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面對吃漢堡選項現實里的我基本在麥當勞、漢堡王之間猶豫而化身胖崽,出來的漢堡專題是排隊1小時的SHAKESHACK與劉嘉玲推薦的FIVEGUYS人均100+漢堡店的對比就知道胖吃大吃的關注者一定非池中之物排隊&點餐&搶位&價格為什么大家要排隊
面對吃漢堡選項
現實里的我基本在麥當勞、漢堡王之間猶豫
而化身胖崽,出來的漢堡專題是
排隊1小時的
SHAKE SHACK
與劉嘉玲推薦的
FIVE GUYS
人均100+漢堡店的對比
就知道胖吃大吃的關注者一定非池中之物
排隊&點餐&搶位&價格
為什么大家要排隊而胖崽不用
——心態沒有轉變
吃漢堡已經不符合中國媽媽健康標準
而一頓“不健康”的飯
不是飯點吃有什么關系
胖崽下午茶時間吃的這兩家網紅
不僅不排隊,
轉兩圈還能找到拼桌的座位
整體環境:
SHAKE SHACK有海景位
只要表情到位,可以拍出喜提維港的喜悅
FIVE GUYS有站著吃的位
全店設計很適合吳亦凡尋找新歌創作靈感
“大口漢堡”
點餐體驗:
終于有機會顯擺一下比日語德語西班牙語流利的英語
畢竟兩家店連遇到會粵語的店員,都需運氣
有中文菜單,
但不妨礙英文對話時內心兵荒馬亂
價格
全線單點
想要達到快餐“三件套”
——漢堡、薯條、飲料
人均要差不多150港幣
招牌雙層芝士牛肉漢堡對比
1、面包
SHAKE SHACK的面包黃油味更重
FIVE GUYS接近熟悉的麥當勞漢堡面包胚
但更松軟
2、牛肉
均價80+港幣1個的漢堡
兩家店肯定要重點展示牛肉是好牛肉
所以都不怎么調味
質量上差別不大
都是飽含肉汁的牛肉味
口感上,從厚度一眼看出
SHAKE SHACK更實
FIVE GUYS的牛肉更松散
3、配菜&醬料
兩家店漢堡夾著的番茄生菜都是
麥當勞廣告圖照進現實
而且蔬菜的味道跟口感做到了“弱化”
漢堡保持住了“充滿熱量與不健康”的基調
SHAKE SHACK主要醬料來源為
徹底融化的芝士
FIVE GUYS有十五種免費配料可選,
英文語感讓我只能選擇“ALL”
主要醬料來源是沒有徹底融化的芝士
此外各有1點的蘑菇、洋蔥等,
對漢堡整體沒有太大改變
4、油膩
SHAKE SHACK使用了大量的黃油
隔著包裝紙再加紙巾,才勉強手上不沾油
FIVE GUYS當然也是油啊
不然怎么做漢堡
但花生油制作有效減低膩度,
對比起來是“清爽的漢堡”了
5、總結
往抽象說:
SHAKE SHACK更精致,
入口是牛肉跟芝士融為一體的味道跟狀態
FIVE GUYS更粗獷,
入口是來牛肉跟其它組合分層的味道跟狀態
往形象說:
以麥當勞雙層吉士牛肉堡作為標準
價格:
SHAKE SHACK +50
FIVE GUYS +60
牛肉味:
SHAKE SHACK +35
FIVE GUYS +35
油膩度:
SHAKE SHACK +20
FIVE GUYS +5
香氣及滿足感:
SHAKE SHACK +30
FIVE GUYS +25
薯條
兩家店薯條的對比展示了工業化的進程
FIVE GUYS薯條是連皮的原始狀態
吃起來充滿土豆味及花生油味
放在原始的紙杯及袋子里,稍微有點變軟
SHAKE SHACK的芝士薯條吃1根就看到
自己變成沙發土豆的形象
芝士太多太稠了
正常薯條就是工業化進程完成后
27港幣普普通通的薯條
飲料
FIVE GUYS
飲料選擇太有限
比起20元的礦泉水,55元的百威
只能選30元的碳酸汽水任飲
杯子太大,基本不會續杯
SHAKE SHACK
但凡胃在漢堡后能有再一點容量,
都建議點奶昔
把自己放在小孩子的年齡,
吃了漢堡薯條后再喝這家店的奶昔,
很有bonus獎勵的驚喜
香草、巧克力味都很滑,很有雪糕感
天然的香甜,就算膩,也是天然感的膩
香港限定的奶茶奶昔是正常糖度的港式奶茶
作為游客,不要只想著拍照與個人口味
進店了,該吃的都要吃,大家一起花錢
其他
FIVE GUYS的莫名賣點是免費吃的花生
這些花生啊,光長個頭了
吃起來有一種放了很久的味道
建議人均不要拿超過5顆
總 結
各自的特點胖崽已盡力不無聊的解釋清楚
兩家都還蠻好吃的
所以哪家離你方便吃哪家
太貴了,適合一年吃一次
平時麥當勞肯德基就夠了
漢堡王都是超支
綜合推薦指數:3.85星
味道:4星
價格(以出品計):3.8星
滿分5顆星,合格3.5星計
店家信息
店家:SHAKE SHACK ; FIVE GUYS
地址:香港
人均:145港幣
更新預告
排上檔期文章:
何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