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兒時在一篇篇詩文中知曉了江南的好與江南的美,有誰不想去那煙雨江南看一看走一走呢?如今陽春三月,這時的江南美得如一幅幅水墨畫,到古鎮中看那依水而建的房屋,坐著一葉小舟在河間緩緩而行,再漫步于街巷中賞柳綠桃紅,感受春風拂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兒時在一篇篇詩文中知曉了江南的好與江南的美,有誰不想去那煙雨江南看一看走一走呢?
如今陽春三月,這時的江南美得如一幅幅水墨畫,到古鎮中看那依水而建的房屋,坐著一葉小舟在河間緩緩而行,再漫步于街巷中賞柳綠桃紅,感受春風拂面,一切都有著說不出的詩情畫意。
賞景之后自然也不能忘了品嘗正宗的淮揚菜,作為四大菜系之一,可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譽,不但味道上佳,菜品制作更是精致異常如同藝術品,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嘗嘗江蘇名氣最大的10道淮揚菜,讓味蕾也好好的感受一下屬于江南的獨特之處。
一、清燉蟹粉獅子頭
“獅子頭”用揚州話來說又稱其為“大斬肉”,到了北方通常叫做“四喜丸子”,清燉蟹粉獅子頭在揚州、鎮江一帶是久負盛名的傳統名菜之一。據傳,這道菜最初始于隋朝,隋煬帝楊廣到揚州游了葵花崗、萬松山等名景后,喚御廚以揚州名景為題做菜,御廚把葵花崗的景做出了“葵花斬肉”這道菜肴,楊廣品嘗后高度贊賞,這道菜也廣為流傳,到了唐代,郇國公韋陟設宴,名廚也做了此菜,賓客見了肉圓子猶如雄獅之頭,便趁機贊美勸道: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帥印。韋陟聽后十分高興,便將這“葵花斬肉”改名為“獅子頭”。
獅子頭的做法多樣,多以紅燒、清蒸為主,但因清燉出的獅子頭更加鮮嫩肥美,再伴以蟹肉,味道更上一層樓,廣受歡迎。蟹粉獅子頭聽起來簡單,從選料到刀工、拌餡、捆肉圓、烹制的火候都極為講究,環環相扣才能將這獅子頭做得肥而不膩、入口即化。若是到了揚州有機會一定要細細品味蟹粉獅子頭才是。
二、大煮干絲
大煮干絲是揚州人接待賓友、飲酒品茶的必點佳品,也是“吃貨”皇帝乾隆每次下江南的必吃菜,在《風味人間》是這樣形容它的:“毫發般的細絲,浸入以火腿和母雞熬制的高湯,片刻出鍋,既保持干絲應有的柔韌,又最大限度汲取火腿的精華。”簡單的食材用以細致的工序和上等的食材去制作,用心程度體現在一絲一味之間,加上一筷子送入口中,火腿和雞肉的鮮美匯聚至那豆腐絲之中,食之軟糯,別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在揚州,大煮干絲還有一位外貌與之相似的“兄弟”,名為燙干絲,是將干絲用沸水浸泡后擠干水分放入盤中,再澆上麻醬油,撒上開洋、嫩姜絲制成,味道清淡爽口,也更偏大眾化,能夠吃一次燙干絲也是極為不錯的。
三、軟兜長魚
軟兜長魚可以稱得上是淮揚菜中最負盛名的菜肴之一了,軟兜長魚又被稱為“軟兜鱔魚”,《山海經》中有所記載:“湖灌之水,其中多鱔”,在這江淮地區盛產鱔魚,而且品質上好,肉質鮮嫩且營養豐富。這道菜是將活的鱔魚用紗布兜扎住,鍋中燒沸水加蔥姜、鹽和醋,再將魚放入汆燙至魚身曲卷后,把魚肉撈出,取脊肉烹調。做好的鱔魚醇香鮮嫩,夾起魚肉兩端下垂,好似孩童的肚兜帶,故起名為“軟兜長魚”。
四、松鼠鱖魚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江浙人在吃魚上頗有一番心得,人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份“吃魚時間表”,到了這春季二三月,恰巧是吃鱖魚的好時候,而鱖魚的經典之作非松鼠鱖魚莫屬。
