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今天接到了一個咨詢,很有意思,就兩句話:北京現有房價是否為名義價格?真實價格是多少?其實所謂的名義價格和真實價格,在經濟學上本意是指是否扣除通
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今天接到了一個咨詢,很有意思,就兩句話:北京現有房價是否為名義價格?真實價格是多少?
其實所謂的名義價格和真實價格,在經濟學上本意是指是否扣除通脹因素的價格,所以也叫“貨幣價格”與“購買力價格”。
但后來人們把這概念做了引申,真實價格更主要的含義變成了:剔除掉了政策、法規、補貼、配資等一系列影響商品價值因素之后的價格。名義價格不變,就是對外公布的現實價格。
舉個例子吧,前些年的春運火車票,票面價格或許只有200塊,這就是名義價格。但真實價格是多少?是票販子的平均售價,或許達到500塊。因為這里面包含了排隊、運氣、限購,甚至是權力尋租的價格,這才是火車票價值的真實體現。其他的專家號和熱門演唱會門票什么的也一樣,黃牛手中的價格才是真實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很多國家的免費醫療,真是免費的嗎?你排隊能否折算成錢,耽誤了病情能否折算,醫生的水平不高能否折算?七折八扣下來,免費的東西或許是最貴的。而私人醫院的價格或許才是真實的,因為那是充分市場競爭之后的結果。
很多人總懷念改革開放之前,說那會兒的物價低廉,房子更是分配的,美好的時光。但真的是這樣的嗎?人員流動的自由度能否折算,每個人體力精力的付出能否折算,就業資格能否折算?
再一點,之所以當年的商品價格低,那是因為“城鄉剪刀差”,是城市居民榨取農民血汗之后的價格。沒有農民的無奈付出,城里人憑什么能吃到低價的商品糧。中國農民苦難奉獻了至少30多年,這才換取到了中國的工業化基礎。這種真實價格簡直都沒法計算,斑斑點點都是農民的淚水與血汗,換來的還是城里人的蔑視與排斥。
那影響房子價格的因素都有什么?主要就是政策、財政與金融等三種手段。
首先是政策手段,也就是限購。比如北京戶口就能買房,外地人就得有工居證或五年社保。
那北京戶口值多少錢?工居證多少錢?5年社保多少錢?
我不知道也不能說,我能告訴你的是至少值10萬塊錢,多了能大幾十萬上百萬。
當然,會有人說這么說不對,因為這些資格都是不能交易的,法律不允許。這我知道,但我想說的是,世間萬物,一切都有成本,而所有成本,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戶口什么的當然不可以交易,但就是有黑市存在。這只是簡單的事實判斷,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所謂的應不應該、好不好、對不對什么的是價值判斷,那是自己的理解,或者是法律該管的事兒,我管不著。
另外的政策手段還有限售,比如政策房保障房和回遷房的五年禁售期什么的,這不太好算,暫時不理。
財政手段。主要指的就是稅費,北京現在是有滿二滿五和是否唯一的限制,否則就得交增值稅所得稅等等。這我也不知道應該怎么統一,但常規來說,如果滿五唯一,在不含中介費的情況下,就是1%的契稅,其他忽略不計。而如果加上其他的稅和中介費,平均下來5%是平均值。
那以北京600萬的中位數計算,財政成本至少在30萬左右。
金融手段。很簡單,就是貸款的額度,北京現在首套房最少也得35%首付,二套房更是60%起步。而在其他的一些城市,早就降到首套30%,二套50%了。
而且還有一點,在北京,如果是二手房,想真正實現35%是非常難的,幾乎沒可能。因為各個銀行大多都嚴格執行評估,做手腳的空間很少,無法高評。而在外地呢,據說是做到高評不難,也就是按實際總價貸款不算難事兒。
那也就是說,外地的30%是真實的,而北京的35%是名義的。而且北京還嚴格執行非普線的標準,這導致很多剛需的首付經常在50%,甚至更多。
房地產之前曾經流行過一陣子真實價格的計算方法,也就是用首付來計算價格。打個比方吧,某小區房價6萬,100平就是600萬,這就算名義價格。真實價格呢,要看你真正支付的首付。比如說前些年大多是30%,那真實價格就是每平1.8萬,因為你用180萬就得到了這套房,之后的月供另算。
那如果再降低首付比例呢,比如之前行情不好的時候經常有開發商提供無息首付貸,甚至有的能低至零首付。那如果以20%首付計算,6萬房子的真實價格就是1.2萬。而現在是銀行控制平均貸款率達到50%,那真實價格就是3萬每平(計入二套的話會更高)。
能理解了嗎?假定北京和其他城市同為600萬總價的房子,北京的真實價格是300萬,而小城市是180萬。
那如果加上之前的成本,300+30+10=340萬。在北京買一套總價600萬的二手房,真實成本是至少340萬。而其他中小城市,就算是30%首付,算上稅費什么的也不超200萬。
什么是真實價格?不是這表面的一串數字,而是你得到這件商品所付出的全部成本,包含為背后服務所付出的所有價值體現。包括時間、精力、體力、智力、權力和運氣等各個方面的總體成本。(這里就不用機會成本了,只用會計成本)
那也就是說,同樣一套名義價格為600萬的房,在北京如果想立刻得到,得花340萬起;而中小城市只用花200萬,這就是真實價格。這還沒算二套房呢,那將差距更大,北京的成本將更高。
那這問題來了,面對這一個結果,可以得出兩個不同的推論。
1、北京房子的真實價格已經這么高了,甚至高出小城市一倍的成本付出,那很有可能導致名義價格下跌啊。
2、在北京真實價格如此高昂的情況下,房價依然堅挺,那如果放松各項限制手段,這名義價格還有可能上漲啊。
我不知道是該上漲還是下跌,就看你自己的判斷吧。
僅供參考。
關注“章哥說買房”公眾號,有房產相關問題,點擊“免費咨詢”私信提問即可。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