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暴利的行業往往都是有門檻的行業,或者是新興的行業。在普通人心目中,暴利行業往往對應著高額利潤及高管們的高收入高福利,我們不妨盤點一番。一、銀行業銀行的最簡單的盈利模式是拿著存款人的錢去放貸,從中獲得利差。僅在2018年,六大國有銀行總盈利
最暴利的行業往往都是有門檻的行業,或者是新興的行業。
在普通人心目中,暴利行業往往對應著高額利潤及高管們的高收入高福利,我們不妨盤點一番。
一、銀行業
銀行的最簡單的盈利模式是拿著存款人的錢去放貸,從中獲得利差。僅在2018年,六大國有銀行總盈利就達到上萬億元,足以秒殺上千家A股上市公司公司盈利總和。
在房價快速上漲的年代,銀行從中獲得了巨大收益,資產增速遠超GDP。此外銀行們普遍生財有道,各種服務收費,每個月發三五條短信也能收費三四元,可謂匠心獨具。
二、電力行業
2018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68449億千瓦時,可以說電價增長一分錢,都對應著數以百億計的利潤。
火力發電的成本一度電大約0.2-0.3元,水力發電成本更低。雖然電網的建立和維護需要一定成本,但是其中的利潤是相當驚人的,以至于某些抄電費的員工都能月入過萬。
三、高速公路
有朋友在高速公路上班,講到一年收費8個億,其中超過6億都是凈利潤。有趣的是,幾乎相當比例的高速公路都是貸款建設,每年只還利息不還本金,這樣一來一直到收費期結束貸款還沒還完,但是每年利潤都分掉了。于是,結果我們都看到了,貸款沒還完,接著收費就是了。
高速公路堪比核動力印鈔機
四、煙草行業
細算的話一包名牌香煙的成本不會超過三五元,但是售價可以高達數十元上百元,利潤率相當驚人。僅在2018年,煙草總公司的利稅就突破萬億,能超過四大行的凈利潤。
五、電信行業
與電力行業頗有異曲同工之處,由于競爭對手有限,大家心照不宣維護不錯的價格水平,悶頭發大財。
電信行業除了一開始布置網絡及設備投入較大,接下來幾乎就是躺著賺錢了。
六、醫療行業
先說醫院,一個大城市的三甲醫院是相當賺錢的,盈利能力能夠秒殺數家A股上市公司年盈利總和。過去醫院非常依賴高藥價,如今藥價低了點,但是檢查費成功上位,病人來到醫院隨便檢查一通,幾百元上千元就花出去了。
一些藥廠雖然創新能力不足,基本換個包裝稍微調整點配方就打造出一款新藥,但是在銷售上很有特色,通過以各種方式改善醫院醫生的生活條件占領市場,獲得不錯的利潤。
七、教輔材料行業
看著不起眼,找幾個人編撰一通就能出來一系列教材。只要能打通人脈找到買家,就可以輕松獲得超高利潤。一本書成本最高不過三五元,賣出去可以達到幾十元,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利潤規模數以百億級。
八、白酒行業
白酒行業尤其是知名白酒,利潤是相當高的。以茅臺為例,數據顯示,日賺1億,毛利潤率達到91.2%。
九、房地產行業
如今全國房地產總市值已經超過500萬億,富豪排行榜前十名中房地產開發商就占了四個席位。
早期房地產開發商拿著一兩千萬元就能開發樓盤,賒賬拿地,再拿土地貸款,賒賬建樓,提前預售,回款后再滾動發展,三五年時間資產就能達到數億甚至十幾億。
房價快速上漲的二十年,房地產行業獲得了豐厚回報,堪稱暴利。
十、牙科、眼科
之所以沒有把這兩個放到醫療行業里面,是因為社會上還有很多小門診小醫院存在。在醫院門診中可能一兩百元治好一顆牙,到了這種專科門診或者小醫院就能收費上千元。
以眼科為例,一副成本不過二三十元的眼鏡,售價就能超過六七百元甚至上千元。矯正視力的軟件平均成本不過幾百元,卻能按次收費,授權一套的價格高達上萬元。
十一、眼鏡行業
相對于眼科售賣的眼鏡來說,眼鏡行業雖然也稱得上暴利,但是顯然要差了許多。不過毫無疑問,眼鏡店時至今日依然活的很好,利潤率高是根本原因。
十二、美容美發行業
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為了維護容顏舍得大手筆花錢。
燙一次頭數百元,成本不會超過20元。學幾天就敢給人動小手術的美容師,一次收費過千元。不管有多少美容變成毀容的慘劇,都擋不住女人那顆追求美麗的心。
紋眉、瘦臉、打玻尿酸,美容院的新項目不斷,財源滾滾而來。
