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文史評天下編輯/文史評天下2007年,一則新聞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價值20億,1噸重沉香龍床現身莆田》。緊接著,大量標題為《清朝3噸重龍床現世,專家要求上交國家,藏品主人:先拿5個億》的報道猶如在人群中投下了炸彈,霎時間人聲鼎沸、群起
文/文史評天下
編輯/文史評天下
2007年,一則新聞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價值20億,1噸重沉香龍床現身莆田》。
緊接著,大量標題為《清朝3噸重龍床現世,專家要求上交國家,藏品主人:先拿5個億》的報道猶如在人群中投下了炸彈,霎時間人聲鼎沸、群起激昂。
什么人這么牛!?不捐也罷,為何口出狂言?一時間,這個“龍床”的收藏者——林仁貴被推到了公眾眼前。他是何許人也?為何要不惜代價、歷盡千辛萬苦買下“龍床”?難不成是久未現世的皇室后裔?
收藏是主業,企業家辦公司只是副業
說起林仁貴,就算沒有“沉香龍床”這回事,在莆田商圈也是響當當的人物。
他經營著兩家制鞋企業,千禧年前后,正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莆田作為中國制鞋業中心,林仁貴的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可就是有這么好的效益,林仁貴總也沒啥結余,有時候還得動用老底。
這都緣于他有一個費錢的嗜好——收藏。
別人辦企業賺錢,買車、買房、擴大再生產、搞投資,他把辦企業賺來的錢全用來買藏品,愣是把主業辦成了副業,來支持他的收藏。
收藏在那幾年確實很火,成為了一些人的投資手段,可林仁貴既不是跟風,最初也沒想著靠它去掙錢。他純屬癡迷,還迷得很早,從80年代初就一頭扎進收藏的行列,無法自拔,算是收藏界的老人。
在“龍床”讓他名聲大噪之前,林仁貴已經收藏了不少稀罕瓷器、字畫、古代家具,這些在當時就已經價格不菲。
而提到他最有名的藏品——“龍床”,這緣分就要從1993年說起.....
一眼定乾坤,從此幾番奔波再也放不下
林仁貴癡迷收藏,這在身邊朋友里是公開的秘密,有啥好東西也不會忘記告訴他。
1993年的一天,有個朋友告訴林仁貴,山東有一個寶貝,是一張古床,讓他去看看。林仁貴聽得心里直癢癢,二話不說就動身去了山東。
這床是一位老農的祖傳物件,只知道是祖上傳下來的,這些年一直就那么放著,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層灰。
簡單地抹了抹灰,林仁貴驚呆了,這是一張雕花木床!該床長、寬相當于現在最大型號的床,而高也足有2.4米,做工非常精細,每塊木料上都雕著一條栩栩如生的龍,仔細一數,竟然有足足五十五條龍,每條龍的旁邊還雕有精致的云紋作為裝飾。不僅如此,這床還散發出一股濃濃的香氣。
這樣的規制,只有龍床才有。
如果這是一張龍床,怎么會流落民間?帶著疑問,林仁貴向老農打聽床的來歷,這才知道這位老農是清朝皇室后裔,亂世中祖上把宮里的東西倒騰出來,至于一些小件物什、字畫,都在這些年為了糊口被賣掉了,現如今只剩這張床,因為太大,才留了下來。
林仁貴反復觀察、撫摸著這張床,依據老農的說法和自己的判斷,這無疑就是一張清朝皇宮里的龍床!
自打這以后,林仁貴再也放不下這張床,心里腦子里想的都是這張床——無論如何也要收了它。
可事情遠沒那么順利,中間經歷的起伏波折,源源不斷。
曲折反復,為達心愿千里奔波
林仁貴遇到的第一個大難題,是這張床經過多年傳承,所有權分屬上上下下十幾戶人所有,要讓這十幾戶人家都同意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林仁貴拿出了做員工思想工作的勁頭,幾個月里,在莆田和臨沂之間來回奔波,挨家挨戶地去說服,功夫不負有心人,總算是說服了這十幾戶人家都同意把床賣給他。
可接下來的事情更讓人頭疼,十幾戶人家在價格上又爭執不下,有說幾百萬的,有說幾千萬的,總之這一大家子內部爭論不休,整個亂成了一鍋粥。
九十年代,文物鑒定遠不如現在這么方便,普通人也沒個定價的譜,可不就是各人憑自己的感覺、見識。可想而知,林仁貴當時面臨的是一個怎樣混亂的局面。
來回拉扯、幾番協調下來,最終他用現金加收藏品置換的方式,以總價兩千萬談了下來。這在九十年代,甭說幾千萬,幾百萬也是天文數字,可見,林仁貴當時是下了多大的決心,對龍床勢在必得。這么一大筆錢,也多虧他的制鞋廠有可觀的收益,再拿出幾件自己的收藏品,心心念念的龍床終于拿下了。
拿下龍床已經讓林仁貴興奮不已,不曾想更大的驚喜讓他始料不及!
