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小麥行情就漲破歷史新高,達到了1.4-1.5元大關。本以為這已是小麥行情的極限,誰知從2月下旬開始,麥價又開始了新一輪走高,價格更是逼近1.7元大關。盡管4月份小麥曾一度跌至1.4-1.5元,可因基層余糧不是太多,再加上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小麥行情就漲破歷史新高,達到了1.4-1.5元大關。本以為這已是小麥行情的極限,誰知從2月下旬開始,麥價又開始了新一輪走高,價格更是逼近1.7元大關。
盡管4月份小麥曾一度跌至1.4-1.5元,可因基層余糧不是太多,再加上小麥臨儲拍賣量不高,使得麥價迎來了一波上漲。最重要的是,新小麥生長不利,更是讓人們對新小麥行情看漲,因而使得21年小麥價格始終居高不下,再次進入1.6元時代。
對于農民而言,小麥行情從往年的1.25-1.3元漲至1.6-1.7元之間,大家自然是非常高興。可眼看著新小麥即將上市,小麥品質不盡人意,預計產量也將受影響,大家很難高興起來。
不過,對于農民的焦慮,國家早就看在眼里,并推出了16億元農業救災補貼,難道小麥行情將大范圍走弱了?新麥開秤價如何波動?
01、16億救災補貼
因去年秋汛,使得小麥主產區5個省份均受到影響,冬小麥晚播帶來的后果比較多。早在今年年后,多地就反饋麥苗長勢偏弱,苗情不盡人意,這讓農民很是擔憂,只能加大農肥施用,彌補苗情偏弱的現狀。
然而,近期官方一則通報中指出,在黃淮、江淮、長江中下游一帶,條銹病開始擴散開來。而黃淮、江淮一帶,蚜蟲也開始滋生。更重要的是,對小麥危害極大的赤霉病,也因南北冬麥區小麥陸續抽穗揚花而即將進入流行期。
官方研究分析,此次小麥抽穗期將有5.9億畝次出現病蟲害,這意味著小麥生長成熟將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小麥生長壓力也開始加大。
隨著新小麥即將進入上市期,一旦農業防治措施不到位,那對新小麥的產量將影響極大。
而考慮農民防治成本比較大,近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下達了16億元農業生產救災補貼,也就是“一噴三防”補助政策,補貼對象是河北、山東、江蘇、河南、安徽等22個省,對小麥噴施殺蟲劑、殺菌劑、生長調節劑、葉面肥混合劑等“一噴三防”提供補助,以避免小麥受病蟲害、熱干風、早衰等的侵擾,保證其穩定增產。
所謂的“一噴三防”也就是噴施的藥劑可起到防蟲、防病、促生長的作用,可以很好的規避小麥成熟前遭受的病蟲害、干熱風、早衰等風險。
如今除了化肥成本增加,農藥成本也在大漲,農民防治成本提高,這將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國家為了怕有些農民省下“一噴三防”費用,因而這才推出了16億元補助,保證每一片麥田都可得到防護,從而使得小麥增產保收。
02、麥價將大范圍走弱?
今年的小麥行情可謂是十分瘋狂,很多沒提前出售小麥的農民也慶幸自己沉得住氣,賣得晚。那些貿易商更是趁機大賺一筆,畢竟他們去年1.2元左右收購,以1.6-1.7元高價出售。
天津一麥農表示,家里的小麥賣出1.7元高價,比起去年多賣出5毛/斤,這是意想不到的高價。
目前主產區小麥價格基本在1.6元以上,相比去年同期漲30%,最高價時甚至突破1.7元。不過并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其價格還是有所回落。
那么,有人好奇,往年1.25-1.3元的小麥,憑啥能漲至1.6元大關?
1、國際局勢走高
早在2021年開始,國際糧價就開始了一波瘋漲,其中小麥長勢最猛,特別是2月份俄烏局勢升級開始,國際麥價繼續走高,漲至近10年來新高。
畢竟俄烏兩國均是小麥出口大國,因特殊原因小麥無法順利出口國外,結果長期依賴俄烏的國家進口受阻,小麥價格大漲。盡管我國小麥供應充足,但仍然受到國際麥價走高的影響。
2、化肥成本走高
前面已說過,今年小麥苗情不盡人意,農民也加大了施肥量,但化肥價格迎來了全面走高,這使得小麥種植成本增加,人們對新小麥上漲看好,進而也使得陳小麥價格走高。
受小麥走高所致,市場面粉價格明顯上漲,平常80元一袋的50斤裝面粉已漲至105-110元左右,進而導致多種面食價格有所走高,可見小麥大漲對民生影響很大。
不過自16億農業救災補貼下達后,麥價開始了大范圍回落。如從今天報價來看,金沙河沙河、南和跌了60元,報價為3300元/噸;華龍農莊、趙羅面粉跌了40元,報價為3300-3400元/噸;陜西金沙河跌了40元,報價為3160元/噸。
預計接下來小麥市場會陸續降溫,持續回落至1.5元大關。至于新小麥開秤價,筆者認為不會太低,或將達到1.4元的高價,大家咋看呢?
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