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關于聯想手機,似乎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5月20日,聯想集團發布了201920財年全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聯想集團一季度實現收入105.79億美元,同比下降10%;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4300萬美元,同比下降64%。作為聯想集團的支柱,PC和智能設備業務一季度收入為84.98億美元,同比略降4.22%。
但是,作為曾經聯想集團的另一支柱產業,聯想手機業務卻遭遇了至暗時刻。2020年一季度,聯想移動業務收入8.25億美元,創歷史新低,同比下降47%,同時錄得稅前虧損6000萬美元,而上一季度還有300萬美元的稅前溢利。
不可否認,聯想是一家知名的公司。特別是在PC領域,根據聯想集團財報顯示,聯想PC業務市場份額達到了24.5%,蟬聯全球第一。而聯想電腦更是在中國創下了39.3%的市場份額,是當之無愧的市場大佬。
雖然聯想電腦的業績不俗,但仍然難擋其在手機領域的衰敗。甚至現在說起聯想手機,對于大多數95后和00后而言,這是一個“新鮮詞”。
聯想手機曾經也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與華為并稱“中華酷聯”的聯想,在2012年的時候,成為了當時國產手機銷量的第一名,遠遠超過如今的小米、vivo、oppo等手機品牌,而到了2014年,聯想手機還登頂全球第三名。而如今,隨著華米OV等手機廠商的不斷發力,聯想手機也與頭部廠商的差距越來越大。在各大手機的排行榜單中,也不再能看見聯想的名字。
聯想手機的衰落,也與其自身的發展路徑有關。
其一,在我國智能手機發展初期,各大手機廠商紛紛與三大運營商進行合作,通過補貼的形式,快速占領市場。但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也讓人們有了越來越多購買手機的渠道。因此,只是與運營商進行深度綁定的聯想,并沒有把握好時間向電商渠道轉型,從而導致了一步慢、步步慢的結果。
其二,聯想手機自身定位并不清晰。關于聯想手機自身就有Z、S、K等多個系列,并且價格沒有多大的差距。讓消費者無法區別聯想手機的各型號等級,而在收購了摩托羅拉之后,其雙品牌的定位也略顯模糊。
對于手機行業來說,隨著科技的發展,能擁有獨特的創新技術,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根本。但是,相較于聯想電腦的高研發投入,聯想手機可謂是“娘不親舅不愛”的。并且,在聯想手機掌門人頻繁更換之下,只能靠“蹭熱度”來維持自身的話題。
然而,曾任聯想手機掌門人的常程也歸到小米門下,在失去了強蹭熱度的技能之后,聯想手機也可謂是涼透了。
都說5G是一個完全區別于曾經的手機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任何事情都可以發生,一些品牌仍將迎來屬于自己的“第二春”。
但市場給聯想手機留下了多大的空間?他們還有打破現有手機格局的可能嗎?對聯想手機而言,未知的太多。
高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