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烏木不是陰沉木故宮館藏烏木椅子,這是存世中所見最大的老烏木成器。現在一說起烏木,就會聽到一句話:家財萬貫,不如烏木一方。這句話經常被陰沉木的商家引用,所以現在說的烏木這個詞兒,通常是指陰沉木。今天說的烏木,不是陰沉木,而是傳統紅木中的烏木。
烏木不是陰沉木
故宮館藏烏木椅子,這是存世中所見最大的老烏木成器。
現在一說起烏木,就會聽到一句話:家財萬貫,不如烏木一方。這句話經常被陰沉木的商家引用,所以現在說的烏木這個詞兒,通常是指陰沉木。今天說的烏木,不是陰沉木,而是傳統紅木中的烏木。
傳統紅木六大木材,紫檀,黃花梨,紅木就是酸枝,烏木,鐵力木,雞翅木,簡稱 檀梨紅烏鐵翅。小時候愛逛古玩市場,老紫檀,老黃花梨,小時候都見過,那個時候古玩市場是真有東西,不像現在古玩文玩,成了大眾消費品,真正的好東西要么被藏家藏著、要么就是上拍賣行。那個時候沒少在地攤兒上看到真東西。但是見烏木的次數,屈指可數,僅僅兩次。
親見烏木
第一次是一把折扇,扇子是父親從朋友處借來玩兒的,清代東西。明清文人流行互贈扇子,存世量很大。這把折扇的扇骨,漆黑漆黑,一點兒 木紋兒都看不見,包漿戝亮,像流出來的瀝青,拿在手上那扇骨的楞,硬得割手,用指甲掐是一點兒印兒都沒有,父親告訴我說,好好看看記住,這是烏木,非常少見。我看到烏木扇骨上有很多細密的小裂紋,不是棕眼,是裂紋,每條裂紋都很細,細的插不進一根頭絲,又細又短,長度就三四毫米,像牛毛一樣,順著木絲兒分布在表面。這把扇子被我看了又看,印象很深,就像昨天看過的一樣。當時沒有照相機,所以沒有留下相片。
另外一次是在一家木雕店。見到一尊人形雕像,我大老遠一看是黑色的就奔過去了,湊上去仔細看,看什么?看有沒有木紋,一點兒不見木紋,滿身細碎的小裂紋,一下子和當年看的那個烏木扇子對上了:是同一種東西,我端了一下那個人型木雕,沉得像紫檀一樣。
當時還是中學生,沒有錢,試著問了下價格,老板報價五千塊,把我嚇跑了。
追蹤留意,調查真相
后來一直心心念念,調查這這種木頭的資料。發現,烏木在古代的地位確實不低,在很多典籍里都有記載,在鄭和下西洋的文選里,記載的國外貢品的價格,烏木和紫檀是一樣的:每斤五百文。嚴嵩被抄家之后,列過一個清單,其中專門記載了有烏木筷子六千八百九十六雙,當時抄家團隊工作敬業,也可窺見烏木的價值。
文獻專門寫到,烏木的原料本身就非常小,和紫檀一樣十檀九空。事實證明,烏木要比紫檀材料還要小,存世的烏木件不是做鑲嵌就是做牙板,或者做如意、筷子之類的小件。烏木大件非常少,故宮博物院館藏上萬件明清家具,紫檀不算罕見,唯獨烏木家具最少。
直到現在我還是沒有鬧明白。現在木材分類學上解釋的烏木,好像和古代傳世的烏木,不一回事。因為從圖錄上看,烏木標本的照片,上面有條紋,“烏木”前面還冠以“條紋”二字:條紋烏木,和我看到的那種完全是兩種東西。
又見烏木
互聯網普及,我在不同時間去網上搜索。發現烏木這個名字已經被陰沉木首先用了,再一個就是各種顏色偏黑的木材似乎都被稱作烏木,那些木材細看都是有木紋的。而且料體巨大,存量巨大。
后來我在論壇上認識一個人,同樣都是玩木頭的,他個玩木頭的老法師。他告訴我說,木頭其實水很淺,一種木頭你只需要得到一個比較有代 表意義的就行了,同一種木頭只要不是速生林野生林的區別,個體差異很小。這點不像玉石,同一種玉每一粒個體差異都很大,木頭是植物性的東西,一種共享一套DNA所以個體差異不大。他玩了十幾年木頭,入坑又出坑,曾經入手的木頭送的送送,賣的賣,到頭來手里只留了兩件,我很好奇趕緊問是什么,他說,是兩串手串,一件是鐵樺木的,一件是烏木的。
我一聽是烏木,就來勁了。我給他說了小時候,見到的那把扇子和那個木頭人。他說難得遇見對烏木看得那么細致的,我告訴你,現在市場上所見的烏木都不是真正的老烏木,你曾經見過的和我手上這串是同一種材料,這才是烏木。這種烏木 ,以前的木匠管這叫做角烏木,當時所有的紅木都算進來,也沒有比這種烏木更重更硬的,和鐵一樣,特點就是沒大料,而且時間長了會有小裂紋,這裂紋是小碎裂,不貫通的。可能是因為料子太小了,不成材,所以貿易商不會選擇不成材的木料做進口,加上也許是早年中國需求量大砍伐得多了絕種了也未可知。不管是哪種原因,現在是沒有了,也就是絕跡了。這就是為啥他玩了十幾年木頭才保留一串烏木的原因。
全文完。
劉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