這道菜的由來仍要提起那位給眾多名菜代言的乾隆皇帝,當年乾隆下江南到蘇州的松鶴樓用膳,廚師用鯉魚改花刀,調味腌制后掛上蛋糊嫩炸,再淋上熬熱的糖醋汁,做好的魚形狀似松鼠,吃起來那叫一個外脆里嫩,酸甜適口,乾隆很是滿意,便一炮而紅。但“鯉魚”在民間有吉祥之意,后來就改成了用鱖魚,最終流傳至今。到了蘇州別忘了嘗一嘗松鼠鱖魚,感受一下乾隆的快樂。
五、文思豆腐
淮揚菜烹飪大師的刀工盡顯在一菜一羹之中,文思豆腐就是代表作之一,一塊極嫩的豆腐經過橫豎刀切,要不了幾分鐘的光景,豆腐便成了數千根的豆腐絲,放入水中根根粗細均勻,讓人連聲感嘆。
這道菜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始于清乾隆年間,是由揚州天寧寺的文思和尚制作,切好的嫩豆腐配上金針菜、木耳等食材做成豆腐湯,滋味鮮美,入口滑嫩,是遠近聞名的齋菜。現今,這道豆腐羹多會用雞湯,再投入冬筍絲、火腿絲、雞絲等葷素食材煮制,入口即化、令人回味無窮,喝它就像在品鑒藝術品。
六、八寶葫蘆鴨
八寶葫蘆鴨在魯菜、川菜、本幫菜中都有制作,但根據乾隆三十年南巡時所著的《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葫蘆鴨的發源地是江蘇,是南京和蘇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八寶葫蘆鴨的烹飪重點在于將整只鴨脫骨,還要保證鴨皮不破。拆完鴨骨,在鴨腹中填入八種餡料,將整只鴨子塑成葫蘆的形狀,做好的八寶葫蘆鴨鮮香軟嫩,來上一口餡料,咸香醇厚,口感味道層次豐富。
七、水晶肴肉
水晶肴肉又名鎮江肴肉,是江蘇鎮江市的傳統名菜,以豬蹄為主料、加硝和鹽腌制,配上蔥姜、黃酒等佐料,放入湯中文火燜煮至酥爛,最后冷凍凝結切片,成品肉紅皮白,看起來晶瑩透亮,仿佛水晶。據流傳,最初“硝”的加入是一次誤放,將“硝”當作了鹽,但也是由于這次失誤創造出了一道美味,因“硝”與“肴”讀音相近,慢慢就叫成了“水晶肴肉”,這肴肉吃起來香酥軟爛、肥而不膩,蘸上鎮江有名的香醋和姜絲,又是一番獨特的滋味。
八、清炒蝦仁
在蘇州、揚州的每個酒家菜館的菜單之中都會有這么一道清炒蝦仁,聽起來十分簡單,卻深受食客們的喜愛。以太湖白蝦、青蝦為主料,配菜隨意搭配或是不用。經手剝的新鮮蝦仁顆顆飽滿有彈性,經溜炒后,蝦仁晶瑩剔透,入口清爽香甜,鮮美無腥味,老少皆宜,樸素之中卻蘊含著味道。
九、櫻桃肉
櫻桃肉光是聽著就很引人食欲,鮮艷透紅的櫻桃有誰能不愛呢?櫻桃肉的制作是用豬肉加上白糖、醬油、紹酒、紅曲米粉等燉煮、蒸酥做的色澤如櫻桃般紅亮,烹制中途又切成櫻桃般的大小,端上餐桌食客無需費事,夾上那么一小塊送入口中,肉已做的酥爛肥美,咸中帶甜,油而不膩,絕對是上等的下酒、下飯的佳肴。
十、揚州炒飯
有菜有羹的淮揚宴席最終少不了用一道聞名天下的揚州炒飯來收尾,蛋炒飯在全國各地都有制作,卻唯獨揚州的蛋炒飯最為出名。揚州炒飯的選料精細嚴謹,制作加工都極為講究,炒好的飯是粒粒分明、松散,口感軟硬適中,咸香軟糯,稱得上是“色香味俱全”。
據考證,在春秋時期,揚州古運河的船民就用雞蛋做炒飯,到了明代,揚州的民間廚師在炒飯的基礎上增添了配料這就是揚州炒飯的雛形,再到清朝嘉慶年間,揚州太守又在這基礎之上加入了蝦仁、火腿、瘦肉丁等食材,炒飯的味道更為鮮美。江浙人又多以經商為主,赴海外的商人也將這揚州炒飯帶向了世界,揚州炒飯由此發揚光大。
——老井說——
“誰知江南無醉意,笑看春風十里香”,江南的美景引得乾隆六下江南,所以在了解淮揚菜的過程中,發現了眾多菜品都與乾隆有關,非常有意思,讓人不得不感慨乾隆皇帝是真的愛淮揚菜。淮揚菜講究刀工,在烹飪上也善用火候,十分注重選料搭配,口味雖清淡,卻不失風味,受到乾隆的偏愛也是有道理的。經典的淮揚菜還有許多沒介紹,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你所喜愛的淮揚菜。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丁同