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60分教育大學不同于高中,除了提升學習成績之外,如何社交也很關鍵。為了能夠“掙脫”父母的束縛、見識更多外面的世界,不少學生在報考大學時,都不愿意留在本地。大多數學生來自天南地北,絕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住校。但也有一些同學是第一次開始集體生
文/60分教育
大學不同于高中,除了提升學習成績之外,如何社交也很關鍵。
為了能夠“掙脫”父母的束縛、見識更多外面的世界,不少學生在報考大學時,都不愿意留在本地。大多數學生來自天南地北,絕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住校。
但也有一些同學是第一次開始集體生活,生活當中完全要靠自己解決一切,難免會有些不適應。如果分到的室友間性格不合,很容易會出現摩擦,這便有了大學生校外租房的情況。
大學生校外租房現象普遍
要知道,宿舍關系的好壞可能會直接影響整個大學的生活質量。再加上剛開始大家彼此之間都不熟悉,要和這樣的一群陌生人住在一起,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也是一種考驗。
大學生小薇就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的苦惱,小薇說自己現在大一,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時間,但她卻十分討厭大學生活,每天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回到宿舍。
她表示自己如果再這樣待下去,肯定會抑郁的。在五一小長假期間,小薇回到家之后,家人也發現了她的異常,在詢問之下家長才得知小薇與室友的關系相處并不融洽。
為了能夠避免小薇繼續煩惱,家長便多給小薇拿了一些錢,讓孩子在學校附近租個房子。其實,像小薇這樣的大學生不占少數,只不過是有一些大學生沒敢跟家里說罷了。
大學生在校外租房,看似在享受,實際卻是“消災”
曾經就有一份針對于大二學生的調查數據,共采集了1500名大學生的意見,有超過7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有過想要搬出宿舍的想法,但有90%的人沒有任何付出行動。
有大學生表示,曾經自己和家里提過要搬出去住,但家長卻認為孩子就是在花錢享受。也有一些大學生在家里的幫助之下離開了宿舍,在校外租了房子。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難道在校外租房子不是花錢享受嗎?但在大學生的眼中,他們卻認為這并不是享受,而是為了“消災”。
獨自在校外租房并不是自己有多嬌氣,而是真的無法忍受自己的個別室友,為了能讓自己的4年大學生活更加順暢,早點離開這個令人無法呼吸的宿舍也是一個明智之舉。
哪些行為會影響到宿舍的和諧?
要知道,現在很多家庭都會將所有寵愛集中在獨生子女身上,在家里更是得到了細致入微的照顧,但如今卻要為了維持宿舍關系“忍氣吞聲”,自然也不現實。
所以彼此之間只要是發生了一些令對方不舒服的情況,也就成了導火索。也不是說大學生矯情,而是有些室友真的是不自覺。
明明上大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習,但有些人卻總喜歡躺在宿舍開麥打游戲,還常常熬到半夜,那些想要學習的室友就只能去圖書館,最關鍵的是晚上也休息不好。
宿舍是室友們集體的家,學校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周都會安排老師檢查宿舍衛生。但有些人卻常常為了躲避干活而找借口,就連床鋪都得別人幫忙疊,這誰能舒服?
可能從一開始大家都想和平相處,但沒想到彼此之間因為三觀不同也很難融入在一起,甚至4人宿舍,能弄出來4個群搞小學生說壞話的那一套。
處理人際關系是大學生的必修課
在中學階段,學生們往往以學習為主,周圍的小伙伴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但到了大學之后,因為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地區,生活習慣、性格也都不太一樣,這就有可能會造成一些差距。
都說大學是步入社會的跳板,等到學生真正上了大學之后也能發現,原來大學與中學有這么多的不同。
人際交往是立足于社會的重要支柱,而在大學當中,人際關系也很重要。一所大學有上萬名學生,如果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自然在大學也能收獲更多,混得更開。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社會,如果大家能夠在大學玩得轉,那么自然到了社會上也能更好地立足,所以我覺得培養人際關系是很重要的事情。
寫在最后:
話說回來,如今大學生在校外租房的事情已經很普遍了,但我覺得如果大家能夠更好處理這些問題,還是要在校住校更加方便,如果真的接受不了那還是要早點搬出來。
大學宿舍會影響到自己整個上大學的心情,不要因為這些事情影響了生活質量。同時,也希望家長能夠給予孩子理解,并且及時給予幫助。
今日話題:
你對于大學生校外租房的這件事情,有哪些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分享。
何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