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農用車在偏遠農村地區的保有量是非常高的,由于農村道路崎嶇、路況惡劣,對車輛的品質是一種極高的考驗,早期都是使用拖拉機來進行基礎的物資運輸;雖說拖拉機的整體品質還不錯,皮實耐用,保養便宜。但拖拉機的安全性低、舒適性差,相比農用車來說簡直有著天
農用車在偏遠農村地區的保有量是非常高的,由于農村道路崎嶇、路況惡劣,對車輛的品質是一種極高的考驗,早期都是使用拖拉機來進行基礎的物資運輸;雖說拖拉機的整體品質還不錯,皮實耐用,保養便宜。
但拖拉機的安全性低、舒適性差,相比農用車來說簡直有著天壤之別,并且還有許多四不像的拼裝車存在,沒有合法的手續始終是會被淘汰。
其中有趣的是,福建本土產出的農用車似乎有著劃分區域的銷售,用戶都喜歡買自己本土生產的車型,例如漳州地區的都是龍溪、三龍龍江,而泉州地區則是成功、新龍馬,三明地區就變成了鐵武林。
不過許多人都是考慮到本土產品在后期保養會比較便利,今天剛好在磚廠看到了一部鐵武林農用車,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
品牌介紹
鐵武林自卸農用車是由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的鐵武林汽車公司生產制造,出自對南平的第一印象,中國竹筍之鄉;在南平本土也有著相當大的運輸市場,同時也是山多平地少的丘陵地區,所以從山上運輸竹子下來也成為了許多運輸戶的謀生之道。
而鐵武林推出了一系列的農用車來滿足本土產業的車輛需求,成為了福建省內不亞于廣西拉木欽機的農用車制造公司。
車輛介紹
由于內山地區的發展仍舊較為滯后,但是礦產資源與運輸業相對比較發達,路況差是當地駕駛員多以吐槽的一部分,急彎與坡道較多,考驗車輛的同時也考驗著駕駛人的技術。
經過與車主的交談,他同樣是屬于當地倒短大軍中的一員,主要運輸建材物料,例如:
磚塊、袋裝水泥、砂石,另外在有業務需求時還會運輸礦石,從上述可得知此車完全就是拉重貨的主,從17年購入至今一直兢兢業業,并沒有由于過多的小毛病給車主帶來煩惱,可見車輛的可靠性是不錯的。
穩定的動力總成對于一款好的車型來說是很重要的,這部鐵武林搭載的是云內490QC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44KW,馬力為62匹,最大扭矩156.8Nm,在2000-2200RPM即可爆發最大扭矩轉速,屬于直列四缸柴油機。
與之匹配的是5速手動變速箱,LS1089后橋,速比為6.83,雖然在賬面數據上不是很出彩,但是這套動力總成貴在穩定耐用,大速比爬坡更加的夠力,后橋雙層多片鋼板更是有極強的承重力。
外觀部分
根據觀察發現,目前大多數的農用車駕駛室均是以躍進駕駛室改款而來,而大型一些的農用車則是使用東風的駕駛室,這款鐵武林的駕駛室與躍進有些相似,但前臉部分進行了改制,建立了自己的家族式語言,提高品牌知名度。
正面采用的是雙色搭配的設計,在駕駛室前部黑色塑料部分粘貼了TLW(鐵武林)的英文首字母簡稱,車標是比較有意思的,有些國際的風格,可見英文字母也是鐵武林的縮寫,這些細節方面顯得廠家十分的用心。
前中網采用了階梯式的布局,大燈方正的造型也襯托著中網的幅度,前臉較為協調,保險杠由于經常行走在惡劣路況的因數已變形,霧燈也缺失了一個,但原車能夠配備霧燈也是比較厚道的。
