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作者|杜都督編輯|花木藍“我的孩子感冒了,一直流清涕,想抓點藥……”“孩子體重多少哇?”“55kg。”“兩歲的孩子怎么會這么重?!”“我記錯了記錯了,年紀不止兩歲了……”以上這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對話,發(fā)生在日本的一家漢方藥店。來買藥的田邊先生
作者|杜都督 編輯|花木藍
“我的孩子感冒了,一直流清涕,想抓點藥……”
“孩子體重多少哇?”
“55kg。”
“兩歲的孩子怎么會這么重?!”
“我記錯了記錯了,年紀不止兩歲了……”
以上這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對話,發(fā)生在日本的一家漢方藥店。來買藥的田邊先生,并不是家有“巨嬰”,他的真實身份,是上野動物園的熊貓飼養(yǎng)員。
事情發(fā)生在1972年,來自中國的大熊貓“康康”在公開亮相后不久就發(fā)生了感冒癥狀。事發(fā)緊急,當晚聯(lián)系不上北京動物園,田邊先生擔心延誤病情,就想,既然是來自中國的熊貓,應(yīng)該也是吃中藥的吧!
后來,來自漢方藥店的葛根湯藥,果然也起效了。
“熊貓是一種信仰。”
這句話不止在日本適用。冰墩墩的走紅,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冬奧會上,這只胖滾滾確實讓人們變得更友愛了。
〓 俄羅斯花滑小將千金買了很多冰墩墩胸針,并熱情合影。可惜,冬奧會已經(jīng)落幕,但“一戶一墩"仍然還是個夢想。
熊貓到底是怎樣一種神奇生物?
不僅賞心悅目,還能讓人由衷喜愛,把各種膚色、各種信仰的人們都團結(jié)在一起。
有人說熊貓是和平大使,因為它——
既是黑皮膚也是白皮膚,還是亞洲的;
既是素食主義者也吃肉;
身強體壯卻從不殺生,
簡直人間瑰寶。
所以,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最大公約數(shù),難道是熊貓?
大熊貓,傳說中的“日本人誘捕器”
冰墩墩躋身世界頂流,和日本記者辻岡義堂分不開。
而日本人喜歡熊貓,已經(jīng)達到了一種狂熱的程度。
2017年,東京上野動物園即將出生一只大熊貓,為了慶祝這一熊壇盛事,動物園向社會征集名字,結(jié)果日本人民熱情似火,動物園居然收到了32.2萬條回執(zhí)。
新生熊貓最后擇名“香香”,興奮的日本人民紛紛想要去參觀,結(jié)果因為實在報名人數(shù)太多,需要抽簽,有125萬人參與,最高一天的申請和中簽比是144:1,堪比公務(wù)員考試……
因為香香剛剛出生,所以即使中簽了,每個人只能看2分鐘,一天也只能接待2000人,但大家還是非常熱情。
誰能拒絕一只剛出生的熊貓呢?何況香香身上還是粉色的誒。
為了滿足大多數(shù)人所以運營商J-Stream拉了一條視頻線,供大家參觀香香,結(jié)果第一次瀏覽量超過了115萬,J-steam公司的股價一度漲停。
香香出生以后,上野動物園和周圍商店開始制作各種周邊,用的玩偶咖啡手表,吃的蛋糕卷餅干壽司,形象從剛出生時候的粉色小老鼠,到黑白分明狀都有。
一項統(tǒng)計顯示,因為香香,上野動物園全年銷售額將增加400~500億日元(約23億-29億人民幣),入園人數(shù)多達400萬人次。
香香2歲生日,為了慶祝這個珍貴的日子,上野動物園舉行了“糞便展覽”活動,游客可以親自聞一聞熊貓的便便,近距離感受一下來自大自然的芬芳……
甚至有猥瑣大叔高呼:我想和香香結(jié)婚!
