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丨壹觀察宿藝近期手機圈的一大熱議話題是折疊屏。不管是OPPOFindN還是榮耀MagicV都引發了用戶的高度關注。前不久有媒體爆料稱,vivo的首款折疊屏手機XFold也將在下個月發布,內部代號“蝴蝶”,在核心元器件鉸鏈上將有重大技術突破
文丨壹觀察 宿藝
近期手機圈的一大熱議話題是折疊屏。
不管是OPPO Find N還是榮耀Magic V都引發了用戶的高度關注。前不久有媒體爆料稱,vivo的首款折疊屏手機 X Fold也將在下個月發布,內部代號“蝴蝶”,在核心元器件鉸鏈上將有重大技術突破。
這款新品的消息曝出來后,業界充滿了期待,也經常有朋友邀請我加入討論,甚至還有媒體連線采訪,索性直接多說兩句。
先說我的觀點——值得期待。
為什么這么說呢?過去6個季度中,vivo有四個季度位居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并且2021全年位居中國市場第一的品牌,在“后華為時代”的市場格局重構中表現已經非常亮眼。
vivo的這款折疊屏手機,比其他家稍晚幾個月,這也意味著其有更多的時間去做產品的打磨。要知道這一形態的產品,要想把體驗做得足夠好,屏幕、鉸鏈等核心器件和技術都需要時間去調優。晚點上,反倒更具后發優勢,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好事。
第二,力出一孔,折疊屏回歸旗艦手機該有的樣子。
縱觀手機行業的發展,旗艦產品系列從來都不是“越多越好”。
中國手機企業“雙旗艦品牌”戰略中,迄今為止成功的只有華為。并且華為Mate系列也因外部限制“停更”了約一年半時間,華為本月的新品發布會上,選擇的還是盡可能重點保證P50系列延長銷售生命周期,包括增加新配色、新材質、新型號(華為P50E)。
其他品牌來看,OPPO高端市場是單Find系列(Find X+Find N)戰略,榮耀是單Magic系列(Magic數字+Magic V),甚至蘋果也是單系列,并且保持了“產品大小年”更為穩妥的產品迭代策略。
三星也選擇了取消成名已久的經典Galaxy Note系列,將其整合到了Galaxy S系列 Ultra產品線之中。
小米雖然是數字+MIX雙旗艦策略,但要看到兩點:小米官方從來沒有明確公布過MIX系列(數字+FOLD)的半年度以上首期銷量;小米數字系列中官方的最新數據是2021年上市的小米11系列銷售前4個月銷量300萬臺,并且是全球范圍,其中前21天銷量破百萬,后三個月總銷量200萬臺。與之相比,2018年6月上市的NEX初代前6個月銷量突破200萬臺,均價4000元以上。要知道,這個時間點還正處于“華為巔峰期”。
上面數據,其實主要想說明一個問題:
中國手機企業現在的核心思考問題是如何實現真正的高端突破,這其中包括真正與iPhone對標(或者接近)的產品體驗、能否從如今的均價1000多(如小米手機2021年前三季度銷售均價1090.5元)逐漸提升到3000、4000元甚至更高水平,以及單款旗艦的高銷量與高銷售生命周期(如華為P20系列之后的旗艦都保持在每代全球1500萬臺+的水準)。
現階段“蘋果吃飽”的市場強壓之下,聚合全部企業資源打造一款真正代表企業自身頂級水準與滿足高端用戶需求的安卓旗艦,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急迫。因此在手機企業“絕對研發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聚焦與專注”策略顯然更加有利。這是如今“華為不得已的選擇”,也是其他國產品牌“更加現實與理性的選擇”。
