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有關于城管打電話喊商販去擺攤 疫情之下“地攤經濟”成為穩就業的重要支撐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城管打電話喊商販去擺攤 疫情之下“地攤經濟”成為穩就業的重要支撐的具體情況,那么關于到城管打電話喊商販去擺攤 疫情之下“地攤經濟”成為穩就業的重要支撐的相關信息,小編也是在網上進行了一系列的信息,那么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與城管打電話喊商販去擺攤 疫情之下“地攤經濟”成為穩就業的重要支撐相關的信息吧(以下內容來自于網絡非小編所寫,如有侵權請與站長聯系刪除)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陳雪紅報道:“你是城管的?”“叫我去擺攤?”6月3日一則“城管打電話喊商販去擺攤”的消息登上熱搜榜,江西九江瑞昌市不少小商販接到了城管隊員打來的電話,主動動員他們到指定地點擺攤經營。
疫情之下,“地攤經濟”成為穩就業的重要支撐。那么,江西的“地攤經濟”表現如何?中國江西網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瑞昌城管打電話喊商販去擺攤”引熱議
近日,中央文明辦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地攤經濟”松綁的消息一經傳出,廣大網友紛紛點贊,“地攤經濟”回歸,讓城市更有煙火氣。
在九江瑞昌,城管打電話喊商販去擺攤,不少攤販主接到電話后非常驚訝,驚呼“還有這么好的事啊,我要叫上其他人也來擺”。據了解,為釋放“地攤經濟”活力,讓城市更有煙火氣,江西九江瑞昌市城市管理局在城區設置了流動攤販臨時擺放點,為市民提供靈活多樣化的便民服務。目前,瑞昌市大唐新區中隊已經規劃了兩個流動攤販臨時擺攤點。
此消息一出,立即登上熱搜,并引發網友廣泛討論。有網友評價“只要規范、衛生,挺好,希望一直這樣,有煙火氣的城市很好”,還有網友表示,“其實大家都不容易,擺攤的生活需要,城管工作職責,要是能規劃一個地方給商販擺攤,也容易管理”,也有網友提出,“一定要做好管,健康、安全、衛生是底線,不擾民、不影響交通、不污染環境、不賣假冒偽劣產品和違規違法產品是基本要求。”
瑞昌市城管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江西網記者,前段時間,因為群眾對“地攤”很關注,很多人表示出了這個需求,瑞昌市城管局就做了“試點”,前期規劃了兩個流動攤販臨時擺攤點。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現在正在起草細則以及具體的實施辦法,更多的流動攤販安置點還將在后面公布。
南康已規劃300多個便民攤點
新余將出臺政策支持“地攤經濟”和夜間經濟
除了瑞昌,中國江西網記者了解到,江西其他地方也已經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引導流動攤販規范經營。
5月28日,有網友在"問政贛州"平臺咨詢有關擺地攤的事,南康區城市管理局回復稱,南康區城市管理局依據相關規定,本著“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引導經營”的方法步驟,按照“不影響市容環境、不影響消防安全、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市民生活及主干道嚴格禁止、次干道嚴格控制、背街小巷嚴格規范”的原則,在轄區部分次干道、城市近郊、背街小巷進行科學規劃、相對集中地設置了臨時便民攤點。
針對此事,中國江西網記者咨詢了南康區城市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確有此事,臨時便民攤點是疫情期間設立的,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釋放夜經濟活力,拉動相關就業。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南康區已經規劃了300多個便民攤點,并逐步陸續放開中。”
6月1日上午,新余市城管局組織召開統籌疫情防控和活躍市場經濟座談會,確定了疫情期間,將通過實地調研,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正式出臺支持“地攤經濟”和夜間經濟的政策。目前,已出臺支持市場經濟的“五允許”、“五不得”、“五定”、“五保”的政策。
“地攤經濟”應走因地制宜的路子
近年來,由于占道經營、無證經營帶來的市容混亂和食品安全等問題,“地攤經濟”一直不受地方政府的歡迎。中國江西網記者發現,此次,各地對“地攤經濟”松綁的同時,也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隱患和問題提出配套政策,從規劃特定區域,到攤區安全防護和商販攤主清潔衛生,不一而足。
比如,新余就規定,不得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得經營露天燒烤、不得在校園周邊擺攤設攤,將確定允許擺攤設攤的時間段和區域,確定商販在經營過程中負有的責任等;瑞昌也正在起草助推“地攤經濟”的具體實施辦法。
大江時評評論員涂林認為,地攤經濟蘊含著巨大的經濟能量,它能夠為百姓提供便利,增加城市親和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激發市場經濟活力,切實增加就業崗位。在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快速恢復經濟,保民生、保就業的大背景下,為地攤經濟“松綁”有利于激發消費活力,尤其是能幫助受疫情嚴重影響的餐飲行業、地攤經濟渡過難關,無論怎么看,都是重大利好。
對“地攤經濟”既不應“一禁了之”,也不能“放任自流”,要讓地攤經濟充滿人情味,要讓城市管理井然有序。各地在“松綁”的同時,應該采取更為科學更有溫度的舉措,因地制宜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為刺激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新的力量,進一步活躍經濟,提振消費信心。
也有人認為,在加強對地攤衛生監管并防止欺詐行為發生的同時,通過對地攤經營者進行業務培訓,提供相對穩定的營業空間,各種地攤模式甚至可以形成城市的特色文化景觀。
金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