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在頭條搞創作#現在快6月份的中旬了,在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又是很多人煩惱的事情來了,那就是新農合的繳費問題,有人說:你看我前年年交了280元,去年一分錢還沒用呢,我能不能把沒花的錢第二年接著補差額繳費呢”?意思就是說前年個人繳費為280元
#我在頭條搞創作#
現在快6月份的中旬了,在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又是很多人煩惱的事情來了,那就是新農合的繳費問題,有人說:你看我前年年交了280元,去年一分錢還沒用呢,我能不能把沒花的錢第二年接著補差額繳費呢”?意思就是說前年個人繳費為280元,去年繳費為320元,如果去年一年一次也沒用過,就只用繳納40元就可以了
新農合繳費基數越來越高,斷繳的村民越來越多,怎么辦?
國家從人2003年開始推廣新農合,起初是一個人一年10元,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解決農民小病自己扛,大病看不起的問題。很多人年年交,但是不一定知道自己交的錢去了哪里?那新農合的具體制度及政策今天阿平跟隨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新農合的構成
新農合的全稱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隨著近些年城鄉一體化進度的加快,又更名為城鄉居民醫保。一路走來,新農合采用的都是家庭賬戶和門診統籌結合的方式。如此張三今年去醫院看病了,報銷比例會按照醫院的等級給予不同程度的報銷額度。一般是先使用門診統籌的部分,再使用家庭賬戶的部分。統籌賬戶到年底不管還有沒有錢統一歸零。
新農合目前的模式是報團取暖
新農合可能是100個人在交,但是實際上用于看病的人可能只有10個人,剩下的90個人在為這10個人在服務,于是身體好的人就說那不是白交了嗎?其實我們不能打這樣的算盤,人吃五谷雜糧,但是我們每個人誰都不敢預測自己未來會不會生病,一般而言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出現問題的幾率就會大一些。
其實在我們國家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以縣為單位,比如某個縣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人繳費了,用了多少,剩下多少錢該怎么辦?按照三農學者鄭教授提出的建議,每個縣應該有義務公布這個數據信息。
合作醫療需要改進
很多人都覺得新農合報銷太難了,一旦家里有人生病報銷要跑斷腿,接著還有些是報銷不了的,比如就近醫院看病了導致不是定點醫院一分錢也報銷不了,對于生活困難家庭應該進行一定的補助,讓新農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
綜上所述,對于新農合我個人認為應該實行報銷分級管理,不用可以接序到下一年補差額,同時統籌賬戶里的錢第二年不歸零,每個縣也應該公布把每年繳費的情況、使用的情況向全體繳費人做一個公開透明的承諾。這樣才能打消農民的顧慮,大家覺得如何?你怎么看待新農合斷繳、第二年接續的問題呢?
丁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