綜合各方消息,在三星、小米、OPPO、榮耀、華為春季新品發布之后,vivo新一代X80 系列預計將在4月正式發布,其最大變化是X系列此次包含了三個產品系列:X、X Note、X Fold,覆蓋影像+時尚、商務+大屏、折疊屏三個高端目標用戶群。對應來看,就相當于華為的P系列、Mate系列與Mate X折疊屏系列。
其中vivo X80 Note,實際上就是過去vivo NEX旗艦系列。這種做法,非常類似三星Note系列被整合至S系列產品線,比如三星今年發布的Galaxy S21 Ultra。vivo X系列其實自身旗艦品類已經非常豐富。
由此不難看出,vivo此番調整之后各產品線的定位反倒更加清晰。還是那句話,“聚焦突破”比“分散突圍”在如今的國產高端旗艦市場效率更高、成功可能性更大。
另一個數據同樣值得關注:IDC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中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的全部渠道中,前兩大品牌分別是華為(56%)、vivo(13.1%)。之后的2020與2021年,vivo 在中國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已從 2020 年 9 月的 10% 上升至 2021 年 9 月的 20%(Counterpoint數據),相當于翻倍,隨后三季度更是沖上國內4000元+整體高端市場手機市場份額TOP3品牌(蘋果、華為、vivo)。
可以清晰看到,vivo過去三年(2019-2021)無論是在中國整體市場份額,還是高端市場突破,都是“后華為時代”最成功的品牌。Counterpoint也將vivo評價為“在中國中高端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當然,如今國產品牌五強(vivo、OPPO、華為、榮耀、小米)加起來還沒有當初華為巔峰期一家國內高端份額占比,但蘋果吃飽(國內75%以上高端市場)需要各家共同努力,而不是互相拆臺,也同樣需要中國媒體環境的共同扶持,起碼要實事求是。
需要說明的是,vivo的品牌與產品線規劃中,還有一個子品牌iQOO,其代表了“探索之悅”的品牌方向,vivo將最新在性能、屏幕、充電、游戲競技體驗的探索都給到了這個品牌,其最新一代iQOO9數字系列已經覆蓋到4000-6000元這個國內主要的高端價格段,并且在去年雙十一大戰中斬獲了天貓安卓手機4500元+價位段銷量TOP1。
這也再次印證了這個判斷:vivo整個旗艦產品體系不是“停更”而是“優化”,NEX可惜,但是必須契合手機企業現階段保證“旗艦成功突破”策略的最優選擇。
第三,從IoT布局節奏與是否造車,看vivo的本原思考。
這其實都是一個趨勢判斷與具體戰略實施節奏的選擇問題。
前者相對好判斷,萬物互聯時代泛IoT在連接與智慧場景服務是大勢所趨。但以十年為一個周期的技術維度,落地節奏、細分領域、差異化策略才是每個企業最艱難的選擇。其實可以做一個類比:年輕人要結婚嗎?一線城市房價會上漲嗎?要不要買新能源汽車?
沒有時間點前提,對趨勢的判斷沒有任何價值。面對確定性方向,失去對節奏的把控,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而言都會招至巨大風險。同樣,如今站在一個新技術變革周期起點,憑借一個企業起跑線快慢就下結論“落伍”或者“被顛覆”簡直就是兒戲。
微信發布時間在飛信與米聊之后,百度不是中國第一個搜索引擎,阿里也不是第一個做電商的企業。而放在終端企業,這個現象更為明顯:蘋果并不是第一個發布觸摸屏手機的企業,也不是第一個發布平板、PC與智能手表的企業,但最終成就“蘋果帝國”的,是包括技術、產品、生態、渠道、品牌等綜合實力的比拼。如今蘋果即沒有大規模布局IoT、也沒有宣布造車,甚至iPhone都沒有屏下指紋、屏下攝像頭,最新產品還有留海挖孔,蘋果落伍了嗎?