紫檀木原來是沉香,龍床變天價
這張寶貝龍床運回莆田安置在家中,林仁貴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仔仔細細地擦拭除塵,這龍床越發顯示出它原有的威嚴高貴來,林仁貴當然是喜不自禁,每天也不知道要端詳多少遍。
憑著自己多年的收藏經驗,從規制、作工、來歷判斷,這是一張清朝年間的龍床沒錯,只有一點,他卻錯了,原本他只以為這是紫檀木制成的,可事實遠遠超乎預料。
收藏圈里的朋友聽說林仁貴收了張龍床,都想一睹為快,其中不乏收藏界的專家。有位專家看了這張龍床連連發出驚嘆:這哪里是紫檀木,這分明就是沉香!
而且整張床沒有接縫,如果按照常規的計算比例——三比一來算的話,這張1噸重的床是由一塊重達3噸的沉香整體雕刻而成的!
沉香?!林仁貴也驚了,他終于找到了這張龍床香氣的來源。
說到沉香,眾所周知這是一種極為珍貴的木材和天然香料,在古代也只有至高無上的皇室才有資格享用,由于稀有、價值高等因素,導致價格一路攀升。
早在九十年代之前,一只小小的沉香筆筒就可以賣到70萬;一串沒有任何裝飾的白板沉香手串,成交價也高達10萬。
如果放在今天,沉香已經是以克論價,每克沉香的價格已然飆升到一萬以上。
而林仁貴的“龍床”足足用了“3噸”沉香木,說是無價之寶一點也不夸張。
這讓林仁貴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無意中得到了一個無價之寶。
但是收藏對于他而言終歸是愛好,他也不缺錢,從沒想過要把這張床賣了。但他也有收藏家的通病,總是希望能有一天把自己的藏品擺出來,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品鑒,讓人欣賞之余津津樂道,他就很知足了。
從1993年收“沉香龍床”到2007年,林仁貴守了它14年,這14年中,也只是小范圍地讓人觀賞,是時候讓這個稀世珍寶公之于眾,讓更多的人領略它的風采。
珍品公之于眾,帶來榮耀也惹來非議
2007年,63歲的林仁貴已經在收藏圈小有名氣,生意也在正軌上有條不紊地運行,他儼然已經把收藏作為主業來經營了。
為了讓更多人一睹“中華第一床”的氣勢,林仁貴在莆田開了一家自己的古玩店——貴寶齋,“沉香龍床”作為鎮店之寶被安置在最醒目的位置。
隨著慕名而來的人口口相傳及新聞媒體的大肆宣傳,林仁貴和他的“中華第一床”在收藏火熱的時代背景下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各色人等熙熙攘攘,專家、收藏家、收藏愛好者、普通民眾都爭相一睹天價龍床。當然,也各執心態,有艷羨的、有關注價格的、也有想收藏購買的。
據當年的媒體報道,有專家看完這件稀世珍寶后,站在養護的角度建議林仁貴把它上交給國家,這些報道聲稱:林仁貴說上交可以,先拿5個億再說,有的報道則說是8個億。
于是,媒體上出現了大量聳人聽聞的報道,標題如《清朝3噸重龍床現世,專家要求上交國家,藏品主人:先拿5個億》,《莆田龍床專家建議上交,林仁貴:先給我8億》等等。
還有一些媒體報道稱:有專家建議林仁貴出價20億,他自稱不缺錢不會賣,要賣也賣5個億,不會賣給外國人。
這些消息的真真假假我們不得而知,林仁貴的真實意愿我們也無法任意揣測,但這更像是林仁貴的一番笑談。
從專家學者們站在文化整體呈現的角度上看,龍床放置在故宮似乎更名正言順,因為這是一份文化情懷。而對于林仁貴來說,這張龍床的意義除了它本身所沉淀的鑒賞品玩價值外,還有一份難以割舍的緣分,捐或不捐,賣或不賣,這其中的考量,感情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這是真正的收藏者都逃不脫的心結:藏品如同他們的親人、孩子。
距離“天價沉香龍床”被火熱關注已過去十余年,今天,社會性的收藏狂熱也慢慢趨于理智和平靜。雖然偶爾會有些媒體繼續關注這張“天價沉香龍床”和林仁貴,但也少有新的內容爆出。
那張1噸重的“沉香龍床”依然在莆田的“貴寶齋”靜靜地迎接著南來北往的慕名者,林仁貴也已進入耄耋之年,他已與龍床默默相守近30年。
不管將來這張“天價沉香龍床”是重回故宮,還是依舊置于莆田,只要是在我中華大地,一朝有幸目睹它的風采,都是無尚的榮光!
丁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