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校服作為校園內的重要服飾,代表著校園文化,校服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記憶。如今國家以教育為本,校服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載體,也要順應時代變化而變化。很多80后、90后學生時代的校服,價格都十分公道,款式也比較簡單,通常都在500元以下,還包
校服作為校園內的重要服飾,代表著校園文化,校服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記憶。如今國家以教育為本,校服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載體,也要順應時代變化而變化。
很多80后、90后學生時代的校服,價格都十分公道,款式也比較簡單,通常都在500元以下,還包含春秋,夏冬多套。
再看現在學生校服,普遍價格都超過了500元,樣式也有很多種,有些高中甚至采購了價格超過1000元的潮服作為校服。
雖然現在物價比80后、90后年代,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少家長抱怨,畢竟是校服,也只穿幾年,尤其是小學生,身體發育很快,沒幾年就不能穿了,高價購買校服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小學生校服2320元,引發家長不滿,一家長在告知書上寫下“不同意”
前段時間上海一所小學內,公布了入學校服的收費情況,所有項目加起來費用達到了2320元,并且還為家長附上了“告知書”,讓家長對于校服情況表達是否同意,不少家長對于高昂的價格也很不理解,但不想生事,選擇了同意。
有一位家長則直接表達了,認為校服收費不合理,在回執上寫下了“不同意”。這位家長無疑是做了不少家長不敢做的事。雖然確實應該給學生選擇舒適的面料制作校服,但這個價格明顯超過了市場價。
很多家長都是心里犯嘀咕,不想在學校內生事,也很擔心將來老師會給自家孩子穿“小鞋”,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選擇默不作聲。
個人分析:“天價”校服真的合理嗎?
筆者認為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每個青少年應該學習的品德,勤儉節約更應從小培養,在學生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孩子穿著昂貴,難免會形成自傲的心理。
逐漸養成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很多這個年紀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基本的消費觀,也很難理解父母賺錢不易,一旦形成了鋪張浪費的消費觀,很容易在未來也維持這樣的消費觀。
如今教育孩子成本很高,很多家庭在承擔孩子日常開銷和教育費用時,已捉襟見肘,如果遇到收費不合理的情況,也全部選擇接受,很容易形成很大的經濟壓力,這些壓力也會施加到孩子身上。
所以,家長在面對學校收費不合理,或有異議的地方也要適當地發聲,表達自己的疑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消費觀。
學校應發揚勤儉節約精神,合理化收費
校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一方面也是校園文化的體現,也是學生身份的代言。校服從產生之初,就具有明顯的教育屬性,學校規定統一校服,也是為了區別于其他社會群體,營造出公平的教育環境,減少校園內攀比的情況。
合體、大方的校服款式,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審美基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通過在校服設計上體現出美感,幫助學生去認識美和發現美,從而提高審美品位。
校服同樣具有美育的意義,如今很多地區鼓勵發展美育中考,希望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藝術美的魅力,幫助學生形成對美和藝術的追求。
過于“個性化”的校服也會抹殺學生審美的萌芽。學校在定制校服時,需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也要融合現代元素,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不斷創新,彰顯出校園文化,幫助學生建立審美,也讓校服發揮出教育的功能。
同時在校服定制上,也要發揚勤儉節約的精神,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校園內很多行為,都會影響到學生綜合發展,過于鋪張浪費,很容易讓學生形成錯誤的消費觀。
也在增加家長的壓力,從而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學校在校服定制上要合理安排,并非越多越好,尤其是小學生,身體發育很快,在為小學生安排校服時要盡量簡單舒適。
雖然現在不少學生在校服定制上有所改良,但還是有不少學生不喜歡穿著校服,對校服有抵觸心理,學校在定制校服上,也可以適當參考學生的意見,讓學生了解到校服設計的初衷,認可校服的設計,為穿上一套有自己學校特色的校服而驕傲。
筆者寄語:希望學校和家長方面能進行更多的溝通,多聽聽家長的建議。
今日討論:對于學校出現的天價校服,你怎么看?覺得合理嗎?
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