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她總是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生活,主動尋找機會,而非被動接受安排。專業第一GPA3.99/4.0,在申請季收獲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杜克大學等8個國際名校的全獎博士offer,并最終決定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修讀分子生物學博士……這些并非
她總是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生活,主動尋找機會,而非被動接受安排。專業第一GPA3.99/4.0,在申請季收獲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杜克大學等8個國際名校的全獎博士offer,并最終決定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修讀分子生物學博士……這些并非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生物醫學專業2016級本科生蔣立妃故事的全部。
“她不僅努力,而且樂于分享自己在語言備考、課程學習等方面的經驗。身為一名中共黨員,她從未忘記服務同學的初心和使命。”蔣立妃的輔導員老師說道。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她的故事,聆聽她求學、科研的心得體會,感受她如何將熱愛進行到底。
不被DDL拖著走,專注!合作!
善于思考與提問,對未知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進入大學前,蔣立妃便對科研生活有著向往之情。同時,高中的學習激發了蔣立妃對生物學科濃厚的興趣。她高三畢業那年,正逢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首次推出雙學位生物醫學專業,加上受浙大生物醫學專業歷屆學生發展方向(較多為國外大學的全獎博士)的吸引,蔣立妃便選擇在此開啟了學習生活。
專業第一、GPA3.99/4.0,榮獲2次浙江省政府獎學金、3次浙江大學“優秀學生”榮譽稱號。優異的成績和榮譽背后是蔣立妃對學習的專注和對專業的熱愛。
蔣立妃總結了一套時間管理和克服拖延的方法。第一點是先完成再完美的理念。因為學院獨特的課程設計和評價體系,課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成績都來自過程成績,所以蔣立妃在學期中總是面臨大量的截止期限。“不能被DDL牽著走。”如果把所有的任務都集中在截止時間前,會導致精力不充沛,嚴重影響作業質量。因而她會為自己設定DDL,提早完成任務,并留下充足的時間去根據評分標準進一步完善作業。
蔣立妃和同學們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她更是將班級比作一個“科學家團隊”。在文章寫作中,大部分同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表達的思想內容無法被讀者理解。于是,他們便會相互閱讀文章,并提出疑問和建議,形成一個高效的反饋機制,從而更好地審視自己的成果。
蔣立妃時間管理的第二個秘訣便是用好環境效應。當一個人學習效率低下時,她會跟同學結伴學習,幫助彼此克服惰性。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網上授課,她發起了“線上自習室”的活動,邀請同學和學弟學妹們一起加入,相互監督,幫助大家增加學習的動力。
當然,蔣立妃直言判斷力也是影響時間管理的重要因素。“判斷某個階段什么是最重要的,舍棄不重要的事情,集中精力辦大事。”
不同于一些同學將時間分配在不同事情中,蔣立妃根據自身學習習慣和個人特點,在每個時間段只專注于一件事。比如學期中她會專注于學習,假期里則全身心投入科研。這種方式幫助她集中精力,盡可能把每件事做到最好。雖然投入學生工作的時間有限,蔣立妃在學業和科研上不斷努力,期待用學術成果來回饋和服務社會。
生物醫學專業有大量需要記憶的內容,根據自身短期記憶較強的特點,蔣立妃會在期末考前留出完整的時間,集中進行記憶、復習。她也特別建議每個人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復習方式。
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 拒絕被動接受安排
大一暑假,蔣立妃第一次進入實驗室。希望對實驗室有全面認識的她選擇在短時間內輪轉多個實驗室,學會了一些動物處理、分子實驗的基礎技術。她建議大家對實驗室有大致了解后,不要以學習技術作為唯一目的參加科研,應該選擇并參與到一個項目中,深入了解,并盡可能作出實際貢獻。在大二暑假,她全身心投入到特定的項目中,并最終以第七作者的身份參與了該項目論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發表。
