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些日子,寧波的王明明父子在寧海里捕到了一只7斤重的野生大黃魚,這條7斤重的大黃魚,竟然被賣出了4.2萬元的高價,大黃魚搖身一變,變成了“黃金魚”。這大黃魚憑什么賣得這么貴呢?寧海出現巨型海中土豪金近些日子還是寧海的捕魚期,漁民們都紛紛出動
前些日子,寧波的王明明父子在寧海里捕到了一只7斤重的野生大黃魚,這條7斤重的大黃魚,竟然被賣出了4.2萬元的高價,大黃魚搖身一變,變成了“黃金魚”。
這大黃魚憑什么賣得這么貴呢?
寧海出現巨型海中土豪金
近些日子還是寧海的捕魚期,漁民們都紛紛出動,在這一年“靠海吃海”的時節里狂歡。寧??h強蛟鎮的漁民王明明父子也駕駛著自家的船到了象山港的白石山島附近捕魚,卻沒想到在這里收獲了一個大驚喜。
附近的漁網是兩父子在前一天晚上就布下的,剛準備下網的時候,王明明就發現水里有一只差不多一米長的大黃魚。這大黃魚本來就貴,這么大的大黃魚肯定能賣不少錢,王明明激動得差點一晚上都沒睡著。
興奮之余,兩父子趕緊在這片海域里下了網,希望過了這一晚,第二天能撈個盆滿缽滿的。結果,還真沒讓他們失望。
第二天收網的時候,不僅是魚兒蝦兒的把網塞得滿滿當當,那條昨天晚上的金色大黃魚也正在網里面撲騰撲騰的鬧騰。
大黃魚本來就不多,這么大的大黃魚可真的能算得上“巨無霸”。
這條大黃魚的金黃鱗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小嘴紅彤彤的,差不多有一米長,光胸圍就70厘米。上稱一稱,給當場的漁民都嚇了一跳——這條大黃魚足足有7.1公斤!
不僅于此,那條野生大黃魚不只是閃閃發光,賣相好的不得了,而且十分有神氣,在船艙上不斷“說著話”,發出高亢的叫聲。
王明明的父親王啟福說,他出海40年了,4公斤的大黃魚他也只捕到過兩次,那時候都高興得不得了,這次更是讓人激動。7公斤的大黃魚,在東海大洋都是很難見到的,更別說捕獲了。
按常理來說,一只野生的大黃魚一年也就能長個七八兩重。要長兩斤的話,至少得三年。而這只7斤以上的大黃,至少得在海里生存十年。
經過漁民們的觀察,這還是一條雄性黃魚。野生大黃魚比較珍貴,野生雄性大黃魚就更珍貴了。從價格上來說,雄性大黃魚比雌性的貴多了,所以這也讓這條大黃魚“身價倍增”。
“土豪金”供不應求,一條魚賣出4.2萬
野生大黃魚數量極少,但市場卻非常大,所以每每出現都是供不應求。再加上大黃魚的營養價值確實比較高,因此,現在的大黃魚每斤都在四千到六千元左右,三斤往上的大黃魚賣到上萬元完全是輕輕松松。
當時,王明明父子剛把這條野生大黃魚捕上岸,立馬就有人要收了它。但是,王明明把這條大黃掛到了網絡上,標價4.2萬元,即便如此的高價,也很快被人買走了。
年初的時候,浙江還有一艘漁船在我國東海海域捕撈到了2000多斤的野生大黃魚。這些大黃魚也不小,平均下來一條能有2斤重,有些大的還達到了4斤重。最后這船大黃魚以957萬的價格被高價買走。
那么,這野生大黃魚憑什么這么貴?原因,就在這個“數量極少”上。
野生大黃魚:從常見魚到瀕臨滅絕
其實在之前大黃魚還屬于常見魚,在東海海域很容易就能捕捉到。在上世紀50年代前,這大黃魚其實就是人們家里做家常便飯時候吃的魚。
可是,就在50年代期間,大黃魚的命運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怎么回事呢?