科技賽道從來都是一場長跑,“搶先起跑”固然重要,但在馬拉松長跑面前,能否“長期站穩第一梯隊,并且在持續加速中保持沖刺之力”才是企業創新與經營的制勝之道。
如今中國手機推出的所有IoT戰略中,無論是各種“1+N+”模式,還是“手機 x AIoT”戰略,手機都是IoT戰略中的核心和核心。這背后有兩個考量:
一是IoT理念從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至今,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市場、家電還是手機行業至今都沒有形成統一的互聯標準,也就是說整個產業目前還處于沒有建立統一生態的“各自為戰”前期。
二是大眾消費者現階段的現實選擇邏輯:是因為IoT互聯產品選擇手機品牌?還是因為手機品牌選擇IoT生態?或者是各種選擇,通過APP“輕互聯”模式連接?
每個用戶的選擇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手機這個“1”沒有做好,今天所有手機不僅會陷入互聯網和家電企業沒有“用戶核心”終端的難題,自身的“基本盤”也會受到巨大影響。
因此,手機企業在IoT的布局節奏,趨勢并不是問題,馬拉松長跑中搶跑幾步也并不意味著賽道半程就會領先,核心還是手機企業對自身手機這個“1”的增長潛力是否真正看好。如果不能做到在整個行業、特別是高端市場領先,那么搶跑IoT就是現實選擇,無論是營收規模、用戶存量還是資本市場的支撐都會有益。如果判斷手機這個“1”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那么“專注”就是現階段的最好選擇。
關于“是否”造車這個邏輯也同樣如此。截止目前,明確“造車”的只有小米一家。《壹觀察》近期與各家手機企業的高管對話中,榮耀、OPPO、vivo皆明確表態“現階段不造車”。
而業界熱點關注的“華為造車”,華為的態度其實也很明確:“幫助車企造好車”與“幫助車企賣好車”,其邏輯也很清晰:華為現階段核心目標是“保穩定增長,保健康現金流”,消費者業務目前在盡可能延長“1”手機這個用戶存量市場之外,盡可能的去拓展IoT新品類,同時必須保障運營商與政企智慧化(企業網+云+計算)是兩大基本盤持續增長。“造車”不僅會帶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也會損害與現有客戶(車企相關)的合作,以及國內(如地方政府對造車產線落地)+國際市場的重要行業拓展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OPPO、vivo、榮耀、華為“現階段不造車”,說明大家的行業認知是一致的,都在聚焦主營業務。
選擇造車的手機企業有自己的明確訴求,選擇“現階段不造車”也有自己的戰略選擇與節奏判斷。面對行業風口中,像vivo這樣保持自己的戰略定力和初心不變的公司,難能可貴。
第四,關于折疊屏發布的先后順序。
這并不是一個可以上升到討論層面的問題,理由很簡單:
1、從銷量規模上來看,2022年才是真正能夠“起量”的起點年。市場研究機構GFK最新報告顯示,剛剛過去的2021年國內折疊屏市場首次突破100萬臺,放在約3億換機規模的中國市場,占比大約1/3000,而且幾乎都是在7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場。即使放在2022年,GFK判斷銷量在180-200萬臺之年,同樣遠不到1%。
2、從發布時間點上來看,2021年國內折疊屏市場還主要是三星+華為兩個品牌的較量。2021年底到2022年初OPPO和榮耀先后加入,這兩款產品的銷量與市場熱度表現都不錯,但受制于供應鏈和產能目前都處于較為嚴重的缺貨狀態。
3、 根據已經曝光的各方信息預測:
1)vivo X Fold 折疊屏的鉸鏈供應商來自蘋果供應鏈,采用了諸多航天材料,僅鉸鏈成本就超 1200 元,相當于一部智能手機的價格,這也是目前市面上成本最高的折疊屏鉸鏈。帶來的直接體驗就是,vivo X Fold 折疊屏的“折痕”會更加輕微,已經曝光的產品信息也驗證了這一點。
2)屏幕采用了三星2K+、120Hz 的 E5屏幕,支持LTPO,支持DC調光。這也是目前行業最好的一款折疊手機屏幕。預計vivo還為其搭配了在iQOO 9 Pro上備受好評的“超聲波 3D 廣域指紋解鎖”方案,解鎖面積和精度都大幅提升。
3)影像一直是X系列的超強口碑,vivo X Fold預計會采用后置全焦段四攝,以及vivo蔡司聯合影像系統。