十三、游戲行業
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玩游戲越來越方便。到如今游戲市場已經突破2000億元規模,用戶上規模的游戲公司都獲得了豐厚利潤。
十四、直播行業
開局一部手機,成功了要啥有啥。只要長的漂亮,或者有才藝,會做飯的大叔也能成為網紅。不知不覺中,無數網紅涌現,從小視頻再到直播,滿足了無數觀眾的需求同時也獲得了不少的財富。
一方面靠打賞使得部分直播者月入數萬,另一方面接廣告和銷售產品也成為直播重要的盈利來源。做得好的人甚至月入數十萬,這也是一些公司做直播的重要原因。直播的興起,甚至改變了網商的銷售方式,直播賣貨已經成為很多網店的選擇。
十五、假貨行業
假冒偽劣是很多人深惡痛絕的,但是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社會上很多人故意去買假貨,這是一個數以萬億級規模的市場。一些人買不起名牌包包,就會去買幾百元的高仿,背著也能獲得滿足感。一些假冒品牌的服裝,鞋子,也是同樣的心理。
時至今日,淘寶上假貨越來越少,因為管理越來越嚴,標上品牌都有可能被發現。但是某通訊軟件已經成為銷售假貨的重要工具,并且搭建起了相對完善的銷售體系。成本百十元的包包,借助假冒品牌就可以售價數百元上千元,甚至當真貨銷售。
無數人追求品牌,喜歡奢侈品來增加面子,這種不成熟的消費心理,也是假貨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十六、化妝品行業
微商興起時,化妝品是重點。一方面保質期長,另一方面是女性的剛需。成本三五元的面膜,隨便掛個品牌就能售價數十元上百元。一瓶成本十幾元的洗面奶,同樣售價數倍乃至十幾倍。女人舍得在化妝品上投入,于是催生了化妝品暴利。
十七、保健品行業
看病很貴,想省錢就要身體健康。隨著健康意識日益提高,保健品行業異軍突起。各種或真或假的專家教授講著各種似是而非的養生道理,最后往往變成了推銷保健品。大大小小的社區,有了很多年輕人送雞蛋送大米,邀請老人們聽課,平時噓寒問暖比親兒子還親,最后通過售賣保健品獲得暴利。
保健品,成分以淀粉為主,吃不死人,一般也吃不壞,至于保健效果,這個真不一定有。
十八、教育培訓行業
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到社會上多數是用不上的。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英語,以及大學的各種學科,到社會上多數用不上。
學校教育不足的地方,社會資本就會來彌補,這就是商業機會。
近年來各種培訓機構風起云涌,各個收費不低。不管是小學生還是成年人,都有可以報名學習的東西。
小到考級,大到考各類證書,花費數千元上萬元學習實屬正常。
一方面花著大量時間在學校學用不到的東西,還得應付各種考試,另一方面為了增加競爭力要到社會上花錢學知識,有趣的現狀,催生了萬億級規模的龐大市場。
對于培訓機構來說,場地和講師是最大的成本。一旦招收人數與成本持平,每增加一個學員就是純利潤,做得好的機構利潤率是非常高的。
十九、殯葬行業
人總有一死,年輕的時候買不起房,死的時候不一定買得起墓地。不知不覺中,墓地單價已經超過了城市房價。正是因為有門檻,民間資本不能隨意進入,而沒有一定實力和人脈拿不到土地,自然就保障了充分的利潤空間。
二十、保險行業
保險行業的盈利模式,看起來似乎是空手套白狼。把很多人的錢收集到一起,承諾某一天有多少回報,或者出了事給什么樣的補償,給人保障的同時賺到了錢。
對于從來沒有出過事故的車主來說,保險公司的成本近乎為零,每年幾千元的費用就可以成為利潤。至于出事的車主,自然有其他車主的錢來彌補,最終保險公司依然有大把的利潤。
對于一些購買了分紅險或者壽險中途退保的人來說,利息一分錢沒有,保障也沒有享受到,保險公司幾乎沒有付出任何成本,但是退保就要損失大量本金,這就成為保險公司的純利潤。
說起來,保險公司比銀行賺錢還要狠。畢竟某些保險公司一年賠償消費者的錢,還沒有給業務員的提成多。
先簡單說這么多,如果你有更多看法,不妨評論里留言,我們共同分析研究。
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