原來,從明朝開始,漁民就一直在用“敲罟圍捕”的方式來捕捉大黃魚。這種方法,就是利用大黃魚的兩個耳石頭能產生震動的原理,通過漁民共同敲響竹板來震暈魚兒們。此后,漁民們就能輕松地捕捉到大黃魚。
這種特殊的捕捉方式一直被漁民們當作捕撈作業的秘密,沒有多少人知道,再加上過去人口沒有現在多,需求沒有這么大,所以大黃魚一直都被限量地捕撈,這種適量的捕撈讓大黃魚維持在平衡的狀態。
可在50年代的時候,“敲罟圍捕”的捕撈方法被人公開了。公開之后,漁民們紛紛下海捕撈,十幾、幾十條漁船同時出動,敲打竹板。這么大的威力,讓海里的大黃魚無論長大與否,都一起昏死過去,進了漁民的大網。
那時候,從魚爺爺到魚孫子,都上了人們的餐桌。大黃魚變成了當地人最常吃的魚。
但是,人心的貪婪是有代價的。這樣的捕撈方式帶來的是大黃魚的滅頂之災。因為那些食用價值特別小的小魚也被捕撈上岸,大黃魚的生態鏈被嚴重的破壞了。過了一段時間,大黃魚的數量驟減。
1963年的時候,國家也注意到了大黃魚瀕危的狀況,頒布禁令,官方禁止了人們掠奪式的捕撈。
但是,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大黃魚的存在。隨著捕撈技術在這些年一點點的進步,還有船只的先進,大黃魚的捕撈量依舊很大。
70年代的時候,大黃魚迎來了種群最后的毀滅。
人們發現在初春時節,大黃魚會在東海海域的一個小島處越冬,如果這個時候去捕撈的話,必定會收獲滿滿。所以根據記載,1974年的初春,2000來只漁船浩浩蕩蕩地前往了大黃魚的越冬場所。
這一次,漁民們收獲了有史以來大黃魚最大的捕撈量。可在這個歡欣鼓舞的“豐收季”,人們也真正地把大黃魚推向了萬劫不復。
從70年代往后,這樣野蠻霸道的捕撈方式終于讓大黃魚扛不住了。那時,大黃魚不僅僅是一年比一年少,最后幾乎銷聲匿跡了。它們,也終于從菜桌上的常見魚,變成了滅絕等級比大熊貓高的瀕危魚。
那有人就不禁問了,大黃魚這么珍貴,我怎么還能在餐桌上看到它們?
那是因為,我們現在吃的魚大多都是人工養殖的大黃魚。但這些養殖魚雖然滿足了我們對大黃魚的需求,卻補償不了野生種群的瀕危。
“感謝國家的政策”
正如王明明父子所說,他們能捕捉到這么大的大黃魚,多虧了我們國家每年休漁、禁漁的政策。這些年,國家實行的休漁期等政策,限制了人們無節度地向大海和自然索求的貪婪欲望,讓海洋生物們有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但最近網上的一些天價野生大黃魚的新聞又讓專家們頭疼了起來。
因為現在的大黃魚又被貼上了“高價格”“土豪金”“富人專享”的標簽,所以有些網紅和富商就開始利用野生大黃魚開始炒作,博取流量。這導致了一些沒有良心的商人,又開始對野生大黃魚動了念頭。專家們很擔心這股“大黃魚熱”再次為大黃魚帶來滅頂之災。
大黃魚的災難,從來都不是來自環境和自身,而是來自人類無節度的貪心和對于利益的狂熱追求。其實,不光是大黃魚,我們國家很多生物的瀕危都是因為人們的無限度捕捉。
古時候,我們就講究“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本為一體,儒、道、佛家也都推崇保護自然,讓資源綿延不息。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卻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不斷侵占著別的生物的生存空間,甚至導致一個種群的滅絕。
如今,國家實行了“休漁期”“休耕制度”等很多保護動植物的政策,也頒布了很多法令。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大自然,但是能讓大自然真正解除危機的辦法,還是要靠人們心底里尊重、保護自然,和大自然和諧相處。讓自然資源生生不息,也為我們的后代留福、積福。
參考資料:九派新聞 《寧波寧海一漁民捕到7.1斤野生大黃魚,賣出4.2萬元天價》
作者:sherry 審核:小晞 校稿編輯:李子
高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