4)這是榮耀之后,第二款國產新驍龍8處理器的折疊屏手機。
綜上來看,vivo X Fold應該目前成本最高、非常值得期待的一款國產折疊屏旗艦新品,并且在性能、影像、屏幕品質、折痕、使用壽命等方面,都有不錯的提升和優化。中國市場現階段缺少高成熟度、高體驗度的折疊屏旗艦,vivo X Fold絕對是4月旗艦新品的一大期待。
《壹觀察》評論
能夠堪稱“頂級品牌”、被業界尊敬的企業,幾乎都擁有“長期主義”信念。
如今在高端市場“吃飽”的蘋果成立于1976年,橫跨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接下來的萬物互聯三大周期,并且在前兩個周期皆成為行業重要的創新引領者與規則制定者。如今全球第一大“造車新勢力”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至今已接近20年。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指出: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把眼光放到未來3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7年,那么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會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長遠的打算。
商業競爭其實并不需要各種“小聰明”,其本質就是長期主義打敗投機主義,誰能行穩致遠,厚積薄發,誰就能笑到最后。
智能手機產品形態至今才有15年的歷史,如今的中國TOP品牌真正進入智能手機市場也基本都在約十年時間,但期間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歷經三次通信技術迭代、并且每次都帶來了市場格局的劇烈變化。如何成功穿越新技術與市場周期,是如今所有中國手機企業都在思考的“生死命題”。在如今這個關鍵節點,“大技術趨勢”反而是最容易做出的判斷,難點在于對演進節奏的精準判斷,對用戶需求快速變化中的準確洞察與理解,以及能否及時約束自身錯誤的擴張欲望。
過去十年,中國手機市場主要品牌沒有一個是“餓死的”,全部都是因為“判斷對了趨勢、卻沒有判斷對節奏與需求變化”、盲目搶跑“撐死的”。這種慘烈的教訓,所有手機企業的執掌者們當然清楚,甚至本身過去就踏過這種艱難的“生死劫”。
所以,榮耀在獨立首年“活下來”之后,趙明表示“2022年不再關注市場份額”,而是“體驗對標蘋果”。OPPO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階段最難的是控制欲望和節奏”,“OPPO人要有十年磨一劍的勇氣”。
登上2021年國內市場第一的vivo,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談及vivo的出貨目標,相反vivo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沈煒在內部多次強調“用戶導向”與“設計驅動”重要性。正是作用于這兩個關鍵詞之上的“長期主義”,讓vivo開啟了質變:一個技術燈塔(36個月以上長期技術探索)、兩個握手(品牌戰略+產品戰略、產品規劃+技術規劃)、產品創新“鐵三角方法論”、四條技術長賽道(設計、影像、系統、性能)。這也是vivo近年來產品體系越打越強,X、S等重點產品系列創新后勁持續、沖擊高端勢能強勁的重要原因。
如今國產TOP手機企業,皆是在中國這一全球競爭慘烈的市場中的“剩者為王”。每家企業都有各自的優勢,也有各自不同的戰略與節奏,這與各家手機企業在過去十年積累的能力有關。但最重要的是,面向未來十年中國手機企業能否真正擁有成為“偉大企業”的決心,這注定是中國企業充滿巨大挑戰的一次科技長跑,要求企業和管理者必須永遠保持熱情與警醒,勇于在正確時間與階段邁出關鍵的第一步。
面對外界的壓力、誘惑,依然能保持平常心,堅持做正確的事情不動搖的公司,才更加彰顯其格局。對vivo來說,核心還是能否真正打造出超出用戶預期的產品,能否始終贏得消費者的熱愛。“偉大企業”之路,同樣需要企業管理者有一顆強大之心。志在山海,無遠弗屆,只要方向對了,心懷初心、理想與實力的企業從不怕遠,也從來不在乎外界的風吹雨打。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