在初次選擇實驗室時,如果對自己的研究興趣與方向不確定,蔣立妃建議可以通過閱讀文獻,初步確定感興趣的研究領域。然后,根據老師對研究的描述以及他發表的論文進行判斷。多進行嘗試的同時學會把握機會,通過一段科研經歷促成下一段科研機會。
“如果覺得不合適,要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不要被動地接受安排。”蔣立妃在參加普林斯頓大學科研項目時被分配到一個處于起步階段的研究項目中,她只能進行一些例如閱讀文獻的簡單工作,無法實際參與到研究中。這和蔣立妃的預期有較大的差距,她更傾向于參與方向明確的項目。于是,她主動和實驗室中的師兄師姐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項目內容和需求。最終,她幸運地找到了一位有具體研究方向的師兄,參與了項目一部分研究工作,并將研究成果展示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的海報展上。
科研對蔣立妃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樂趣的過程。不斷發問與思考,她探尋著無數的可能性。以嚴謹的態度排除錯誤的可能,她享受著邏輯思考的挑戰性。統籌安排科研過程這種自我掌控的感覺及獲取進步的成就感給她以滿足感與動力。
對于科研經驗不足的同學,蔣立妃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在動手能力方面,最重要的是多看多學。操作前仔細閱讀操作流程,根據流程一步一步完成操作,并要學會在遇到困難時積極提問。此外,科研思維可以通過閱讀文獻進行訓練,了解他人是如何設計實驗的,同時也可以善于學習、分析實驗室已有的方案,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收獲八所世界名校全獎博士offer,用積極的態度掌握主動權
成功斬獲八封世界名校的全獎博士offer,蔣立妃還在學院牽頭組織畢業班同學跟學弟學妹分享申請經驗。一起聽聽她怎么說?
要想申請國外名校,首先要過的就是語言關。對于蔣立妃而言,語言的考核并沒有給她造成太大的困擾。因為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沉浸式英語教學的模式讓蔣立妃習慣于英語環境并具備較為扎實的英語基礎。但是在備考階段,她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蔣立妃結合考試特點,善于合理利用學習資源,實現高效率的學習。通過練習模擬題,她逐漸熟悉了考試的出題套路并能夠自如地把控時間,從而提升了自己的閱讀和聽力水平。寫作方面,她通過結合范文和參考書,形成了適用于自身的思路構建、展開、說理論證方式。在練習口語時,她傾向于模擬考試場景,從而確保自己能夠自如地在規定時間表達出更豐富的內容。
蔣立妃坦言,申請國外大學的博士,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海外的科研經歷。獲取海外科研機會的方式有很多種,蔣立妃通過學校的選拔,順利入選浙江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本科生交流項目。校內積累的科研經歷也能夠作為申請海外科研項目很好的鋪墊。此外,海外高校的科研項目更偏向于尋找日后愿意在他們學校攻讀博士,進行科研的學生。因此在面試中,表達自己對科研的熱愛,讓面試官感受到你日后前往對方學校深造的意愿也很重要。
在普林斯頓大學交流期間,蔣立妃保持著積極的態度,在研究中主動與導師和師兄師姐交流。在組會上,她常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深入獨到見解。她的努力和投入讓她最終獲得了導師的高度評價,為她申請國外名校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壓力無處不在,關鍵在于情緒的調節。”在學業繁重時,蔣立妃會與好友相互鼓勵督促,共同排解壓力。她每周堅持健身2-3次,通過運動釋放壓力的同時讓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與健康的狀態。相較于長時間不間斷地學習,她更加提倡在完成一項任務后進行適當的放松,從而更好地投入下一項任務中。
蔣立妃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找到真正的自己。在生物醫學專業的學習中,她看到了想要的未來。她希望日后能學成歸國,研究人類健康事業中最前沿的問題。讓我們一起祝福這位優秀的姑娘,在未來人生繼續精彩,美夢成真!
文字記者:浙江大學微訊社 厲安恬
部分內容參考自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趙睿晗
責任編輯:周亦穎
王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