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南極冰蓋下竟儲存著大量的“糧食”,養活上億人不成問題。提到糧食,你會想到什么?玉米,還是小麥?那提到南極呢?你會想到的是凜冽的寒風,一望無際的冰蓋,還是可愛的南極生物?但如果把這兩個詞語放到一起呢,許多人就會覺得不可思議了。一眼望過去全是冰
南極冰蓋下竟儲存著大量的“糧食”,養活上億人不成問題。提到糧食,你會想到什么?玉米,還是小麥?那提到南極呢?你會想到的是凜冽的寒風,一望無際的冰蓋,還是可愛的南極生物?但如果把這兩個詞語放到一起呢,許多人就會覺得不可思議了。一眼望過去全是冰,一點土也見不著。無論怎么看,咱都很難把南極和糧食聯系在一起。那前面提到的南極冰蓋下的“糧食“又是從何而來呢?
南極冰層下的“糧食”到底是啥?
難道是從南極冰蓋上種植抗寒作物?當然不是,咱們今天說的這個糧食,不是長在土里的,而是游在海里的。它就是磷蝦,它長約6厘米。可能許多喜歡釣魚的朋友接觸過磷蝦這個東西,但卻可能沒有想到過,這小小的磷蝦竟可以養活我們上億人。而且還有一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磷蝦這個東西雖然名字里帶有蝦這個字,但實際上和咱們平時吃到的蝦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
從分類學上看,磷蝦是屬于磷蝦目,而咱們常吃到的龍蝦則是屬于十足目,并且它們在長相上也有一些差別。磷蝦是最接近食物鏈底部的物種,是許多動物的盤中餐。在南極,每年大約有一半的磷蝦都會被鯨魚、海豹、企鵝等動物吃掉,但這依舊沒有影響磷蝦種群的繁衍。在南冰洋,磷蝦的密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立方米1萬到3萬只,是毫無疑問的“基石物種”。
為何作為餌料的磷蝦,能夠成為咱們的“糧食“呢?
別看它小小的一只,可能只有幾克重,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啊。它是地球上資源量最大的單種生物之一,據估計,僅在南大洋中就大約有十億噸的南極磷蝦。
雖然每年它都會被其他的動物吃掉一半,但仍舊有上億噸的磷蝦可以繼續繁衍后代。并且磷蝦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強,它們一般在春季交配、夏季產卵。每只雌性磷蝦可以在夏季多次產卵,每次都會多達數千粒,因此也不難明白為什么每年被吃掉好幾億噸的磷蝦至今仍未滅絕了。
除此之外,豐富的食物也保證了磷蝦的生存,大多數的磷蝦都是雜食性動物,它們平時主要以浮游植物和一些比它們更小的浮游動物為食。而這些食物在海洋中是隨處可見的,因此磷蝦并不需要為找不到食物而擔憂。
雖然它個頭小,但卻渾身都是寶。它具有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它的鮮肉中含有18%的蛋白質,所含17種氨基酸的綜合營養價值超過了對蝦、牛肉等被我們熟知的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是目前已知的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生物,因此磷蝦也被稱為“世界蛋白質資源庫”。
除了食用價值外,磷蝦本身還具有很高的醫用價值。磷蝦體內的磷脂,不飽和脂肪酸,蝦青素等物質具有重要的醫用與保健價值。因此數量又多、營養價值又高的磷蝦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世界各國爭搶的對象。
目前磷蝦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什么樣的應用?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磷蝦就逐漸以飼料級干燥蝦粉,冷凍原料蝦肉等方式進入人們的視野,用磷蝦作為水產養殖的輔助配料曾一度成為磷蝦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雖然現在對南極磷蝦最大的需求仍舊是來自養殖業,但磷蝦產業正在逐漸向多元化發展,目前已經出現了磷蝦仁、磷蝦糕、磷蝦罐頭、磷蝦干等產品。
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磷蝦產品在生物制藥和保健品開發等方面都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咱們國內直接食用磷蝦還是比較少見的,大部分的磷蝦還是作為水產養殖的飼料或者是其他加工品出現的。但在日本與俄羅斯,人們一般就是直接吃蝦肉。聽吃過磷蝦罐頭的朋友說,磷蝦的味道還是不錯的。不過需要在這里提醒一下大家,磷蝦雖好,也不能多吃喲。因為磷蝦中含有氟這種物質,如果攝入過量的話對我們的身體還是會有一定危害的。
世界各國對磷蝦的捕撈
雖然磷蝦至今并沒有以人類主要糧食的身份出現過,但我們對磷蝦的捕撈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了。蘇聯曾是世界上磷蝦捕撈量最大的國家,捕撈量曾一度占到南極磷蝦捕撈總量的80%以上。據統計,1982年全球南極磷蝦的捕撈總量為52.8萬噸,其中蘇聯捕撈了49.17萬噸,占到了全球磷蝦捕撈總量的93%,是絕對的世界第一。
此后,蘇聯的磷蝦捕撈量一直維持在30萬噸左右,哪怕是在1991年解體的時候,蘇聯在當年的磷蝦捕撈量也依舊達到了24.9萬噸。在蘇聯解體之后,作為“大兒子”的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捕蝦裝備,但卻沒有延續蘇聯時期的輝煌,反而慢慢地退出了捕撈磷蝦的行業。之后日本接替了蘇聯成為了磷蝦捕撈業的引領者,但受到國內人口等因素的限制,日本始終無法做到前蘇聯的輝煌。
如今,全球最大磷蝦捕撈國的稱號經過幾次轉折最終到了挪威的手里。2007年挪威的捕撈量達到了4萬噸,遠超曾經的“一把手”日本,而南極磷蝦捕撈業也隨之進入了以新型技術為主導的時代。我國的磷蝦捕撈業起步較晚,從2009年才開始在南極進行磷蝦捕撈作業。并且當時我國參與南極捕撈的大型漁船很多都是進口的二手漁船或者是改造船。但2017年,我國首艘南極磷蝦船開工建造,為我國的磷蝦捕撈提供了解決方案。那一年,我國的磷蝦捕撈量約為3.8萬噸,數量仍舊較少,僅為挪威捕撈量的24%,與世界上那些老牌的磷蝦捕撈大國相比依舊有不小的差距。
在南極捕撈磷蝦會不會造成生態問題?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已經明白磷蝦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意義了。那可能會有人擔憂了,我們在南極捕撈磷蝦,會不會造成南極磷蝦的滅絕或者是對南極的生態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呢?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們在南極進行磷蝦捕撈作業是不會造成磷蝦滅絕的。這不光是因為咱們前面提到的磷蝦具有超強的繁殖能力,而且還有一些規章制度的約束。1993年保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公約制定了南極磷蝦的捕撈限額。這一方面避免了因人類過度捕撈而造成磷蝦滅種的危險發生,另一方面也保護了南極其他的野生動物。因為磷蝦是絕大部分生物的口糧,如果磷蝦的處境變得危險,那生活在南極的其他動物,比如企鵝、鯨魚等也會面臨滅絕的風險。
除了發布國際公約,還有許多磷蝦捕撈企業進行了自發的海洋保護活動。2020年12月11日,由全球八大磷蝦捕撈公司組建的磷蝦企業協會宣布,將在南極半島的希望灣區域實施全年性自主禁漁措施,支持在這樣生態敏感的地區建立一個大規模的海洋保護區。面對豐富的南極磷蝦資源,我們應該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利用。守護南極,自主禁漁應當成為一個新的起點。
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