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做了冠脈造影就活不久了,我不要做!”孫大爺最近頻頻胸痛,兒子看著他十分擔心,就把他帶到醫院檢查,心電圖、冠脈CT都做了,最后醫生建議進一步做冠脈造影評估,甚至看看要不要做支架手術。老爺子一聽要做冠脈造影就急了,以前他就聽說冠脈造影手術很“
“做了冠脈造影就活不久了,我不要做!”
孫大爺最近頻頻胸痛,兒子看著他十分擔心,就把他帶到醫院檢查,心電圖、冠脈CT都做了,最后醫生建議進一步做冠脈造影評估,甚至看看要不要做支架手術。
老爺子一聽要做冠脈造影就急了,以前他就聽說冠脈造影手術很“傷人”,有輻射會患癌影響壽命,于是說啥也不肯做。最終在醫生和兒子的合力勸說下,孫大爺才同意做造影。
和心電圖、冠脈CT不同,冠脈造影是一種有創的檢查手段,在不少人眼中可能會顯得十分可怕,但是實際上,大可不必過分擔心。
一、冠脈造影——了解冠心病最準的檢查
人體內的冠狀動脈像大樹的枝干一樣,有主干、分枝以及一些細小的枝椏,冠脈造影是通過造影劑來將冠脈血管清晰的顯現出來,全方位觀察心臟血管的情況。對于血管內存在狹窄的部位、范圍以及嚴重程度等都可做出準確的判斷,并且可判斷血管畸形、痙攣,對于冠心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冠脈造影屬于微創手術的一種,在檢查前會給患者腕部進行局部麻醉,后在橈動脈進行穿刺、刺管,在整個過程中患者會一直保持清醒。
很多人認為冠脈造影是個會讓人“短命”的手術,在必要情況時也非常抗拒做檢查,這個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嗎?
二、做了冠脈造影,人就活不久了嗎?
冠脈造影的發生其實是一個“烏龍”事件,1959年來自美國的一名兒科醫生在給一位主動脈病變的患者做心臟造影時。不慎將導管逆行送入了主動脈根部,并且將約30ml的造影劑注入了患者的冠狀動脈內,使得儀器上出現了清晰顯影。
在術后,患者并沒有出現預計會出現的室顫表現,冠脈造影也就問世了,目前已經位居全美手術量第一位,手術平均死亡率低于0.1%。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楊紅霞指出,以下4種患者非常有必要做冠脈造影:
·急性心梗患者;
·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顯示有明顯缺血跡象;
·心肌灌注顯像發現心肌缺血面積大;
·冠脈CTA檢查發現血管狹窄嚴重。
上述所提到的幾種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手術并不是在“害命”,而是在挽救生命。當然,冠脈造影檢查也并非毫無風險,這4個風險是患者需要知悉的。
三、理性看待4個風險,別有太多顧慮
1、麻醉風險
上文提到,在進行檢查時需要給患者進行局部麻醉,部分患者有麻醉劑過敏現象,甚至會引起過敏性休克。但是,這種風險的發生幾率僅為0.07%。
2、造影劑過敏
檢查所使用的造影劑為碘元素人工合成,對人體無害。部分患者會對碘造影劑過敏,繼而會引起一些過敏反應出現。
此外,檢查后停留在體內的造影劑需要經由腎臟代謝后排除體外,臨床上曾有患者在代謝過程中出現了腎損傷情況,嚴重的甚至需要進行透析治療。但是發生率也非常低,僅有0.25%。
3、穿刺
進行穿刺時需要從右橈動脈進入,穿刺時可能會發生動脈痙攣;術中可能會因為患者動脈狹窄、扭曲或閉塞而導致手術無法正常進行;部分患者會在術后出現橈動脈閉塞、假性動脈瘤;也有患者會在穿刺部位出現出血、動靜脈瘺等情況。
4、輻射
冠脈造影檢查時,患者需暴露于電離輻射中,但是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冠脈造影檢查所給患者帶來的輻射會影響后續的臨床結局。進行檢查給患者所帶來的益處遠大于輻射帶來的風險。
上述的這些風險發生率相對而言都非常低,從概率學上看,冠脈造影是非常安全的。但是,在檢查后也需要注意不要“放飛自我”。
四、做完造影之后,3件事要注意1、適當多喝水排造影劑
術后多喝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多喝水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尿液排出。可減少造影劑在腎臟內停留的時間,可以更好地保護腎功能。一些本身腎功能不好、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術后則不建議大量喝水。
2、注意觀察身體
術后需要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異常出血表現、靜脈和脈細血管是否充盈以及手指頭的顏色和溫度是否出現異常,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
此外,還需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是否有出現血壓異常、心率異常以及煩躁不安等癥狀。
3、少劇烈運動雖然冠脈造影是個微創手術,但是畢竟也是進行了手術,在術后要注意不要進行劇烈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再次造成皮下出血。尤其是手術一側的胳膊,短期內不要提重物。
冠脈造影是個很安全的檢查手段,對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更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不要聽信謠言而盲目地抗拒,這樣做無疑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參考資料:
[1]《冠脈造影術后注意事項有哪些?》.洛陽市第六人民醫院.2021.3.5
[2]《【網絡辟謠】冠狀動脈造影的風險有多高?值得收藏》.網信昌黎.2021.6.29
[3]《何時必須做血管造影》.生命時報.2020.11.28
陳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