后視鏡采用了幅度較寬的支架,對于兩側的視線觀察清晰,但存在的問題就是遇到狹窄路段時調節有些費力,如果換成門鏡就會更加的便捷,考慮到外觀需協調的因素,就忽略不計了。
駕駛室是單排布局,車門側面的造型更加擁有躍進的風采,幅度較大的線條搭配上武林之星的貼花,看得出廠家一直在為成為農用車之星而努力;駕駛室采用的單級上車踏板,在上車時需要以輪轂為支撐點,動作一氣呵成不費勁。
貨箱采用的雙側開啟、尾門側開的啟閉方式。日常裝卸只需要開啟后門就可以滿足,考慮到兩側欄板的重量,單人操作實屬吃力。
貨箱的前方設置了水箱,在長下坡時能夠更好的給剎車轂淋水降溫,確保制動強度,上方還設置了小平臺,便于日常的遮蓋篷布操作。
前輪采用8.25R16的輪胎,搭配多片簧的懸架結構,雖然在載重力上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駕駛室的舒適性就有些照顧不到了,幾乎沒有減震的效果,能夠找回從前駕駛老車的感覺。
在貨箱的前部設置了上車腳蹬便于攀登車廂,在水箱的下部還有一個小水龍頭,平時以供洗手的水源,車主將空濾使用內胎皮包裹,避免在塵土飛揚的環境下會對車輛進氣造成影響。
300升容積的油箱足夠滿足短途行駛的需求,前方是液壓油箱,底盤布局很整齊,相比拖拉機凌亂的底盤部件,這下看起來就順眼多了。
車輛的自卸車廂采用的是中置式雙頂,普遍被應用于長度較短的自卸車廂,可有效降低車輛的重心與增加起頂時車輛的穩定性,具有重量輕、重心低、穩定耐用的特點,成為許多農用車的首選。
內飾介紹
方向盤采用的是簡潔的雙幅式風格,便于日常的操控,缺乏了許多如今車型擁有的電子配置,想想如果現在農用車配置多功能按鍵是很奢侈的;中控臺使用了大量的銀色鍍鉻裝飾,并且按鍵開關也采用了雙色的處理,增強了視覺上的差異。
駕駛室可容納三人乘坐,座椅表面采用了仿皮材質的包裹,在使用年限增加后,皮質的老化就會造成開裂,但車主在座椅上鋪設了坐墊,可見是一位愛車之人,內飾保養的干凈整潔。
車門面板使用的是塑料板材質覆蓋,玻璃升降是由手柄搖式控制,撲鼻而來滿滿的復古風;中控區域按鍵布局整齊,收音機能夠日常的聽音樂、播放廣播,下方是儲物槽,可以放置一些票據與手機,中控臺上還鋪設了遮光墊,環境氣氛很不錯。
讓我有些驚訝的是,印象中農用車的換擋手柄都是磨的光滑光滑的,而這部車的手柄檔位圖仍然很清晰,下方的防塵罩也完好,檔位十分的順滑清晰。
車頂上方漏出了粗壯的鐵架,在視線中完全是被鐵皮包裹,中部橫梁的質感很厚實,給人一種踏實感,頂部的裝飾采用仿皮質包裹,設置了一個小天窗,在駕駛室內部是風扇,在車輛行駛時可以打開天窗吹一下自然風,非常的愜意。
儀表盤同樣采用了大量的鍍鉻包裹,內飾主要以銀色的裝飾件為主,采用三大分區的形式,順序依次為轉速表、時速表(里程表)、水溫、燃油區域,此類的布局讓我想到了早期轎車儀表盤的布局,有些似曾相似的感覺。
總結
農用車在印象中雖然是粗獷、簡陋的代表,但同時也是廣大農民用戶喜愛的產品。
一款產品好不好,看市場銷量、用戶回饋、實際使用壽命就知道,這款鐵武林農用車在純短途運營了3年后,行駛里程達到了3.8萬公里,整車給人帶來的感覺依然是很板正,我想這也是當地眾多用戶選擇它的原因。
雖然在多年后會有更加優秀的產品來取代它,但眼前它仍舊是農村運輸勤懇踏實的好助手。(文/卡家號:Truck)
李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