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年來,為了提高乘坐體驗,很多保險公司都提供了飛機航班延誤險,消費者投保之后,如果遇到航班延誤,就會收到理賠。但有人卻打起了歪主意,薅起了飛機的羊毛。
據國內媒體報道,今年4月,警方接到某保險公司報案稱,公司在反查近幾年理賠數據時發現,有人多次使用不同身份證號和護照號,頻繁申請飛機延誤險理賠。保險公司懷疑遭遇了保險詐騙,經警方調查,發現理賠金都轉入了李某的銀行卡中。
據悉,李某以理財之名,騙取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然后再購買飛機航班延誤險,進而騙保。
李某稱,自己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熟悉航班延誤險賠付中沒有人工核驗的漏洞,并分析出幾條延誤率最高的航線,根據起飛前的天氣狀況,用多人身份信息,購買機票和保險。如果航班不延誤,她立即退票,如果延誤就著手理賠。
據了解,一份保險保費幾十元,但賠付金在400元-2000元不等,有的高達7、8千元。
目前,李某引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被拘留。
航班延誤險,是指投保人(乘客)根據航班延誤保險合同規定,向保險人(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當合同約定的航班延誤情況發生時,保險人(保險公司)依約給付保險金的商業保險行為。
乘客搭乘的航班因自然災害、惡劣天氣、機械故障等因素,造成的航班延誤、取消一般均在這類旅游保險的賠付范圍內。
陳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