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經常有網友在后臺留言,說自己好不容易掛了一個專家號,等了三小時,腦袋里想了很多問題打算問醫生,結果見面了醫生只說了一句話,就是讓做各種檢查,還動不動就要做CT,心想CT不是有輻射嗎?這么輕易就做了?每次遇到這種事,大家都忍不住往壞處想,不會
經常有網友在后臺留言,說自己好不容易掛了一個專家號,等了三小時,腦袋里想了很多問題打算問醫生,結果見面了醫生只說了一句話,就是讓做各種檢查,還動不動就要做CT,心想CT不是有輻射嗎?這么輕易就做了?
每次遇到這種事,大家都忍不住往壞處想,不會對身體有害吧?是不是想坑我錢?但是自己對檢查什么都不懂,不敢反駁醫生的話,只能乖乖去做,而有的人脾氣不太好,再加上等了那么長時間,上來就讓做檢查,可能就會忍不住和醫生發牢騷,甚至還會在心里暗想,“醫術真差,沒有儀器就不會看病了?”
為什么醫院動不動就讓患者做CT?是想坑錢還是為了患者好?
在患者心目中,醫生就應該像“神醫”一樣,看一眼就能知道是哪里病了,然后直接開藥完事,其實很多疾病隱藏得很深,光用肉眼從患者表面來看是看不出來的,就拿頭疼來說,感冒會頭疼、腫瘤也會頭疼、失眠也會頭疼。
再比如說頭暈,導致頭暈的原因大概有幾十種,是眩暈還是失去平衡感的頭暈?是吃藥后產生的,還是運動后出現的?如果隨隨便便就下結論,那是對患者不負責。這個時候檢查就顯得很重要,通過精密的儀器檢查,可以清楚看到身體內部的變化,從而查找病因,提高診斷率。
做過CT的患者應該知道,機器像一個大圓筒,人躺在里面雙手上舉,等待幾分鐘后掃描就結束了,它可以用于多種疾病的檢查,包括大腦、腹部、胸腔等部位,優點是用時短,成像清晰,經常被用于骨科、腫瘤的檢查中。
胸片輻射小還便宜,為什么要做CT?在別的醫院做過了,還要重新做一次?
之前有一位患者,職業是教師,我認為他比較好溝通,但是當我建議他做CT的時候,他還是拒絕了,選擇了拍胸片,說胸片便宜,才八十多塊。胸片結果出現后,顯示有腸脹氣,患者就回去了。第二天他又來了,說肚子還是漲得難受,我還是建議他做一個CT,看看到底是什么問題,患者想了下最后同意,CT結果顯示他有大面積肝腹水,于是立即辦理了住院手續。
希望大家明白,不同的檢查項目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疾病胸片看不出來,它有一定局限性,沒有CT那么準確,雖然很便宜,輻射小,但是為了進一步確診病灶所在,還是應該做CT。若是懷疑患者得的是重大疾病,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做CT,這對于早期發現腫瘤具有重要意義。
有患者問,我在別的醫院已經做過了,換了一家醫院又要重新做,有必要嗎?做多了會不會輻射太大對身體不好?
我們先搞清楚一個問題,做CT到底會有多少輻射?如果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對比,那么,做一次CT接受的輻射相當于抽20根煙、相當于整個人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奇怪的是,大家平時抽煙、坐飛機、玩手機都會產生輻射,卻從來都不會擔心危害健康。
CT確實會產生輻射,但它是可控的,符合標準的,在這個范圍內就是安全的,不用過分擔心。至于為什么讓你重新做一次,是因為醫院的設備可能不同,參數設置也可能不同,如果距離上一次檢查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病情或許已經發生變化,這時就必須要重新檢查。醫生不管是開具什么檢查項目,都是慎重再慎重,為了掌握更多關于疾病的“情報”,不會隨便坑人。
普通人一年做2-3次都是安全的,孕婦和嬰幼兒不建議做,在做檢查之前要把身上的金屬物品拿掉,以免影響檢查結果,另外就是放松身體,不要太緊張,避免毛孔緊縮,骨骼不能打開。總之,CT檢查可以幫助患者把身體里的不適呈現出來,讓醫生更快更準確地判斷病情,大家不要對它太抗拒,如果身體真的不舒服,該檢查還是要檢查。
有句話叫“醫者父母心”,在醫生心里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搞清楚患者得的是什么病,怎么樣治好,如果你心里有疑問,可以和醫生積極溝通,不要亂想,以免不必要的誤會,當然,也希望各位患者在正規醫院就診,給予醫生諒解和包容,祝大家早日恢復健康。
高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