要知道上次這么火爆,還是香香爸媽“力力”和“真真”來到上野動物園的時候。
說是“來到”日本,是因為這些熊貓屬于我國,在熊貓租借政策下,他們成為“旅日”熊貓,住進日本的動物園里。
熊貓是我國的特有物種。從唐代開始,就有將這種“奇珍異獸”送到海外、表示友好的歷史,建國后曾贈送給9個國家23只熊貓。
1972年,第一代中國大熊貓康康蘭蘭來日本,引起了一番轟動,來了2000多位記者,入園人數(shù)當天就高達5萬6千人,排隊的人從動物園排到地鐵口……
從此之后,平均每次看熊貓都要排3小時,隊伍長達2公里,但是長隊并不會影響霓虹國人愛熊貓的興致,即使只能看30秒,他們依然心滿意足。
從此,日本人民對熊貓一發(fā)不可收拾。
當初,康康蘭蘭的獸醫(yī)田邊興記為了和康康蘭蘭親密接觸,搬到了動物園旁邊,和大熊貓同吃同住,一住就是7年。
后來,有日本狂熱的熊貓熱愛者為了“朝圣”,專門跨越重洋來到四川農(nóng)學院專學獸醫(yī),為的就是和熊貓寶寶們親密接觸;
有錢的老夫婦參觀了熊貓后心潮澎湃,說自己要把遺產(chǎn)留給大熊貓;
日本愛豆秋元真夏為了近距離接觸熊貓,花了1.7億日元買到了一個喂食的名額——“喂食”聽起來很親密,實際上就是把竹子們搬到熊貓的飲食區(qū)域,然后退出,在柵欄后面看熊貓進食,即使干一些體力活,她仍然覺得非常值得……
日本人的喜愛充分反映在了各種文藝作品里。
《艾斯奧特曼》中,有一集叫《還我熊貓》。
連櫻桃小丸子都說:沒有見過熊貓,真是非常丟臉啊~
不過82年以后,由于環(huán)境惡劣,大熊貓數(shù)量急劇減少,我國的熊貓由“贈送”,也變成了“租借”。
熊貓租借的租期為10年,一般一年租金是100萬美元,十年就是1000萬,邦交好的國家價格略低,這筆錢被我國用于大熊貓的保護、福利和研究。
而租借大熊貓如果在國外生崽,生的小熊貓也隸屬于中國,到期需要送還。
當初,另一只熊貓旦旦在回國前夕,日本《周刊文春》罕見地給一只熊貓做了專欄,全國人民和旦旦依依惜別。
這次香香的歸鄉(xiāng)之旅,同樣令人落淚。
日本人民非常不舍,紛紛和她告別,用特殊的方式紀念這一段相遇。
上野車站,到處掛著香香的美照,櫥窗上面寫著“香香,謝謝你來到上野”;
市中心的廣告牌,一面墻都是香香的大頭照,上書日本人民的戀戀不舍。
地鐵站里,也貼滿了香香的靚照,和“感謝香香”的標語。
受疫情影響,“香香”的歸還日期已經(jīng)延期到了2022年6月,這也已經(jīng)是第三次被延期。
即使再不舍,但他們還是為香香著想的。負責人說,熊貓不耐暑熱,還是希望能讓她在夏天來臨之前搬好家。
網(wǎng)紅產(chǎn)子,9萬人圍觀
美國人愛熊貓像愛到像追星,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在panda camera屏幕這端癡癡地看熊貓直播。
美劇《國務(wù)卿女士》里有一幕,日常不茍言笑,忙到謝頂禿頭的白宮幕僚長Russell,居然靠看熊片緩解工作壓力……
2018年,美國政府因為削減預(yù)算,掐斷了動物園的熊貓館的攝像頭,網(wǎng)友氣瘋了:
“我能接受公職人員發(fā)不出工資,我都接受不了不看熊貓直播!”
過了一陣子,攝像頭終于恢復了,網(wǎng)友又高呼:
“哈利路亞!漫長的全國噩夢結(jié)束了!”
