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從人類第一次使用火種以來,歷史對火的記錄就不曾中斷過。從鉆木取火,到火折子助燃,再到近代的打火機,可以方便用火的工具也是逐漸更新。就是巴掌那么大的打火機,中國人卻能將它賣到幾十億,占據市場份額70%。這樣的數據背后,中國打火機行業,走過了
自從人類第一次使用火種以來,歷史對火的記錄就不曾中斷過。
從鉆木取火,到火折子助燃,再到近代的打火機,可以方便用火的工具也是逐漸更新。
就是巴掌那么大的打火機,中國人卻能將它賣到幾十億,占據市場份額70%。
這樣的數據背后,中國打火機行業,走過了怎樣的風風雨雨呢?
逐漸興起的本土打火機
打火機這種方便的取火工具,幾乎家家都有,用處最多的就是點煙點火做飯。
在你拿起打火機時可曾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打火機,最初可不是人人都能擁有它。
早在1950年,日本就發明了煤油助燃式的打火機。
這種打火機的火絨里充斥著煤油,當火石滾動時產生的火花可以點燃火絨,產生火焰。
這種煤油式打火機采用金屬材質制成,上面還印著精美圖案,就是在日本也是昂貴的生活用品,更別說在中國了。
日本的煤油式打火機傳到中國后,價格不菲,一般人幾乎買不到,不但是價格高,數量也是不多。
當時的這種打火機在中國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將近300元的價格,買得起的都是一些達官顯貴。
朋友抽煙時拿出這款造型精美,一點就燃得“自來火”,伴隨著帥氣的開關火機蓋的動作與清脆的聲音,讓人投來羨慕的目光。
盡管當時煤油式打火機已經傳到中國,但是它還不是人人能用得起的物品。
而且從當時來說,打火機這種小巧方便的工具已經傳到中國,我國竟然還在用火柴。
一番對比之下,國人覺得自己的腳步還是較慢,應該爭爭這口“火氣。”
真正讓中國人擁有自主研制、銷售的打火機,還得是80年代的時候,靠著溫州人的聰明,讓中國人人都擁了打火機。
相比較那時候中國人還在使用的火柴,打火機使用方便,攜帶自然、受外界影響較小,開始受到了中國人的歡迎。
改革開放時期,無數外企走進中國,也讓中國人能大步地走出去,看看外面的精彩,帶回來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其中一位叫黃發靜的溫州商人,就看到了打火機的市場。
黃發靜抽煙,在日本考察的時候,他發現不同于國內還在售賣的煤油式打火機,日本早已生產出了一次性的塑料打火機。
外形小巧重量非常輕,最重要的是他不用二次加注煤油,而且價格相當的便宜,黃發靜二話不說,就買了幾只回國研究。
黃發靜看到了商機,溫州人的聰敏和眼光,讓他看見了這里的市場。
國內此時還沒有這種打火機,使用最多的還是火柴,煤油打火機價格昂貴,一般人買不起。
那么急需這種一次性注塑打火機,來改變國內的打火機市場,換句話說,開始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
將買回來的打火機進行拆解,每一個零部件都精心地學習它的樣式,分析材質,以及需要組裝的工具以及流程等。
在中國還沒有打火機的生產廠家,黃發靜他們完全是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把打火機的原理給搞出來了。
在黃發靜36歲的時候,他創辦了日豐公司,主要生產訪日的打火機,一經上市就迅速獲得了市場的青睞,受到消費者的好評。
主要原因就是雖然我們的打火機和日本的相似,但是從內部結構看,從用件的數量以及材質上講,都非常的中國化就是便宜。
價格相差了有10倍之多,打火機不再是“一機難得”,而是人手可得。
一時間中國的打火機市場火熱了起來,到90年代制造打火機的廠商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中國的打火機已經遠銷海外馳騁歐洲。
可是這一現象讓我們的鄰居韓國、日本,感到了頭疼,本來就是效仿我的,現在卻將我打壓在地平線下,這誰能忍得了。
來自于中國的“壓迫”之下,日本開始研制出了一次性的塑料打火機,以求在這方面突破市場的銷售。
就是這種一次性的打火機,讓溫州商人一時間感到了壓力。
因為一次性打火機的專利技術都掌握在日本手里,就是想買人家都不賣。
不賣沒關系,我們自己造啊,就在日本人沾沾自喜的時候,認為中國打火機這下該退出市場之時。
他們發現本國商店的貨架上,多了一些五顏六色的一次性塑料打火機,而上面寫的清清楚楚MIND IN CHANG。
