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進入冬季開始,嬰幼兒呼吸道疾病可謂到了高發期,交流群中經常能看到孩子感冒咳嗽發燒了,很多家長常常會為孩子打針吃藥如何護理等問題一籌莫展。最近有位寶媽對于孩子霧化用藥規范提出了疑問:“鹽酸氨溴索不適用霧化真的嗎?”。小編也曾在小區里聽到過家長
進入冬季開始,嬰幼兒呼吸道疾病可謂到了高發期,交流群中經常能看到孩子感冒咳嗽發燒了,很多家長常常會為孩子打針吃藥如何護理等問題一籌莫展。最近有位寶媽對于孩子霧化用藥規范提出了疑問:“鹽酸氨溴索不適用霧化真的嗎?”。
小編也曾在小區里聽到過家長為了究竟是給孩子霧化還是輸液進行過一番辯論。其實任何治療方式都有其利弊,如何根據病情用藥才是關鍵。今天小編就圍繞孩子患呼吸道疾病時是選擇霧化還是輸液?哪些是常用霧化吸入藥物?嬰幼兒在家霧化還是去醫院霧化?這3點展開科普知識。
霧化or輸液?
小編有次帶小寶看病,對于孩子的治療是霧化還是輸液,曾聽到這樣2種聲音。
給孩子霧化好,寶寶不但不用扎針受罪,藥到就能病除!
擔心這樣用抗生素有副作用,不敢給寶寶霧化,還是輸液吧,輸液好的快!
霧化,其實與口服藥物、肌肉注射給藥、靜脈注射給藥等一樣,都是一種給藥的方式。
霧化吸入治療主要以霧化裝置將藥物分散成氣溶膠的形式輸出,隨著人體呼吸進入呼吸道以及肺部,從而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目標靶器官來達到其治療的目的。每一項治療手段都是針對病情而定,因此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適合使用霧化治療,也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輸液是一個道理。
由于近年來輸液亂象叢生,孩子一有頭疼腦熱的,家長就會想到“輸液療效好,治病快”,反而忽視了輸液可能給孩子帶來的風險。今年的5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進一步升級了限制兒童使用抗生素類藥物的臨床應用管理。
關于兒童不需要輸液的疾病,小編也為大家羅列了4種情況作為參考。
1.3天以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且精神狀態良好,未有高燒的嬰幼兒。
2.輕度脫水的腹瀉患兒。
3.患有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4.傳染性疾病的嬰幼兒無發熱、且精神狀態佳,血象指標無升高。
霧化治療適用的疾病
接著我們回到嬰幼兒霧化治療的問題上來。對于眾多非醫學背景的爸媽來說,孩子用藥安全是頭等大事,究竟哪幾種藥物是不可給孩子用作霧化治療的呢?
201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發布的《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中曾強調:地塞米松、慶大霉素、α-糜蛋白酶、氨溴索注射液、利巴韋林注射液以及各種中成藥都沒有霧化劑型,且均不作為推薦霧化藥物使用。
針對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霧化治療用藥,共識上也有如下3點推薦。
1.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控制炎癥最強的吸入藥物,也是長期有哮喘和慢性氣道炎癥患兒的首選藥物,目前臨床最常見的有布地奈德(世界衛生組織兒童基本藥物目錄中唯一推薦的吸入激素)、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
2. 支氣管舒張劑
支氣管舒張劑,是眾多哮喘病人預防或緩解癥狀的必備藥物。β2-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和膽堿能受體拮抗劑(異丙托溴銨)是臨床常用的支氣管舒張劑。
3. 祛痰藥
對于小年齡的寶寶來說,尚不會自行排出痰液,為了清除痰液,使用霧化吸入祛痰的方式更容易讓孩子接受。臨床上較為常用的藥物為乙酰半胱氨酸。
霧化治療:在家還是去醫院?
呼吸道疾病高發期的時候,醫院人滿為患,擔心孩子的疾病還沒有好,反而在醫院做霧化期間被感染其他疾病,是否可以在家做霧化治療是眾多家長心中的疑問。
對于是在醫院做霧化還是在家做霧化家長可以參考以下3點。
1. 急性發作期患兒
若孩子的病情處于急性發作期時,不宜在家做霧化治療,首先需及時就醫確診,以免因錯誤用藥而延誤病情。
2. 穩定期患兒
若孩子病情已處于穩定期,可在醫生醫囑下在家使用霧化治療,但仍需定期去醫院檢查。例如:長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的患兒,需每3~6個月檢測一次身高,每年檢測一次骨密度。
3. 哮喘未能緩解或中重度呼吸疾病患兒
對于哮喘控制不佳或中重度呼吸系統疾病的患兒,因需遵循醫生指導用藥,故不推薦在家自行霧化治療。
霧化吸入注意事項:
1.一般霧化吸入治療從藥物吸入到結束需要5~10分鐘,萬不可為了趕時間而增大霧化吸入的速度(小編曾在醫院看到有家長為了趕時間,自行調節藥物的吸入速率),給藥過快或噴霧過猛都會引起孩子的不適感而排斥霧化治療。
2.霧化前需清理孩子涂抹的面霜以及口鼻中的分泌物,不宜吃的過飽,并且在孩子安靜或睡眠時進行霧化治療為宜。
3.給孩子霧化的過程中,應保持孩子采取坐位或半坐位的姿勢。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選擇是經口吸入還是面罩式的霧化吸入治療。在霧化治療過程中若孩子出現頻繁咳嗽、呼吸困難等不適時,立即停止霧化尋求醫生的幫助。
4.霧化后給孩子及時清潔面部,溫開水漱口,清洗霧化裝置。
金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