對此,《紐約時報》評論道,“就連中國人都對美國人喜愛熊貓的程度表示困惑。”
因為大家都說租熊貓貴,但動物園又確確實實離不開熊貓,畢竟每年數(shù)百萬大朋友小朋友去動物園,就是為了和它們說一聲,hi。
而有熊貓寶寶出生的時候,也是游客們最激動的時候。
2005年的時候,“泰山”出生了,這是第一只在美國出生的熊貓,出生時引起舉國轟動。
美國人民興奮異常,排隊參觀吸熊,一張看“泰山”的門票ebay上能賣到500美元。
飼養(yǎng)員說,“泰山”剛生出時候通體粉紅,小小一只,像一顆奶酪棒。
動物園眾籌名字,要求網(wǎng)友在“華盛”“盛華”“龍山”“泰山”和“強強”里投票。
然而有黑客不甘心,悄摸摸黑進動物園網(wǎng)站,強行加了一個“奶酪棒”的選項,表示自己對新生熊貓的拳拳愛意——雖然這個名字最后沒有啟用,但是后來“奶酪棒”成為了泰山的民間昵稱。
原本,根據(jù)規(guī)定熊貓幼崽出生2年后需要送還中國。但是,“泰山”畢竟是美國人民看著長大的,于是在美國的強烈要求下,中國同意了給“泰山”延長2年旅美時間。
宣布“泰山”“滯留”成功的一瞬間,華盛頓人民歡呼雀躍,甚至將宣布這個好消息的4月24日,直接定作了華盛頓的“熊貓日”,足見熱忱。
兩年匆匆,當分別真的要到來的那一天,大家非常悲傷,華盛頓人民舉著卡片,和這個4歲的小朋友告別。
送別的人圍著泰山一圈又一圈,華盛頓動物園的園長發(fā)出了老父親一般的感慨:
“這有點像送你的孩子去上大學……我們會想念他,但我們也知道他會進入生命中的另一個階段,他要交女朋友,要自己的孩子。”
兒子“泰山”走了,媽媽“美香”還在美國。
2013年,在9萬人的直播見證下,“美香”生下了熊貓“寶寶”。“寶寶”這個名字,是12萬3千位美國人民投票產(chǎn)生的。
不過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2020年美香又懷孕了……
這時候她已經(jīng)是22歲的熊貓高齡,稱得上一聲“熊貓老祖”。專家說,她能安全生下崽子,只有不到1%的概率。
在美香產(chǎn)崽前,全美幾萬人沖進直播間屏息等待消息,熊貓視頻端口訪問量陡增1200%,網(wǎng)站幾度崩潰。
好在美香經(jīng)過幾小時折騰,生下了自己的寶寶,所有人長舒一口氣。
“美香”能生下健康寶寶,簡直是一場奇跡——于是,這只熊貓寶寶就叫做“奇跡”。
美聯(lián)社記者說,在全世界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這才是2020年我們需要的新聞。
如何讓人心甘情愿簽下“不平等條約”
外國人要租借熊貓,都非常不容易。
不光有每年大約100萬美元的高昂租金,生了幼崽不屬于自己國家,還要支付60萬美元的“一次性嬰兒稅”,用作給熊貓的保護和培育。
而且,租借熊貓一定要為他們準備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和充足的食物,如果養(yǎng)不好還要送回中國來……
這怎么看都不是“劃算”的交易,還有人把這稱為“不平等條約”。
但可愛的胖達(Panda),還是讓世界各國都心甘情愿地付出最大努力。
荷蘭為了租到大熊貓,花了整整16 年的時間。
為了讓熊貓過得更舒服,荷蘭動物園投資了 700 萬歐元,請中國設(shè)計師建造了一座熊貓館。
場館有足足9000平方米,幾乎和蘇州獅子林一樣大,里面裝潢是中式的亭臺樓閣,熊貓自己的生活面積也多達3400平方米,堪稱世界最大。
印著熊貓頭的專機把"武雯"和"星雅"熊貓接到了荷蘭,隨行的還有我們的飼養(yǎng)員和獸醫(yī),時時刻刻監(jiān)護兩位寶的安全。
租借費是一筆錢,裝修是一筆錢,飲食又是另一筆錢。
世界上有一千多種竹子,但熊貓只吃其中的二三十種,而且需求量很大,據(jù)荷蘭動物園統(tǒng)計,那里兩只熊貓每周要吃掉大約500公斤竹子。
而這些特殊的竹子必須從特定的地方進口,價格不菲,有動物園官網(wǎng)顯示,兩只大熊貓光一頓飯,要吃掉74美元。
