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丨李珂雖然常溫奶巨頭“把持”液態奶市場已久,但隨著全國布局的不斷深化,以及核心品類優勢的逐步鞏固,新希望乳業(以下簡稱:新乳業)正在破局者中脫穎而出。布局西北幾乎實現“零磨合”通過一系列嘗試和努力,新乳業實現了對夏進乳業快速、平順的整合。
文丨李珂
雖然常溫奶巨頭“把持”液態奶市場已久,但隨著全國布局的不斷深化,以及核心品類優勢的逐步鞏固,新希望乳業(以下簡稱:新乳業)正在破局者中脫穎而出。
布局西北幾乎實現“零磨合”
通過一系列嘗試和努力,新乳業實現了對夏進乳業快速、平順的整合。
近日,新希望乳業總裁朱川在“第八屆新鮮盛典”上披露,新乳業子公司,同時也是夏進牛奶母公司的寰亞乳業上半年實現營收8.87億元,同比增長24%。此外,夏進的低溫產品也開始盈利。另據介紹,夏進乳業目前在全國有經銷商400多家,當地超市市場占有率5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去年上半年銷售業績基數較高,以及今年上半年原奶價格的上漲,夏進乳業整體銷售額的高速增長和低溫奶產品的盈利并非易事,可以說是一種“逆勢增長”。從今年年初完成交割至今的業績來看,夏進乳業已快速融入了新乳業體系,其在西北地區液態奶市場的領先地位也在持續加固。
從二十多年前劉永好下決心做全國型乳企開始,新乳業就定下了“先做大后做強”的戰略思路,四處收購上中游資產,包括牧場、工廠、品牌等資產;并下大力氣進行整合、管理,改善財務狀況,釋放企業盈利潛能。到去年5月,新乳業以17.11億元的代價收購寰美乳業100%股權,其全國布局可謂基本完成。
朱川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新乳業主要在產業投資、數字化變革、產品研發和組織結構調整四個方面為夏進乳業賦能。
具體而言,過去一段時間,新乳業對夏進乳業在加工、物流、信息化方面進行了更多的產業投資,也為當地農戶奶業發展進行了更多的融資。在數字化方面,新乳業不僅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的數字化運營邏輯和實時經驗注入夏進乳業,還為夏進配置了關鍵用戶,不僅進一步強化后者供應鏈水平,更為其未來的多維度數字化之路打好了基礎。
在初步實現有機結合的基礎上,當天,新乳業還公布了關于夏進乳業在未來五年的戰略部署。
朱川表示,在新乳業的幫助下,夏進乳業未來五年計劃達成“銷售收入漲一倍、低溫產品漲兩倍、奶牛存欄量漲3倍”的戰略目標。與此同時,在寧夏核心市場的輻射帶動下,新乳業也能夠通過夏進乳業率先謀得在陜甘再造增長的機會,進而在全國挖掘更多市場機會。
據了解,下半年,新乳業在市場和研發團隊上繼續賦能夏進,同時根據其市場的定位和競爭態勢確立高毛利的全新產品。此外,在新乳業的技術加持下,今年年底,夏進乳業還將發布儲備新品,通過更豐富的產品線為未來的業績創造更多增長空間。
一業內人士表示,賦能不是簡單的能力輸出,而是根據標的的特點“因材施教”,針對性地推動被賦能者全面、健康地成長。新乳業通過對夏進的一系列整合動作及成果,既很好地詮釋了乳制品行業的“賦能”,也為行業其他參與者未來的并購動作提供了不錯的整合樣板。
“24小時”如何講出新故事
如果說,夏進乳業的有機融合為新乳業的全國化布局增添了信心;那么,以低溫鮮奶為代表的產品和技術能力,仍是新乳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在第八屆新鮮盛典上,新希望發布了該系列的新品——“24小時鉑金極優乳”。公開信息顯示,該產品選取5%的優質奶源,不只優質乳蛋白含量達到3.8g/100mL,其活性營養與微量元素的含量與數量也均有上升。有觀點認為,立足新鮮、謀求差異化發展是區域乳企的重要先發優勢,鉑金極優乳的推出,代表新乳業在新鮮與活性營養兩大維度達到行業標桿水平。
凱度消費者指數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液奶消費持續增長。其中,國內低溫鮮奶的銷售量同比增長13%,滲透率同比上升23%,增幅排名品類首位。不久前,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曾在中國奶業大會上表示,2020年我國乳品人均消費量38.3公斤,相較2015年增長20%,低溫鮮奶、奶酪等消費增速尤其明顯,低溫鮮奶市場目前正在快速打開。
換言之,低溫鮮奶,仍是當下乳品行業中最被看好的細分賽道之一。區域乳企的機會,在于如何在大賽道中找到差異化的產品和獨特的品牌價值。
事實上,除了品類優勢外,作為低溫鮮奶的代表企業之一,新乳業在該細分品類上已經通過長期深耕建立起較為穩固的品牌優勢。
2011年,新乳業發布“24小時巴氏鮮牛乳”(以下簡稱,“24小時”),限定在24小時內銷售,超過24小時必須下架。與彼時主流市場上保質期6個月的常溫奶相比,“24小時鮮奶”具有新鮮、安全、營養以及天然等突出優點,不僅讓鮮奶品類實現了產品屬性上的突破,更對推動中國乳業建立新的健康標準有積極作用。
