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28年的一聲炮響,定東陵,也就是慈禧陵墓被炸開,軍閥孫殿英帶領軍隊進入挖掘。這一所修建豪華的陵墓就這樣被洗劫一空,它的主人慈禧太后也被拖出棺材,棄尸荒野。作為一座皇家陵墓,里面的珍寶數不盡數,而許多寶物也流落海外,讓人感到十分惋惜。這些
1928年的一聲炮響,定東陵,也就是慈禧陵墓被炸開,軍閥孫殿英帶領軍隊進入挖掘。這一所修建豪華的陵墓就這樣被洗劫一空,它的主人慈禧太后也被拖出棺材,棄尸荒野。
作為一座皇家陵墓,里面的珍寶數不盡數,而許多寶物也流落海外,讓人感到十分惋惜。這些陪葬的寶物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慈禧太后口中的夜明珠了,這顆寶物價值連城,傳說中在夜晚會發光的它,究竟有什么“特殊功能”嗎?
神奇的夜明珠
慈禧是晚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生前可謂享盡榮華富貴,死后其陵墓規模之大、規格之高也令人震驚。主墓室完全由漢白玉石鋪砌而建成,不過最驚人的是陪葬寶物數量,創下了皇家貴族陪葬品之最。
慈禧墓中最有名的就是夜明珠了,在歷史上許多場景都曾出現過,一直流傳下來。這顆夜明珠相傳來自于印度,是古印度莫臥兒王朝的國寶,后來王朝衰落,這顆寶物就到了阿富汗人的手里,在阿富汗世代流傳。清朝時期,阿富汗成了清朝的附屬國,阿富汗王朝為了討好清王朝,將這顆夜明珠送給了清朝統治者。
據孫殿英描述,他在進入慈禧陵墓之后,命令手下將棺材打開,發現慈禧口中含有夜明珠,分開是兩塊,合成就是一顆圓球。慈禧口中含有夜明珠,分開是兩塊,合成就是一顆圓球。當兩半分開時,它是沒有任何光澤的,但是兩半合二為一后,就會發出綠色的寒光,在夜晚百步之內就可以照得見頭發,十分神奇。
傳說夜明珠可以使尸體長期不腐,因此慈禧太后的尸體在棺內看起來,就像是在睡覺一樣,開棺之后經過風化才變黑。
孫殿英見到這般神奇的寶物,欣喜萬分,立刻命令手下將其從慈禧口中取下。但孫殿英并沒有將這顆夜明珠私自留下,而是行賄給了宋美齡,讓宋美齡關照一下其盜墓案。而效果也十分明顯,盜墓案拖了好久才進行審判。宋美齡從沒提到過這件事,但宋美齡在其訪美時,曾將這顆夜明珠鑲嵌在鞋上,驚呆了眾人。
此后這顆夜明珠就下落不明了,有傳言說,這顆夜明珠現在流落于美國,在美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不過真實性還有待考證。這顆夜明珠近似球形,重約四兩二錢七分,相當于現在的七百八十七克拉,據估計現在價值有20億人民幣。
夜明珠為什么會發光
大自然內的寶石如此之多,只有夜明珠憑借其能發光的特殊功能脫穎而出,那夜明珠是為什么能發光呢?
夜明珠的發光原理其實是因為它里面含有稀土元素,這種稀土元素在白天可以接受陽光的照射刺激,經過陽光的照射后,里面的電子會變成活躍的狀態。在夜晚陽光的照射結束,里面的電子又變成了靜止的狀態,在這兩種狀態的轉變過程中,就產生了光線,夜明珠就產生了光亮。但是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夜明珠分成兩半也可以單獨發光。
但根據孫殿英描述,夜明珠只有合上才會發出光亮,那又是什么情況呢?
