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河南駐馬店一女子發現四年前在某知名金店花9000多買的三金,不僅貶值了,還由原來店員說好的24K金變成18K金,如今的價值不到當時的二分之一。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呢?起因四年前,河南駐馬店某女子結婚時,在當地一知名金店購置三金。因她本
近日,河南駐馬店一女子發現四年前在某知名金店花9000多買的三金,不僅貶值了,還由原來店員說好的24K金變成18K金,如今的價值不到當時的二分之一。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呢?
起因
四年前,河南駐馬店某女子結婚時,在當地一知名金店購置三金。
因她本身對黃金不是很了解,便對店員強調一定要千足金,店員也當場與她確認她所買的黃金確是千足金(即24K金)。
該女子對這些首飾佩戴四年之后,發現變細了,便決定回金店將其賣掉。
但當經過金店店員的評估之后,當年花了9934元所購得的三金,現在的實際價值只有當時的一半。
但該女子總共購的13克金,如按其購買價格來算,每克購得的價值高達900多元,而實際回收的黃金價格每克僅有400多元。
也就是說該女子如果現在要賣掉手上的三金,即使不加任何損耗,也最多只能賣到4000多元。
四年之間同樣的黃金價格縮水一半。
該女子在氣憤和尷尬之余,拿出當時的發票與店員對質,并稱其是欺詐行為。
店員聲稱,發票上所注明的是AU590,也就是18K金,而且此女子買的本身就是黃金工藝品,并非千足金,并不存在欺詐行為。
因其對黃金的專業術語和知識不夠了解,也無從辯解,最后只好認栽。
該女子發視頻呼吁大家注意
我的換金故事
兩年前,我的金項鏈突然斷了,便拿去金店處理。
店員在對我的項鏈進行檢查之后,鼓勵我換一個新的。
當時那條項鏈我也戴了好幾年了,便同意了店員的建議。
在選項鏈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兩種不同的項鏈:一種項鏈按標價出售,另一種項鏈按克數出售。
于是我便問了店員這兩種項鏈有什么不同?
店員給出的解釋是:標價的項鏈是3D硬金,硬度大,工藝貴,3D技術是新工藝,但不易磨損,而且款式多,工藝價值高。按克數出售的項鏈硬度小,因質地比較軟,款式有限,而且戴的過程中損耗比較大。
我也拿不定主意,店員便極力推薦我買標價項鏈,并不停地向我介紹3D硬金的各種好處。
我問到,那如果我要來換項鏈按什么標準換嗎?
店員回答道:“當然是按價格換了。比如你今天買了5000塊錢的金品,下次來換人量可以在我們店內任意挑選5000塊錢的東西。”
我聽了好像還不錯,便按折合的價格買了一個3D硬金的項鏈,即18K金的項鏈。
但出了金店門,我將我的項鏈戴在脖子上,但感覺輕了好多。
有些不放心,我就去了另外一家金店。
一進店便掏出項鏈就對店員說:“我要賣掉我這條項鏈。”
這家店的店員一算,比我剛剛買的價格果然少了一半都不止。
于是我馬上回到之前的那家店,要求將我的項鏈換成按克數出售的項鏈。
店員當然是百般不樂意,但扛不住我軟磨硬泡,他們就給我換了。
接著我便在網上查了一下它們的區別,一查果然還是不一樣的。
18K金和24K金的區別
雖然都是黃金,但18K金和24K金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第一,硬度不同。
18K金硬度比較大,采用新工藝,不易磨損,打磨度比較高,亮度也很高,可制作的花色和款式也相比之下多很多。而24K金硬度較小,易磨損。所以一般情況下去換金的時候,金店都會算損耗率的。
第二,含金量不同。
18K金一般只有75%的含金量,剩下的25%是添加的貴金屬。而24K金它的含金量高達99.9%。
另外,保值價值不一樣。
因為24K金含金量高,所以它的價值遠遠高于18K金,因此它的保值價格也會高很多。
那反過來說,買18K金金店的利潤會大很多,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金店店員極力推薦18K金的原因。
結論
其實在生活當中,有很多購物陷阱,大部分時候我們其實很難去識別它們的真偽。
因此在進行大件購物時,要對所購買的物品做好足夠的功課才能下手。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