這讓日本打火機廠商瞪大了眼睛,他們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做出來,于是直接組織專家到溫州考察,勢要弄清其中的奧秘。
其實和他們想的也差不多,那就是所有的專業零件,都是中國的加工廠自己設計出來的。
而且價格更加低廉,從成本上看更便宜,賣出的價格也更低廉。
同樣是出口,日本的一次性打火機要2美元的出口價,但是中國的連1美元都不到,那么買家會選擇誰,自然不用考慮了。
打得贏的火機爭霸戰
所謂人紅是非多,打火機的海外暢銷,驚動了一些老牌資本家的利益,開始對中國的打火機進行制裁,妄圖將中國的打火機,擠出海外市場。
從中國的市場銷售額上看,當時已經占據了海外打火機市場的一半,就連眾多的本土打火機企業都受到沖擊,對中國打火機的打壓就開始了。
不過黃發靜是一位有擔當敢于說不的人,他認為中國的打火機質量上乘價格公道,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在全世界受到歡迎。
不能因為觸及到一些外資者的利益,就退縮,中國人要創出自己的中國志氣。
1994年,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開始用CR法對中國的打火機進行野蠻制裁。所謂的CR法則,就是指兒童防護法規。
在歐美國家,對于未成年人的保護要比中國更重視,所涉及的商品大多會從兒童安全的方面去考慮。
中國人制造的打火機沒有所謂的“安全鎖”,不能保證一定的安全,而這種安全鎖,有一個價格規定,就是售價2歐元以下的打火機必須要安裝。
正好中國的打火機,價格處在這個標準之下,僅有1元多人民幣,又沒有安全鎖,所以開始受到了打壓,導致當年的銷售額急劇下滑。
可笑的是歐美的所有打火機售價,都在2.5美元以上,這個規定不就是專為中國而設定的嗎?
為什么中國的打火機沒有安全鎖呢?這里就要說到全球主要的打火機專利技術,90%以上掌握在那些發達國家手中,對于這種技術的把關與隱藏非常的嚴格。
中國人雖然能夠生產制造打火機,但是那些核心技術的零件以及制造還不完善,所以出口的打火機在這方面就是我們的短板。
可是黃發靜還是想要爭取一下,他覺得這是一種欺負,也是一種對中國商人,中國商品的挑釁。
他找到國家有關部門,將這種情況上報,隨后他隨國家有關領導人一起出訪歐洲。
黃發靜用自己的勇氣和口才,獨戰群儒,2004年歐盟宣布撤銷CR法則。
黃發靜是有底氣的,首先中國生產的打火機,質量上是經過歐盟的質量認定的。
從產本本身來說沒有什么問題,單獨地制裁中國的打火機,只是壓縮了別國的經濟利益。
但是從市場角度上講,這是一種良性競爭,沒有使用任何見不得光的手段。
有國家撐腰就有底氣,中國商人要有底氣要有態度,就是一條,中國的商品沒有問題。
要是不準我們銷售,就一直告到你們同意為止,以一國之力做抵制,讓中國的打火機,重新進入了海外市場。
中國打火機生產銷售最火熱時,僅僅一元的打火機,就創造了65億的銷售額。
溫州地區的打火機制造廠家,多達3000多家,年產打火機5.5億只,成為了中國打火機的主要生產及外銷地。
而黃發靜等溫州商人的主動游說,被稱為“民間第一團”,他們用自身展示了中國商人的骨氣。
崛起在沒落的溫州后
2005年3月,也就是在歐盟撤銷CR法案后的一年時間,歐盟的主要領導人親自前來中國,宣布所謂的CR法則又被歐盟寫在了相關的檢測法案上。
這條新聞讓溫州的打火機生產商們心里突然一緊,因為這正是他們的短板,也是為什么要打贏這場官司的原因。
事實上早在94年,溫州的打火機生產遭到CR法則限制之后,就有不少打火機生產企業紛紛倒閉,導致溫州地區的打火機產業下滑。
而在歐盟撤訴后之前的時間里,陸續的有打火機生產商選擇了另謀他路,沒有多少人能等得起這場官司的輸贏。
黃發靜所代表的中國打火機商人也是在爭一口氣,而真正能在這場風波中生存下來的人少之又少。
不過東方不亮西方亮,就在溫州地區的打火機市場縮小的時候,在它不遠處的湖南邵東,打火機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90年代中期,眼看著溫州打火機產業興起,邵東人姚喊云就效仿溫州的打火機場,自己創辦了一家順發打火機廠,是當時邵東地區的第一家打火機制造公司。
姚喊云起初到溫州考察學習,在覺得自己小有所成后,回到了邵東開始自己開辦企業。
由于技術成熟度不高,工廠生產人員能力參差不齊,剛開始的順發打火機廠生產的打火機質量不高,容易出現啞火、自爆等問題,銷售量不佳導致順發一度面臨倒閉。
但是一個契機到來了,經過廣東省率先對打火機產業進行整頓,使一大批打火機工人失業,紛紛往內陸地區尋找新的工作。
