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2年,在疫情常態化下,以燒烤、烤串等為代表的“地攤美食”開啟新一輪的擴張與重塑,行業逆勢而上。于是,很多人紛紛踏入餐飲開燒烤店,我有個朋友就碰到難題:他請了個燒烤師傅,說可以技術合作,可前提條件是按照每月營業額的30%抽取,可行嗎?我
2022年,在疫情常態化下,以燒烤、烤串等為代表的“地攤美食”開啟新一輪的擴張與重塑,行業逆勢而上。于是,很多人紛紛踏入餐飲開燒烤店,我有個朋友就碰到難題:他請了個燒烤師傅,說可以技術合作,可前提條件是按照每月營業額的30%抽取,可行嗎?
我聽完后,感慨資本家落淚了。營業額的30%,是個什么概念?起碼是純利的50%以上,你這哪是開燒烤攤,你是跑來做慈善的吧。接下來,我帶大家一起來解析下!
一、開店預算:你差點就被燒烤師傅忽悠了,而且還是個大忽悠
現在很多人做餐飲生意,居然連基本的調研都不做,基本的行業知識都沒有,就憑著一腔熱血和一個美好的愿望,就敢上路了?
我經常告訴餐飲創業的朋友們,開餐飲店要精打細算,更要做預算。結合這個案例,我們來算一算:
假設這個店每天有10000元的營業額,按照毛利為65%標準來舉例:
廚師抽去營業額的30個點,也就是3000元。計算出來的話:
6500-4950=1550元
我們預估水電費150/天,5個員工平均人工700/天,房租1000/天,每天支出合計:1850元。
二、案例解剖:師傅提供的增量空間很有限,30%實在過多了
至于燒烤店,結合我朋友的案例,我來說一下個人的邏輯吧,具體如下:
1、現在燒烤店毛利其實不太高,產品成本很透明,再加上很多客戶都已慢慢轉為外賣平臺上點餐,平臺也要抽點,綜合下來燒烤店真實毛利也就50-60%。如果營業額要抽取30%的話,剩余部分要支付人工、房租、水電、營銷等,基本沒什么凈利潤了。
2、如果核心技術只靠這個燒烤師傅來提供,店鋪對他個人的依賴性太大了,你也很難復制開第二第三家店,很難擴張的。而且一旦這個師傅生病了、鬧脾氣了、家里有事要忙了、走人了等,那會對整個店有致命影響。
3、燒烤師傅只是提供他現有手頭技術,可一門生意是需要不斷精進,不斷開發新產品等。而你給他30%營業額的方案卻要長期維持下去的,這完全不劃算,畢竟燒烤師傅不是一個產品研發部,他不能保證給你可持續性的發展方案。
從老板角度考慮,你不要讓店里任何人變得不可替代。當然,如果你短期確實沒能說服師傅加入的方法,也只能和師傅簽個短期協議,先把店運作起來再慢慢調整。
三、解決方案:引入“合伙人”概念,類似給廚師股份
最后,我想結合當下流行的類似“合伙人”的概念,給廚師股份,我的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沒簽訂任何紙質入股說明,這個股份我稱作凈利潤分紅。不留扯皮余地,一旦人選不合格,隨時換人,廚師依然是個員工,不存在任何實際意義上的合作或合伙概念。
第二,我說明了我投資金額,回本周期預計,然后定出一個回本金額,比如按照投資總額和房租簽訂期限,如果要回本,必須每月賺1萬元,否則房租到期老板就白玩。那就可以這么定,如果這個月凈利潤達到15000元,多余那5000元作為老板工資并不過分吧,然后可以再定出以下幾個階段:
當月凈利潤15000至18000元,這3000元部分,店長(燒烤師傅)提成25%;
當月凈利潤15000至23000元,這5000元部分,店長(燒烤師傅)提30%;
當月凈利潤23000至30000元,這7000元部分,店長(燒烤師傅)提35%;
當月凈利潤30000元以上的部分,提40%。
比如,某月凈利潤是34000元,那店長(燒烤師傅)的凈利潤分紅可以如下計算:
4000*0.4=1600元;
7000*0.35=2450元;
5000*0.3=1500元;
3000*0.25=750元;
所以,他可以分紅到6300元,加上原本工資和提成,也一定超過10000元,但老板也妥妥拿到27700元。
可見,如果要類似于“合伙”的激勵機制,那就要以凈利潤這個角度,不能以營業額,如果凈利潤不掛鉤,浪費現象不可控。
總之,燒烤這種替代性這么強的技術,想拿30%的流水簡直是異想天開。還是那句話: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而且干的還比你好。
張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