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祖國繁榮富強一直是我們的心愿。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我們奮發圖強的理由。祖國建設越來越好,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國際地位越來越高。我們期盼著祖國萬山紅遍的場景。祖國的富強是我們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我們的腳步一直在往前,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努力。
祖國繁榮富強一直是我們的心愿。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我們奮發圖強的理由。祖國建設越來越好,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國際地位越來越高。我們期盼著祖國萬山紅遍的場景。
祖國的富強是我們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我們的腳步一直在往前,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努力。但是貧富差距依然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人們的生活貧富差距加大,其實對于祖國的發展是很不利了。
每個職業有不同的工資水平,每個區域有不同的工資標準,我們無法去平衡每一個行業的待遇,但是我們應該關注一下人們的生活。
行業間的貧富差距
二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但是每個行業之間的“高低貴賤”一直在我們心里有個標準。世俗的道德枷鎖,讓我們無法去從事一些行業,說著“人人平等的話”,但是卻忘記了起跑線本身的不平等。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誰不向往遠方的景象?誰不想過詩情畫意的生活?但是生活已經讓很多人舉步維艱,怎么去追求更遠的地方。
我們羨慕著別人的大魚大肉,殊不知還有鮑魚龍蝦。我們住著普通的樓房,看著高樓大廈,卻不知別墅的模樣。很多東西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眼界決定了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如果不身處這個行業中,無法看到這個行業的全貌。現在太多的人都擠破腦袋的想進入娛樂圈,看中的是娛樂圈的光環,鮮花,掌聲,更多的是高額的收益。
娛樂圈在我們心中是光鮮亮麗的,但是他們背后的故事又有誰了解?我說的,當然是指以前的演員。
一心追求藝術,不顧辛苦,什么樣的苦都可以吃。只為了藝術的真實性。
但是現在的娛樂圈卻成了人人手中的香餑餑,當然啦,門檻低了,潛規則多了,誰都可以去分一杯羹了。
我們看到的也只是“娛樂圈掙錢真多”,“當明星真容易,什么人都能進”。
看見在馬路上掃大街的環衛工人,我們總是感到心酸,年紀那么大的老人,不能頤養天年,卻要出門工作。早起晚歸,那么辛苦,那么危險。
但或許他們感覺,人老了也沒什么事做,就出來掙點小錢,不打擾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內心。
每個行業都是辛苦的,冒雨送外賣的小哥,也經不住一個差評;端茶倒水的服務生,也無法忍受別人的惡意;光鮮亮麗的明星,也無法承受鍵盤俠的潑臟水。
我們關注著每個行業得人,媒體也報道著每個行業得不易,國家更是關注民生。但是他們也無法改變這個社會的現狀。
行業差距,薪資待遇差距,雖然國家的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但是有多少人還在掙著微薄的收入。
人們總是會看到美好的東西,但是很多不好的生活或許才更能表明生活的不易。
隱藏中的苦行僧
對僧人的印象是什么?
一襲袈裟,一個木魚,對著佛像,誦經祈禱。清心寡欲,無欲無求,憐憫眾生。
這就是之前的僧人。他們看破紅塵,只求天下太平,從此不聞天下事,一心只念誦佛經。
我們平時是接觸不到僧人的,影視劇中對僧人的形象,最深刻的是“固執呆板”的唐僧,一心求取真經,每天的飯菜都是化緣而來,也是經常食不果腹。
還有“離經叛道”的濟公,用一身法術普度眾生,拯救天下蒼生,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沒有一點和尚的模樣。
他們都是懷有慈悲之心,一心向佛的人。現在我們口中的僧人卻變成了“高學歷,高收入”的職業。一般人都進不去門檻的職業,享受著高薪,正常上下班,上班就是萬事皆空的僧人,下了班照樣可以娶妻生子。
在我們普通人眼里,這個職業是高不可攀,羨慕嫉妒的,待遇好,福利好,卻不用遵守之前的清規戒律。
這也就讓我們忽略了真正的僧人。為什么之前說,他們是“苦行僧”。他們沒有多余的錢財,沒有多余的糧食,連下山的飯菜都是化緣而來。
現在依然存在這樣的僧人,一心向佛,遵守清規戒律,在疾病纏身時,卻沒錢醫治。
他們都被世俗的職業僧人給擋住了,我們忽略了對他們的關懷,看不到這些在現代社會,卻沒有錢治病的人。
這些人,生前一月也只有幾百塊錢的收入,本來就沒有什么積蓄,現在大家對這個行業又帶有有色眼鏡,所以讓這些真正的僧人很難自處。我們更應該去看到他們的不容易。
僧人這個行業確實存在職業者,但是更多的還是領著低工資的真正的僧人。他們把一生都交給了寺廟。我們應該去關心這些人群,讓他們可以在生病時有錢醫治。
太多的僧人因為沒錢治病而去世,他們只能在最后幾天,留在寺廟念經,來去超度自己已經要離開的魂魄,很是凄慘。
關注弱勢群體,給予他們溫暖
生活越來越好了,幸福指數也在提高。國家也在一步步建設祖國,讓祖國在實現脫貧。
很多地區因為被關注,從貧困縣脫離,實現了迅速發展。這是國家帶動的力量。我們應該多去關注這些地區。
我們除了關注地區的貧富之外,更應該去關注某些群體的生活水平。很多群體的工資水平都是低的,環衛工人的辛苦不應該被忽視。
苦行僧是之前的稱呼,不能讓現在富強的國家還存在這種現狀,我們應該去關注這些群體的存在,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溫暖。不能讓真正在付出的人心寒。
劉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