加之這時溫州還處在CR法則陰影籠罩下,去往溫州發展的人也比較少。
姚喊云抓住了這個機會,首先是這些失業的人,多數具有打火機生產的經驗。
有些還是技術骨干,順發打火機廠開始招收這些人補充自己的人力。
人才有了技術、環境必須得跟得上,于是順發開始從內部進行整頓升級。
不論是規章制度,還是設備升級,都朝著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前進。
邵東地區已然成為了“第二個溫州”,打火機的從業人員已經達到了20萬人,順發的分公司也是遍布各地。
邵東的打火機有一個特點,就是人們喜歡什么它就“生產”什么,這里說的生產就是打火機上的圖案。
比如你喜歡靚麗的女明星,那么就把那些女明星的肖像印在上面。
再比如你喜歡各種動物,或者中國的建筑,那么在邵東的打火機上,你都能找得到。
迎合人們的喜好,一直是邵東打火機能做長久的方式。
到了2012年,邵東地區的打火機出口數量超過了溫州,產量突破了100億只。
值得一提的是,邵東地區的打火機直到現在,一次性打火機永遠只賣一元錢,就算是經歷了許多次的變革價格依舊是1元。
可別小看這1元的打火機,它的銷售量占據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更是達到了年產值150億只。
不變的價格是一種情懷,而在這情懷之下,還能做到逐年盈利,這就不得不說起邵東打火機的升級自動化和統一管理的模式。
我們知道一家企業它的員工越多,成本就隨之增加,到了2000年后,中國開始了自動化的生產熱潮。
而打火機的生產最開始就是由人力,一點點地組裝起來的,隨著中國地區發展力的逐年地增強,員工的工資也隨之增長。
邵東打火機也曾面臨生死存亡,原因就是入不敷出,后來經過自動化改革,讓精密的機器代替了人力,不光是讓生產力增加了,更是能長期的節省成本。
此外不同于溫州的是,邵東地區的打火機生產商雖然眾多,但是卻是實行統一管理。
即統一標準、統一定價、統一銷售等,讓邵東的打火機產業更加具有凝聚力。
這才讓邵東打火機,站穩了腳跟,讓如今的邵東成為“中國打火機之都。”
尋找未來的發展之路
中國的打火機之路發展得比較晚,更新的速度卻不慢。
作為現在中國打火機行業領軍者的新海集團,一直致力于與時代前進的打火機生產研發之路。
新海集團生產出了我國的第一代砂輪打火機,徹底斷絕了依靠日本生產的煤油打火機。
此后幾乎每隔幾年,新海集團都有新產品問世,到2015年第五代打火機開始具有了恒流閥。
恒流閥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打火機的火焰燃燒持續在一個穩定的界限。
不必擔心火焰燃燒時突然火苗變大或變小,而這項技術僅是在1元打火機上面的投入,就達到了上億元。
起初西方國家制裁中國打火機的方法是制定CR法則,理由是生產的打火機沒有安全鎖,對于兒童可能會造成危險。
誠然兒童在家長不注意的情況下接觸到打火機,極易出現火災或者燒傷的情況。
那么針對這種狀況,新海集團專門突破壁壘,研發成功了具有兒童安全鎖的打火機。
用技術打破技術封鎖,這是中國人慣用的方式,也是民族企業真正站起來的典范。
中國的1元打火機市場讓人矚目,但是縱觀中國的打火機價格,仿佛都不算高。
以世界知名的zippo打火機為例,它的售價動輒幾百上千,數千上萬的也有不少。
和zippo對比,中國的打火機缺少一種品牌的營銷,Zippo打火機的營銷每年都在億元上下。
讓世界知道zippo,是它的一種模式,讓人擁有獨一無二的zippo,是賦予zippo的收藏價值。
物以稀為貴,zippo從第一只打火機生產出來,到今天已經有快要90年了,到目前為止zippo打火機只生產了大約6億只。
這是什么概念,連中國年產打火機數量的六分之一都不到,但這不妨礙zippo的暢銷,越是稀少人們對它的渴求就越大。
越是稀少它的設計、做工越是精細,以至于可以賣出天價,反觀中國的打火機市場,品牌繁多價格不一,缺少一種品牌效應以及情懷在內。
中國的打火機起步晚,缺少沉淀與底蘊,一開始制作就是緊追時代,這看起來沒錯。
反觀zippo,它是將情懷刻在骨子里,讓人想到zippo就是它那復古的款式,以及經典的廣告語“火(活)的精彩;空氣、水、陽光還有zippo”
每一句話,深入人心,這就是zippo的品牌,這就是zippo的底蘊。
中國的打火機要想成功地走向世界,未來或許不能僅靠1元市場做支撐,也要找到自己的獨特的道路。
或許這個時間還很長,但是我們期望,中國的打火機的火焰,能照亮全世界。
劉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