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不少糖尿病患者伴有血管病變,早期可出現肢體麻木和發涼、皮膚溫度較低和顏色蒼白,同時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間接性跛行。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及早發現大血管病變,及早處理,以免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日常生活中除了關注自
不少糖尿病患者伴有血管病變,早期可出現肢體麻木和發涼、皮膚溫度較低和顏色蒼白,同時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間接性跛行。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及早發現大血管病變,及早處理,以免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日常生活中除了關注自身癥狀外,也可以通過抬腿自測法來自查。
糖尿病患者如何通過抬腿自測血管堵塞情況?
把下肢抬高70度左右,堅持一分鐘。正常情況下,肢體遠端皮膚呈現淡紅或稍微發白。若肢體遠端呈現蠟白色或蒼白,說明動脈供血不足;然后,讓下肢下垂在床沿,健康狀態下皮膚色澤10秒鐘就能恢復,若恢復時間大于45秒,色澤又不均勻,應警惕動脈供血障礙,還需進一步就醫檢查。
懷疑是糖尿病大血管病變時,應做踝肱指數或下肢血管彩超檢查,這樣能評估血管情況。
高血糖是如何毒害血管的?
1、破壞血管內皮的完整性
血管中的內皮細胞保護血管壁,防止外界物質入侵。但持續性的高血糖卻會損害血管內皮結構,血管壁完整性受到破壞。
2、血管變得狹窄
血管內皮受到損害后,大量血小板就會在損害部位聚集,生成血栓,促進脂肪在內皮下沉積,進而造成血管狹窄。
3、血液變得黏稠
通常血管內皮細胞有抗凝和促凝的特性,兩者處于平衡狀態。不過內皮細胞受到損害時,促凝系統占主導地位。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多,血液濃稠,血液流通速度減慢,易造成高凝狀態。
4、脂類物質增多
糖代謝跟脂代謝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糖代謝異常會導致血脂代謝發生紊亂。持續性高血糖可破壞血管內皮細胞,促進脂類物質在血管壁沉積,從而生成動脈粥樣硬化,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5、血管彈性變差
血液中脂類物質較多,血液過度黏稠,血管狹窄等可促進脂質物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沒有及時處理會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在的部位血管彈性逐漸下降,血管硬化,容易破裂,進而誘發出血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護全身血管?
1、穩定血糖
嚴格按照醫囑服用降糖藥,定期監測血糖,避免血糖波動過大,與此同時也要控制好血壓、血脂、體重等各種指標,還要拒絕吸煙喝酒,治療脂肪肝和蛋白尿等。
2、多運動
每周有3~4次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打羽毛球、跳有氧操和慢跑等,運動以身體稍微出汗為宜。
溫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營養均衡,采取低鹽低糖低油的飲食原則,不能完全拒絕主食,主食應選擇各種雜豆類、五谷物和薯類。積極控制腰圍和體重,男性和女性的腰圍分別不能超過90厘米和85厘米。另外,糖尿病患者應定期去醫院做尿常規、血肌酐、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以及眼底檢查,能及早發現糖尿病并發癥。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張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