這顆夜明珠只有一種可能,里面含有磁性物質。磁性物質都有兩級,一顆夜明珠分成兩半后,開口處就形成了磁場極性,其實就相當于變成了兩塊磁鐵。當兩塊夜明珠合成時,兩塊磁鐵靠近,里面的磁性就相互刺激,由此產生了發光的物質,就產生了發光的效果。
夜明珠的發光是由于電子在活躍和靜止兩種狀態下轉變的結果,也可能是磁性物質相互吸引產生的光亮。但在自然界中還有兩種物體發光的成因,就是生物發光和放射性發光。
生物發光對于我們并不陌生,螢火蟲就是代表之一。這類生物體內有發光細胞,里面有熒光素和熒光素酶。熒光素酶產生催化作用,熒光素消耗三磷酸腺苷,與氧氣發生反應。這一系列反應最終產生氧化熒光素,這種氧化熒光素變成基臺的時候就會發光。
還有一種發光的因素就是放射性物質發光。這種發光原理是鐳,鐳在衰變時會產生電離輻射,使熒光物質發光。這種發光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并且不需要其他物質參與。鐳被居里夫人發現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有些鐘表廠把含鐳的物質涂在表的指針上,產生夜光的效果。當時的人們認為夜光十分潮流,就把含鐳的涂料染在指甲、頭發上。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鐳的放射性十分強大,長期接觸會使人得病。有些人因此去世,法醫驗尸時就發現,遺骨因為鐳的存在,發出了光亮。
慈禧墓中的其他珍品
除了夜明珠外,慈禧陵墓中還有許多稀世珍寶,李蓮英的侄子曾記錄過慈禧入墓時攜帶的寶物。
慈禧頭戴珍珠鳳冠,上面有一顆如雞蛋大小的珍珠,價值一千萬兩白銀。慈禧身下鋪有金絲錦褥,還有一層珍珠,身旁還放有玉、寶石等27尊,寶石制成的桃、杏等200多枚,共計寶物有700多件。最后在入棺后,又倒入了四升珍珠、2000多顆寶石。
其中翡翠白菜是光緒帝的瑾妃入宮時的嫁妝,原本放于永和宮中。這塊翡翠上面是灰綠色,下面是白色。后由工匠雕刻而成,灰綠色的雕刻成菜葉,白色的雕刻成了菜幫,由此制成了白菜狀。
該寶物雕刻精美,菜葉經絡分明,毫無瑕疵,上面還有兩只紅色的螽斯蟲,展現了鬼斧神工的雕刻技巧,現在該珍寶藏于臺北博物館。
而慈禧尸身上還有一件陀羅尼經被,該被子是用黃緞捻金織成的,價值不菲。更使它意義非凡的是其織有陀羅尼經文,共有兩萬五千字,密密麻麻的字體在經被上一一呈現,可想而知稀缺程度。
經被上還有820顆珍珠,孫殿英在盜墓時并沒有將陀羅尼經被帶走,使其得以幸免,1979年才被考古學家發現,現存于清東陵文物庫房。
慈禧陵墓中還存有一塊肉形石東坡肉,我們都知道東坡肉是一種食物,由肉塊烹制而成,小巧玲瓏,色如瑪瑙。
這塊肉型石是純天然形成的,沒有人工的痕跡,在自然界中也十分罕見。從外表看上去,就像一塊真實存在的“東坡肉”,現在這塊肉型石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并且還是鎮館之寶。
九玲瓏白玉寶塔是慈禧墓中最值錢的寶物之一,該寶塔由羊脂白玉雕刻而成,通身潔白,分為十三層,分塔基、塔身、塔剎這三個部分。塔身上面還雕刻有眾多樂器、門窗匾額,紋路清晰可見,仿佛有煙云圍繞,技藝巧奪天工,令人嘆服。
如此小巧的寶塔竟是這般神奇,可謂是世上一大奇觀。但令人可惜的是,這個世上罕見的九玲瓏白玉寶塔現在還下落不明。
慈禧太后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因慈禧太后腐敗無能,清王朝后期逐漸衰落,后人對這位女統治者的評價并不好。慈禧死后的故事在世間流傳,更為這位統治者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雖然其陵墓被打開,但還有好多秘密沒有被發現。
慈禧太后陵墓所藏的寶物富可敵國,顯示了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但令人遺憾的是其中好多都下落不明,我們希望這些寶物可以盡快被找到,回歸祖國的懷抱。對于我國的珍寶,你還知道多少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發言。
作者:長胖丸 校稿編輯:小宛
陳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