這真的不是一筆小錢,因為有些國家即使付得起租金,后續(xù)也很難供應(yīng)熊貓的口糧,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
馬來西亞租熊貓,要從我們國家進口竹葉,每年要花掉60萬美金;
而加拿大這是受疫情影響,實在沒辦法支付熊貓每天40公斤進口竹子,把熊孩子們提前送回來了……
因為租金太貴,這種租借行為也受到過外國人民內(nèi)部的質(zhì)疑,但很多時候事實證明,這筆“投資”肯定是值得的。
英國租借了我們的“陽光”和“甜甜”。
當初去英國,兩位享受國賓級待遇,不光飛到蘇格蘭愛丁堡上的飛機印著熊貓圖案,到了還是由警車開道,接到動物園。
一排蘇格蘭人民歡呼鼓舞,戴著熊貓頭套,手中揮舞著小旗子,歡迎這兩位來自遠方的朋友。
英國人真的太愛熊貓了。
在抵達英國的第一年,“甜甜”還作為代表,登上了“BBC年度女性人物榜單”……
“陽光”和“甜甜”來的第一年,愛丁堡動物園的游客數(shù)量增加了 50%,年收入從500萬英鎊增加到1500萬英鎊;
兩位在英國的10年間,為愛丁堡經(jīng)濟貢獻了2800萬英鎊的收益。他們的影響,也輻射到了更廣泛的蘇格蘭地區(qū),為整體經(jīng)濟增加了1900萬英鎊收益。
2014年蘇格蘭鬧獨立,雙方要厘清北海油氣田等等資源分配問題。
同樣,還涉及到了熊貓。英格蘭表示那熊貓是中國政府租給英國的,你也應(yīng)該歸還。
蘇格蘭群眾這時反應(yīng)非常強烈,紛紛表示一百個一千個不愿意,表示“你可奪去我們的自由,不可奪去我們的熊貓!”
反正到最后,蘇格蘭沒有分家成功。
當然不能說全是熊貓的功勞,但這有點像父母要離婚,因為舍不得孩子最終放棄的戲碼。
英國人民也為“甜甜”的生育大事操碎了心。
熊貓本身就是赫赫有名的“性冷淡”生物,因為他們發(fā)情時間只有5天,而且只在春天發(fā)情,一年只排一次卵,能把自己活成瀕危物種的,大約都有點本事。
而“甜甜”即使和“陽光”同處一室,兩熊依舊相敬如賓,前后經(jīng)歷了8次人工受精沒能成功懷孕,還經(jīng)常假孕,惹得全國人民一驚一乍。
為了讓“甜甜”在英國懷上孩子,英國人民丁堡動物園開始自我反思。
有專家分析說是熊貓館太小,愛丁堡動物園立刻斥巨資建了個新場地;
還有專家說,可能是熊貓館周圍噪音大,聲音影響交配。于是動物園申請在特定時段飛機禁止飛過動物園領(lǐng)空,為了讓熊貓放心doi,民航局居然同意了。
不過后來天有不測風云,“甜甜”的男伴“陽光”,因病切除了睪丸……當然,這就是后話了。
在愛丁堡動物園的強烈要求下,我們的大熊貓租借協(xié)議又延長了兩年。
英國人民很開心。
誰能不愛大熊貓?
行為學家莫里斯分析過,臉部和身體的圓度給人一種熟悉和善意的印象,短而圓的尾巴和臉散發(fā)出善良和平靜氣質(zhì)。
對可愛動物的喜愛顯然不是后天規(guī)訓,而源自人類本能的自然流露,這種愛早就超出了膚色、國籍,甚至是意識形態(tài)。
上個世紀60年代,倫敦得到了一只熊貓chichi。
當時世界處于冷戰(zhàn)時期,中英關(guān)系還未正常化,英國想讓chichi繁育后代,世界范圍內(nèi)唯一一只不在中國的熊貓,是一只在蘇聯(lián)的熊貓,“安安”。
不過,蘇聯(lián)方曾經(jīng)表示“不贊成任何東西方的兄弟情誼”。
英方把chichi帶到了蘇聯(lián),為了chichi和“安安”相親,雙方談了很久。最后,大家決定暫時擱置分歧,共同繁育大熊貓。
不顧東西方差異,不顧冷戰(zhàn),不顧政治膈膜。
現(xiàn)在想來,那個熊貓的笑話也不全是笑話。
因為熊貓常常以和平的形象,成為象征人類團結(jié)的標志。比如共同保護地球的WWF,又比如能團結(jié)世界人類的運動會。
為什么大家都愛熊貓?
不僅僅是物以稀為貴。熊貓本身的特性,也是這樣可貴,值得所有人的愛。
這是一種超越了利益,超越了種族的,純粹的愛。
丁原林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