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家好,我是一名從業多年的腎內科醫師。說起白蛋白針,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這個藥,因為它價格比較貴,而且用一般不太可能就只用一瓶,所以整個療程下來還是得花不少錢。然而廣受人民群眾詬病的是,很多住院患者要用到這個藥時,醫生往往會開出一張處方單
大家好,我是一名從業多年的腎內科醫師。說起白蛋白針,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這個藥,因為它價格比較貴,而且用一般不太可能就只用一瓶,所以整個療程下來還是得花不少錢。然而廣受人民群眾詬病的是,很多住院患者要用到這個藥時,醫生往往會開出一張處方單,讓其去外面藥店購買。于是很多老百姓就不理解了,你一個這么大公立醫院開在這,怎么這種藥也沒有,還要我們自費去外面買,是不是........。那么這究竟是何道理呢?作為一名臨床的醫務工作者,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白蛋白針的使用誤區及適應癥解讀
●很多人誤以為白蛋白針就像是萬能藥一般,可以補充營養、提升免疫力,其實這恰恰是錯誤的認識。大家有所不知,臨床上對于白蛋白的使用是具有嚴格的適應癥的。如果追溯起來,大概在1940 年開始,白蛋白制劑開始服務于臨床,那時候還只是用于因在戰爭受傷的士兵的急危重救治,治療效果也非常的好。此后,有關白蛋白應用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隨后世界各國也逐漸規范了白蛋白的使用指征。但在我國,由于早些時期也確實存在著濫用的現象,所以公眾對于白蛋白的使用其實也就是這個時候進入了一個“誤區”。說白了這是一種血液制品,而在我國由于人口基數較大,病人又很多,所以白蛋白針一直都是很緊缺的藥物,所以正確的認識白蛋白,規范的使用白蛋白是非常重要的。
●在外科領域,營養不良在手術和創傷病人中非常普遍,此類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癥,這時候很容易把白蛋白針當做營養品進行輸注。其實不然,外科病人在手術后處于高代謝狀態,表現為蛋白分解代謝加速,合成代謝下降,這就造成了一個持續的負氮平衡。其次,外科手術創傷早期,機體可存在全身性的炎性反應,這種狀態下大量的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直接損傷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使得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間隙增大,通透性增加,產生全身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部分白蛋白滲漏到組織間隙中,這就導致了術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癥。
●因此,外科手術病人術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癥并非全是營養不良或蛋白質分解的結果。那么現在再來講講白蛋白如果輸入人體后是怎么樣一個代謝轉化過程,首先第一步自然是要先水解為氨基酸,然后再被機體組織細胞所利用,最終合成人體所需的各種蛋白質(如白蛋白、球蛋白等)。由于我們人體各種組織細胞內蛋白質有其特殊性,是由組織細胞自身來合成的,因此外源是無法提供。而且白蛋白的分解產物內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質的色氨酸,故營養價值低。而且從代謝的角度看,,白蛋白的藥物半衰期約為21 天左右,人體僅能利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故當日輸入的白蛋白并不能發揮營養作用,所以看到這,大家要明白,白蛋白針不是用來給你補營養的,即使你此時是低蛋白血癥的狀態,也可能是各種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水腫、感染性休克等而用來提升血漿膠體滲透壓的。
●我要解釋的第二個常見誤區就是用它來“提升免疫力”,我告訴大家,有這種認識的很可能是搞錯對象啦,因為藥物名字非常像,大家沒有醫學常識,很容易搞混淆掉。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去年疫情期間外省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很多出發前會打上一種針,其實那種才有可能提升免疫力,具體的如免疫球蛋白、胸腺肽針等。而如果試圖輸注白蛋白針提升免疫力,那么白蛋白針其中的某些成分(如制劑中的微量α-1酸性糖蛋白)反而可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此外,給白蛋白含量正常患者輸注外源性白蛋白,還可抑制機體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可引起人體循環負荷過重、血鈉增高等一系列的副作用。所以看到這,大家要明白,白蛋白針不是用來給你提升免疫力的,這個錯誤的觀念一定要及時糾正過來。
●那么究竟哪些病人可以用白蛋白針呢?其實我們業內比較權威的說法以及一些指南還是參照美國《白蛋白臨床應用指南》來的。白蛋白可用于休克、燒傷、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體外循環,偶爾可應用于急性肝衰竭、腹水、腎透析,還需進一步觀察的應用有新生兒黃疸、汞中毒。不合理的臨床應用為補充營養治療腎病綜合征、慢性肝硬化等。所以這么看下來白蛋白主要還是用于那些急危重癥的患者,比如說感染病人一樣,它每天的消耗是非常之大的,而且由于生病的狀態我想很多人都有體會過,根本沒有胃口,這就導致我們的熱卡以及氮攝入嚴重不足。我在工作中也經常碰到患者及患者家屬主動要求,大夫,給我掛幾天白蛋白針,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是醫生不給你用,而是白蛋白針在臨床上的使用有嚴格的適應癥,希望大家理解和配合。
為什么白蛋白針很多時候要去外面藥店買,究竟是何道理?
