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南方科技大學醫院南科大醫院病房的病床邊,坐著一位40來歲的男子,他光著上半身,半趴在床邊。乍看之下沒什么異樣,但只要繞到他身后,就會被他背上那個巨大的“洞”嚇一跳——那個洞的直徑面積幾乎如排球大小,厚厚一層皮膚組織已經不見蹤影,甚至可
來源:南方科技大學醫院
南科大醫院病房的病床邊,坐著一位40來歲的男子,他光著上半身,半趴在床邊。
乍看之下沒什么異樣,但只要繞到他身后,就會被他背上那個巨大的“洞”嚇一跳——
那個洞的直徑面積幾乎如排球大小,厚厚一層皮膚組織已經不見蹤影,甚至可以毫無阻攔地看到里面的肌肉……
為什么這個男子背上會有這么大一個創口?
這還得從他入院前開始說起。
背上起了小膿包
某天,孫先生(化名)洗澡時突然摸到自己背部有一處凸起,但這種皮膚的小疙瘩實在太過常見,于是他并沒有過多留意。
不久,孫先生到了外地出差,可出差的日子里他卻覺得背上的這個小疙瘩愈來愈不舒服了。
起初是有點發紅發腫,后來開始有痛感,摸上去還有點微微發熱。但由于孫先生人在外地,就醫不方便,想想也就忍了下來。
出差的日子比想象中久,很快20多天就過去了,此時他背上皮膚的不適感已經非常嚴重。
結束工作回到家后,孫先生馬上來到南方科技大學醫院普外科就診。
負責接診的是普外科的馮嘉駿醫生,在為孫先生檢查時,他發現孫先生背部有一塊直徑約25cm的紅腫區域,部分皮膚摸上去硬硬的像焦痂一樣,已經壞死。
在按壓某些局部時,孫先生會有痛感。而這塊區域的中央部位有波動感,且皮膚溫度升高明顯。
在完善了彩超等檢查后,醫生考慮是一個巨大的膿腫,需要需要緊急處理,將膿液引流出來。
可為什么會造成這么大的膿腫呢?原來,孫先生有糖尿病已久,血糖控制極其不佳,檢查結果顯示他的空腹血糖居然達到了32mmol/L!(空腹血糖≥6.1 mmol/L即為高血糖)
當務之急是先清除膿液控制炎癥,讓膿液盡快引流,防止進一步擴散。馮嘉駿將情況告知孫先生,孫先生也同意了手術。
切開皮膚驚呆了
盡管已經做好準備,但在普外科醫生切開孫先生的膿腫后,還是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這里面的皮膚組織大部分都已經壞死了!膿液積滿了整個區域。
皮下感染比預料的還要嚴重。
來不及驚訝,醫生們趕緊為孫先生進行清創處理,將壞死的皮膚切除,然后再將一部分膿液引流并處理干凈。
術后,普外科馬上聯系內分泌科,將孫先生轉至那里接受降糖治療。
引流術后,孫先生背上就多了個大洞。可為什么醫生沒有優先考慮為孫先生縫合創口,而是先進行降糖治療呢?
這是因為,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傷口很難愈合。
出現在正常人身上的小傷口一旦發生在他們身上,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截肢等風險。
而孫先生現在的情況,如果不先控制好血糖,之后即使做了縫合,也會再次感染起膿,沒辦法愈合。
經過內分泌科的治療,孫先生的血糖得到了一定控制,于是又轉回了普外科繼續進行膿腫清創。
可是,隨著病情的繼續進展,孫先生逐漸出現了大汗淋漓、嗜睡等嚴重的膿毒血癥癥狀,且瀕臨休克。但是他拒絕補液、補充白蛋白等一系列治療。
如果再這樣下去,孫先生很快會進入病危狀態。
孫先生嚴重的病情引起了王林副院長的高度重視,王林副院長立即組織相關科室進行多學科會診,最終決定將孫先生轉入創傷骨科進行診治。
創傷骨科不是第一次面對這類棘手的病例,而這一次,首要任務是要將孫先生的依從性搞定,否則接下來的治療和手術都是徒勞。
耐心疏導和溝通,讓患者終于配合治療
面對倔強的孫先生,創傷骨科的黃保全醫生決定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黃保全醫生從糖尿病到膿腫、從飲食到戒煙,又從基礎治療到手術、從療程到預后都跟孫先生聊了一遍。這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
孫先生了解到自己的病情原來這么復雜后,也明白了醫生為什么要做這么多治療工作,以及自己面臨著什么危機。
終于,他愿意配合醫生的治療了。
轉入創傷骨科的第二天,創傷骨科主任趙東升親自主刀為孫先生進行了清創手術。
手術過程也是讓醫生們驚心膽顫,孫先生表面的膿腫只是冰山一角,擴創后,深筋膜層到處都彌漫著膿液,膿腔像是“蟻穴”一樣,面積范圍遠超預期。
患者的整個背部都被掀開,膿液隨處可見,創面出血也仿佛小溪流淌一般。
但趙東升主任仍然堅定徹底清創的理念,一直清創到了沒有任何膿液、膿腔的范圍。
膿液雖然被清除干凈了,但傷口能不能愈合,術后的護理很關鍵!好在負責孫先生傷口護理的是由曾云霞護士長帶領的有著豐富經驗的護理團隊。
護理團隊細心指導了孫先生的飲食、運動方法,并定期檢測他的血糖,保持傷口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性狀、量等。
一邊,是護理團隊細心的護理,另一邊,創傷骨科團隊也在持續為孫先生進行多次清創換藥和引流術。
創傷骨科依托醫院創新中心的技術優勢,利用3D激光掃描儀對傷口進行評估,同時,營養科也對孫先生的飲食做出了精心的搭配。
在多學科的配合和努力下,孫先生的創面一次比一次干潔,傷口一次比一次縮小,而且他的各項炎癥指標、血糖、營養情況也在迅速好轉。
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孫先生的膿腫得到了徹底痊愈,時間遠低于最開始溝通的至少半年的病程。
痊愈出院后,孫先生感激地為醫務人員送來了錦旗。
為何糖尿病患者傷口難愈合
起初一個小小的膿包,不過二十余天,感染竟發展得如此嚴重。
原本,人體具有自我修復損傷的功能,像比較小的創口和感染,人體基本都能自愈。但在糖尿病患者身上這功能為什么就失效了呢?
這是因為,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時,會導致細胞受損,當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受到損害,自然影響自我的修復。
而且,糖尿病患者富含糖分的傷口,可以說是細菌的沃土。于是傷口就越來越大,感染也越來越重。
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糖尿病足、下肢靜脈潰瘍等慢性傷口疾病,加上自己不懂護理方法,皮膚組織容易壞死,嚴重可造成截肢的后果。
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