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蕭蕭天蝎女,天生有些小腹黑,小孤傲。犯過職場、情場上的所有小禁忌。人生不過是一個試煉場,活過,愛過就知足。讓我帶你,輕捻指尖煙火,行走煉愛人間。你愿一起走嗎?正文01生孩子是為社會做貢獻,成本是單個家庭承受近日,一對夫妻被通知需要繳納社
文|蕭蕭
天蝎女,天生有些小腹黑,小孤傲。犯過職場、情場上的所有小禁忌。
人生不過是一個試煉場,活過,愛過就知足。
讓我帶你,輕捻指尖煙火,行走煉愛人間。你愿一起走嗎?
正文
01 生孩子是為社會做貢獻,成本是單個家庭承受
近日,一對夫妻被通知需要繳納社會撫養費合計近32萬元,原因是因他們"超生"了一孩。
當事人在2017年發現自己意外懷有第三胎,和丈夫商量后決定生下孩子。
王芳夫妻倆表示,家里僅靠丈夫一人工資維持,家里老人身體也不好,孩子上學的學費、奶粉錢等都是不小的支出,而且兩人每月還需要償還6000多元的房貸。目前一家七口人只能依靠四處借錢來生活,孩子的學費還沒有交。
很多網友不理解這對夫妻,既然生活如此困窘,為何還要生孩子?
微博上有一個熱搜: #為什么年輕人生育欲望變低#
有一個網友回答:因為生孩子是為社會做貢獻,成本是單個家庭承受。
老一輩人不理解,我們那一代這么困難,一家生六七個都能養,怎么現在你們連二胎都不愿意生,老人家們不清楚,他們生的是勞動力,而我們生的是人。
他們的年代,養孩子只要有口吃的,能養大就行,而現在,十幾歲就能下地干活,而現在呢,孩子營養要全面,心理要健康,學習要跟得上,發育也要正常,上學供二十多歲,一畢業還要給他買車買房,更重要的是,現在的父母并不希望孩子要有多少回報,只是希望他們能健康成長,
這其實是拿自己半輩子的收入和時間,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本質上是公益行為,作為父母獲得的僅僅是一個可憐的冠名權,所以愿意要孩子的,自然會去要,不愿意要的,也別強求。
對這段話深以為然。
有網友甚至提議,國家要給一些扶持政策
國家面臨嚴重的老齡化 國家勞動力快斷層了 人口紅利也在快速消失 雖然現在生孩子對于家庭很難 但是國家現在很多促進生育的政策和福利已經出臺或將慢慢出臺 例如 延長產假 增加陪產假 生育津貼 孩子教育津貼 補給奶粉等啊 以后這種措施肯定會越來越多啊。
其他網友也回復:
你說的這些都是眼前既得利益,長遠的,上學的學費,吃吃喝喝,營養,興趣培養,還有之后的買房買車,等等……都是 天文數字,福利要貫徹一生,而不是幾天假期,幾百塊補助,那簡直是杯水車薪,不值一提,沒人會為了那么幾天假期,幾百塊錢,去生個孩子的。
似乎各方都有道理,但是,養孩子確實是個需要金錢、時間、責任和毅力的工作。
02 養育的成本太高,不是一般家庭承受
前幾年,央視有一期節目《消費主張》,對幾個城市的的家庭進行了調查,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調查結果:
1、北京家庭
兩孩年齡差:21歲
二孩育兒本錢:7年家庭費用支出260萬左右
2、上海家庭
家庭年收入:50萬
兩孩年齡差:10歲
二孩出生后育兒本錢:一年25萬左右
3、深圳家庭
兩孩年齡差距:13歲
二胎出生后育兒本錢:十年左右279萬
在大家的觀念里,可能是覺得北京、上海、深圳屬于高消費城市,因此這種育兒成本不能代表普遍現象,但是我們可以算一下,生一個娃到底需要多少錢。
1、從懷孕到生產,中途的孕期檢查、孕期營養品、生產費用等等,保守估計4萬(很多家庭不止這個數目)。
2、0~3歲時期的奶粉、尿不濕、衣服、疫苗保守估計5~7萬不等,如果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遠遠不止這個數。
3、3~18歲,幼兒園到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公立學校),初高中6年,各種學雜費、生活費加上興趣班之類,大概15~20萬。私立學校費用更貴,遠不止這個數,有的父母給孩子報的興趣班比較多的情況下,培訓費用遠超過學費。
這只是前幾年的數據,現在隨著經濟水平的攀升,恐怕又要高出幾倍不止。
可以說多養一個孩子,就早要幾年自己的命。
03 合格父母證書哪方面要合格?
前幾天,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區政協副主席許洪玲建議,在社區舉辦家長課堂。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面向適齡兒童家長,聘請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經驗的志愿者作為老師。針對準備入小學的家長開展相關課程教育,頒發“合格父母”上崗證隨學生檔案入學。
建議父母持合格父母證上崗是針對近期頻發的一些惡性事件。從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惡性事件的發生,但從另一個角度,這個政策恐怕又要走形式主義了。
首先,界定合格的標準怎么說?不是簡單考幾道題就可以通過考試的,需要金錢、時間、陪伴、精力、文化水平、心理水平等等各方面都要具備高要求、高素質。
回到開頭那個話題,我們現在養的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而不是單純勞動力,所以要求父母都要具備高素質,這一關恐怕難以實現。
有人評論:考了駕照依然有人酒后駕車,考了這個證,他們就不會虐待兒童了?
所以,面對執證上崗這個問題,與其走表面的形式,還是從根本上改變家長的理念更重要。
建議還是什么時候生孩子,怎么養,養幾個,當父母的要心里有個數。因為孩子沒有選擇權,而成年人是生不生孩子的主動權利人,主觀能動性在成年人這里,什么時候生,生了怎么養,是關系到成年父母今后自己生活質量的一件大事,所以一定要深思,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因為生下來以后,就容不得你后悔了。
作者:蕭蕭,情感、心理專欄簽約作者。不熬雞湯,只走心。歡迎關注。
丁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