●現在來到今天文章的核心內容,也是大家最關注的地方。其實類似的吐槽不論是在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都有所耳聞。我們國家現在基本已經達成全民醫保,參保率基本是100%,所以我們都是在醫保的大框架下看病、治病。對此,醫保部門就制定的相關的醫保政策,為了解答大家的這個疑問,我還特意去翻了一下這個政策,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范圍管理暫行辦法》白蛋白使用限制: 限工傷保險或以下適應證之一伴低蛋白血癥,且血漿蛋白低于30g/L時可開始使用,應提供5日內血漿蛋白檢查報告;維持治療血漿白蛋白不超過40g/L。 1、肝硬化,大量肝切除; 2、腎病綜合征或嚴重的燒傷,燙傷; 3、呼吸衰竭使用人工呼吸機或嚴重肺水腫; 4、嚴重感染合并多系統衰竭; 5、新生兒重癥黃疸伴膽紅素腦病。
●上面我也提到,這個白蛋白針是一個血液制品,就像現在臨床上用血一樣,往往都是供<求。我就拿我們單位為例,每個月月初就進來那么幾十瓶,用完了就沒了。別問我為什么不多進一點,因為只能拿到這么多。我記得前兩年我們這還發生過一次急救藥品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西地蘭不夠的情況,下面的醫院更是分不到。其實原因講起來很復雜,有些藥物人家就那么一個廠兩個廠有技術在生產,而且之前多數的急救藥品價格都比較低,人家在這個事情上入不敷出都不愿意生產,有的甚至直接停掉了。相信大家也有體會過,以前一些用的很好的藥突然就沒了買不到了,其實很可能就是藥廠把這個沒利潤的藥停產了或者換個馬甲賣個高價格重新上市。
●言歸正傳,所以在源頭上就造成了白蛋白針一直很緊缺的情況,根據市場經濟的規律,當供小于求時,你又不能用豬血、牛血等動物的血來生產白蛋白,再加上制作工藝復雜等綜合一起,那么這個藥物的定價肯定就高了。所以這也是為什么人血白蛋白針需要賣到四五百一瓶,還就那么幾十毫升。上面我也講到,我們都是在醫保的框架下看病治病,像我們腎內科如血漿置換、腎病綜合征的治療都要用到這個藥,而且一個療程下來可不是一瓶兩瓶能解決的,即使你有適應癥,醫院又沒藥,那又要治病,所以只能讓患者去外面藥店買了。有朋友可能會說,那為什么藥店能有藥,你醫院沒有呢?其實二者的渠道也有所不同,藥店又是私營的,它不用像公立醫院一樣“控制藥比”,大家不要小看藥比,這是懸掛在每位臨床醫生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稍稍踩雷,可能獎金就要扣掉不少錢了,既然要去藥店買,又不在住院系統,那自然不能報銷只能自費了,所以原因就是這樣。
綜合總結
不知道看到這大家有沒有看懂,我呢啰嗦了一點,但我覺得這個一句話兩句話也說不清,大家可能也聽不太懂,所以想解釋的詳細點,一寫就寫了這么多。其實不光是這件事,你在醫院就診的過程中可能也碰到過不少無法理解或者很生氣的地方,但由于平時醫生在工作時都非常忙,根本沒那么多時間坐下來一五一十的給每個人解釋的清清楚楚,所以其實很多誤會就是這樣產生的。如果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盡力解答。如果覺得學到了有幫助,不要吝嗇,獻個愛心,點個贊,轉發一下幫助更多人,感謝支持。#健康守護者##老當益壯#
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