選:D。
第五組
1.下列對戲曲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末”,角色名,多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外”即“外末”,扮演老年男子。
B.“旦”,角色名,扮演婦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C.“凈”,角色名,俗稱花臉;“丑”俗稱小花臉或三花臉。
D.“科”,戲劇中指示角色表演動作的用語;“卜兒”,扮演兒童。
2.下列詩句與“憫農館”里展示的勞動場景,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①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②種密移疏綠毯平,行間清淺縠紋生。
③分疇翠浪走云陣,刺水綠針抽稻芽。
④陰陰阡陌桑麻暗,軋軋房櫳機杼鳴。
A.①織布 ②插秧 ③車水 ④打稻
B.①織布 ②車水 ③插秧 ④打稻
C.①打稻 ②插秧 ③車水 ④織布
D.①打稻 ②車水 ③插秧 ④織布
3.“平治天下,舍我其誰”、“民貴君輕”、“浩然之氣”是某同學電腦上的三條搜索記錄。與這三條記錄有關的歷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莊子 文天祥 B.孟子 文天祥 C.孟子 墨子 D.司馬遷 魏征
4.下列關于節日習俗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吃”是節日習俗中一個亙古的話題: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B.“喝”是節日習俗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八月十五喝雄黃酒,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九九重陽節飲菊花酒,表達對延年益壽的期盼。
C.節日習俗中有許多的約定俗成的活動,元宵節賞花燈,舞獅子;清明節掃墓、踏青;端午節賽龍舟。
D.節日習俗常與傳說故事相關聯:寒食節的吃生食與介子推的傳說說有關,中秋節的親人團聚則與牛郎織女、吳剛伐桂的傳說有關。
5.下列各項中對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送灶:舊俗以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這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叫“送灶”。
B.理學:又稱“道學”,是宋代周敦頤、朱熹等人闡釋儒家學說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它認為“理”是宇宙的本體,把“三綱五?!钡确饨▊惱淼赖抡f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
C.監生:國子監生員的簡稱,指明清兩代在國子監(我國封建時代的中央最高學府)讀書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國子監只存空名,地主豪紳可以憑祖先“功業”或捐錢取得監生資格。
D.《四書襯》:清代駱培解說“四書”的一部書。宋代朱熹抽取《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易經》編在一起,稱為“四書”。
6.下列對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千乘之國,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國家。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廟指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D.相,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華的謙辭。
7.下列詩句所描述的風俗,不屬于古代年俗的一項是( )
A.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C.當年惡夢驚唐王,秦瓊敬德守門旁。
D.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8.與下列詩句描寫的中國傳統節日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
①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宋·歐陽修)
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
③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王安石)
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維)
⑤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唐·孟云卿)
A.①元宵節 ②中秋節 ③端午節 ④寒食節 ⑤重陽節
B.①中秋節 ②元宵節 ③春節 ④寒食節 ⑤端午節
C.①元宵節 ②中秋節 ③春節 ④重陽節 ⑤寒食節
D.①中秋節 ②元宵節 ③端午節 ④重陽節 ⑤寒食節
9.下列詩句涉及我國傳統節日,詩句與節日對應恰當的一項是( )
①今日云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②飛龍舞鳳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聲。
③靖節排冠歸隱去,孟生落帽快登臨。
④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 ②元宵 ③重陽 ④中秋
B.①七夕 ②重陽 ③元宵 ④中秋
C.①中秋 ②重陽 ③元宵 ④七夕
D.①中秋 ②元宵 ③重陽 ④七夕
10.下列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
B.《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稱為《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經典,始稱《詩經》。
C.“風、雅、頌,賦、比、興”被稱為《詩經》的“六藝”。
D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號“誠齋”,人稱“誠齋先生”。
第五組答案以及解析
1. D(“‘卜兒’,扮演兒童”錯誤?!安穬骸?,扮演老年婦人。)
2. C
解析:解答此題,要從詩句中的關鍵字詞入手。①“連枷”是一種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谷物,使籽粒掉下來的農具。所以這兩句詩和“打稻”有關。②“綠毯”運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剛插好的秧苗的特點;“清淺縠紋”說的則是水。所以這兩句詩和“插秧”有關。③“分疇”是說田間的分區,“走云陣”形容水流入稻田后的樣子;“刺水”句的意思是,秧苗像綠針一樣刺出水面。所以這兩句詩和“車水”,即用水車排灌有關。④“機杼”是織布機,所以這兩句詩和“織布”有關。故選C。
3. B(“平治天下,舍我其”誰摘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十三節》;“民貴君輕”孟子提出的社會政治思想?!昂迫恢畾狻背鲎浴睹献印す珜O丑上》。)
4. C(A 應該是正月十五吃湯圓。B 應該是端午節喝雄黃酒,是為了用以驅蟲解五毒;D 錯誤;應該是七夕節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
5. D(朱熹抽取《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編在一起,稱為“四書”。)
6. C(“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錯,應該是“周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
7. B(出自晚唐詩人王駕的《社日》,從“春社”可以看出描寫的是春社。A項出自宋代毛滂的《元日玉樓春》,從“一年滴盡”可以看出描寫的是除夕。C項描述的是過年貼秦瓊、尉遲敬德門神像習俗。D項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詞》,描寫的是過年祭灶習俗。)
8. C(注意各節日的風俗。①出自《生查子·元夕》一詞,元夕即
馬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