此后,新乳業通過深化對技術、工藝等多方面的研究,對“24小時”不斷進行品類升級,先后推出了“24小時”黃金版和鉑金版,新品的低溫殺菌溫度從最初的80℃降到“72℃,15S”,還實現了營養含量與質量的同步突破。直至當下,在部分消費者心中,新乳業已經成了低溫鮮奶品類的代名詞。
技術優勢,是新乳業過去十年間在新鮮領域不斷創新的根基。
借助“四洲六國”的國際科研布局和產學研平臺資源,近年來,新乳業與國內外一流的乳品科研平臺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并涉及了當下大部分前沿的乳制品研究課題。據其半年報披露,新乳業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同比增加了40.76%,增速領跑行業。此外,在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方面,新乳業先后推出了24小時鮮奶、初心和活潤酸奶,以及澳特蘭品牌高端牛奶。
值得注意的是,會上,新乳業還宣布了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的極地菌種研發項目組正式成立,將共同探索極地微生物在乳品領域的應用。就在幾個月前,新乳業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簽訂了品牌合作協議,根據約定,未來三年新希望乳業旗下的優質乳品將成為中國南北極考察選用產品。
一系列布局和落地,既順應了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和國家的戰略要求,也為企業長期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專精特新”鮮奶領域“新”演繹
多年來,國內的液態奶市場,尤其是常溫奶市場都是由“伊利”和“蒙牛”雙寡頭在把持。截止2020年,兩者占據了我國近三分之二的液態奶市場。由于常溫奶格局已定,低溫鮮奶成為乳企競爭的主力賽道。
為了突圍常溫奶巨頭的封鎖,各區域乳企各顯其能。不過,“追趕者們”的業務基本面其實大同小異,產品方向、奶源、渠道、品牌模式的差異化并不明顯。而錯綜復雜的行業競爭下,最終考驗的還是各家企業的稟賦和執行能力。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新乳業實現營收43.16億元,同比增長68.85%;凈利潤為1.46億元,同比增長90.58%;歸母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33.47%。公司各業務板塊穩健增長,內、外部增長趨勢明顯。
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認為,面對常溫奶巨頭的不斷“擠壓”,以新乳業為代表的區域乳企仍有不少需要把握的機會。
而機會點主要存在于:首先,疫情對消費者產生的巨大影響,使他們更關注健康以及基礎食品的價值,區域乳企如何借此機會在產品和品類上重塑觀念至關重要;其次,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性價比,高品質普惠價格的產品更受歡迎;此外,在產品的外觀、包裝、設計等“顏值”上,區域乳企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新乳業通過不斷提升基礎科研及產品研發能力實現企業轉型,剛好與國家工信部主張培育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具備“專精特新”特色的“小巨人”企業政策不謀而合。
當天會上,席剛也表示,雖然區域品牌當前存在“資源被集中”、“流量被分化”、“市場被擠出”的三大痛點,面臨“行業內卷”、“用戶躺平”、“供應鏈隔離”的三大現實;不過,隨著消費升級、民族崛起和國品自強的趨勢疊加,區域品牌發展存在很大的空間和希望,機會和動力要從“專精特新”上去探索創新。
具體而言,“專”是指區域品牌要把資源集中在自己的優勢上,盡量做長自己的長板;“精”在于精準地理解用戶需求,精細地提升供應鏈效率;“特”在于區域品牌更應該去體現自己所在區域、所在城市的特色;“新”在于要花時間在科技創新上,特別是在鄉村振興和用戶體驗上通過科技創新、數字化方案,提供更好的服務。
“我們要以 ‘專精特新’的新動力成就更多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在越來越多單項冠軍的融合中,助力我們的民族品牌造就全能冠軍。”席剛表示。
何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